【第1句】:無量劫中所修行,一切功德悉回向,為欲救度諸群生,其心畢竟不退轉。《華嚴經》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2句】:【禪心佛語】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
【第3句】:紫霄峰上黑云叆叇,鄱陽湖里白浪滔天。一氣無作而作,萬法不然而然。更若擬誼思量,迢迢十萬八千。——《黃龍慧南禪師文案》
【第4句】:恒唯法師:我理解的生活,是陽光耐心寬恕希望還有祈禱,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于希望的粉身碎骨,人生最大的希望莫過于在失望中無數次的復活。
【第5句】:任何人的行為不會消失,它會回來與主人相會。作惡的蠢人將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經集》第三品,第十章《拘迦利耶經》
【第6句】:日:“如何是體明無盡句?”師日:“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途石馬出紗籠。”——《大陽警玄禪師》
【第7句】:【禪心佛語】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么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第8句】:什么是夫妻冷暴力?指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一切家務等非正式的暴力行為。
【第9句】:【禪語人生】因此,只需稍加觀察,我們便不難明白,佛說“輪回皆苦”并非對現實的否認,恰恰是對世間真相的如實描述。
【第10句】:【禪心佛語】大法師大名氣,沒有用的,要有真正大智慧大實力的人---這個才有用。
【第11句】:自性念佛者,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清)彭際清《華嚴念佛三昧論》
【第12句】:【佛語悟道】一個人傳說某件事,別人不相信。但是如果上萬的人都這樣傳說,別人就信以為真了。
【第13句】:茍生無恥,如鳥長喙,強顏忍辱,名日穢生。廉恥雖苦,義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潔生。《法句經》卷下,塵垢品
【第14句】:要長久維持親情或友誼,必須溫和守禮始終不渝。莫起嗔恨心,更不可粗聲粗氣、出言不遜,或舉止行為越軌冒犯。
【第15句】:【禪語人生】我們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善于去觀察發現欣賞生活與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然后將之變為一種習慣。這樣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才能逐漸變得高尚與純粹。
【第16句】:心靈禪語:修行是完善自己,寬容別人。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慣別人。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寬容別人淡化痛苦。
【第1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要以功利的心來做好事,更不要以功利的心來發慈悲心,實際上,那種慈悲是很狹隘的。
【第18句】:【禪心佛語】世人誤將假我當真我,以無常當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緣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第19句】:【禪語人生】愚者為自己,因此煩惱、痛苦;智者為別人,因此幸福、快樂。
【第20句】:有了生命價值永恒性的觀念,就有了對人的言行負責任的思想做基礎,人類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證。
【第21句】:【禪心佛語】大海時靜時動,天空永遠靜止;意識時靜時動,本性永遠靜止。大海、藍天、心靈,是永遠讀不完的書,看不夠的境。
【第22句】:萬行法師:有道德底線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既是一個沒信仰的人,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第23句】:人生總似一場旅行,既有天高云淡,也有錯綜復雜,沒有誰能知道將來的旅程會遇到什么,那么就需要一種開闊的胸襟,柔和善意的視野,不強求,不悲觀,不固執,不自我。
【第24句】:但于一法而自勤行,即于一切法如掌中得,何等一法?所謂大慈。《圣法集經》
【第25句】:【禪心佛語】聰明是智慧者的天敵,傻瓜用嘴講話,聰明的人用腦袋講話,智慧的人用心講話。
【第26句】:生活中不需要過多的欲求,否則它們會牽扯你過多的精力的。在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人執意于財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實上財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讓你的幸福永駐。
【第27句】:我、法非有,空、識非無,離有離無故,契會中道。(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七
【第28句】: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沒必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就可以。
【第29句】:【禪心佛語】佛像是傳統世間習俗,意思是要我們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以及安祥喜悅的意思。
【第30句】:【禪心佛語】所謂發展,就是在冒險與謹慎之間的抉擇。敢于冒險的人才有機會謀求發展;謹慎小心的人雖然沒有大的發展,但是可以得到生活的平靜。
【第31句】:平淡之中有真味每個人都不應該太看重名利,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應該留幾分清醒,存一份淡泊,時刻保持一種平常人的心態。
【第32句】:隨緣是人生拼搏的另一種境界,它不是消極的承受,也絕非放棄人生應有的追求。隨緣是無為而有為,是無欲而有欲,是成熟的一種標志,是成功者的一種素養。
【第33句】:【禪心佛語】蘇珊·桑塔格:陽剛男子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他有點女性化的東西;而嬌柔女子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她有一點男子氣概的東西。
【第34句】:周而復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難免感覺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進而失去精進的心,對事消極敷衍,應付了事。
【第35句】:【禪心佛語】公案分:有義句和無義句。有義句,以腦筋思維而給答案,就容易成為死句。無法用腦筋或心意識給答案的無義句,就容易成為活句。
【第36句】:【禪心佛語】諒人之過,念人之功,助人之短,揚人之長。寬厚待人,嚴于律己,明白至理,處世無敵。
【第37句】:如若你已忘記我,請把我的心還與我,我且用它在一個人的山河歲月中,細數流年悲喜,讓沒有你的日子,依然能夠過得活色生香。
【第38句】:【佛心禪語】不會尊敬別人,不知道照顧別人,不是真正的學佛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要如何對待別人。
【第39句】:佛家棄絕私情,遠離紅塵,但佛家的宗旨是“普度眾生”,因此對俗世生活仍然關心,對于男女之愛,佛經上也頗多妙論。
【第40句】:若人決定心,獨受諸勤苦,所獲安樂果,而與一切共。諸佛所稱嘆,第一最上人,亦是希有者,功德之大藏。(古印度)龍樹《十住毗婆沙論》卷一
【第41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面對什么方向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正朝什么方向前進。
【第42句】:【佛心禪語】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確定和實現我們真正的目的,而貪婪會使我們忘記真正的目標。
【第43句】:人最怕的是自大,若是貢高我慢,一定會被人群排斥。因貢高即有藐視他人的心理,而表現出傲慢的態度,當然會成為與人隔離、受人排擠的對象。
【第44句】:【禪心佛語】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得比較煩惱。
【第45句】:【佛家禪語】要救世,就要做環保——心靈環保、社會環保、地球環保。
【第46句】:心如鏡:“鏡子”用來鑒照物體之影像,但必須鏡、物之間有適度的距離,方能清澈映照;若把物體貼在鏡上或塵封鏡面,則即使是一面明鏡,亦難映照境物。
【第47句】:【羅狀元醒世詩其18】為人不可不回頭,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種情懷十種恨,一分榮辱一分憂。紅塵大廈千年計,白骨荒郊一土丘。開口對人閑借問,為誰不了為誰愁。
【第48句】:【禪心佛語】四是蘊藏在心底里的夢想,五是豐盈在大腦中的知識,六是父母給咱自己的身體。先做人,再做事;先知禮,后效行。則成功不遠矣。
【第49句】:【五色令人盲】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說:“色彩繽紛會使人眼花。”
【第50句】:我們應該珍惜時光,活在當下,而不要因一些小事擾亂了內心的寧靜,以至于心浮氣躁,郁氣滿腔;所以,我們不妨學點佛學智慧,學點不生氣的智慧。
【第51句】:知戒、非戒無二相,如是名為佛法。若有菩薩住無相,受持不離名持戒。《佛母寶德藏般若經》
【第52句】:以為自己最晚,其實還有更晚的。這種場景總是在生活和人生里不斷再現。
【第53句】:【禪心佛語】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志時。眼里有沙三界淺,胸中無事一床寬。
【第54句】:【禪語人生】鐘擺:敲打自己,提醒別人。道路:越是泥濘,越能留下印跡。竹子: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結。鞭炮:因瞬間沖動,結果葬送一生。
【第55句】:【佛心禪語】曾幾何時,佛將一切智慧送給世人,可惜大家卻不知不覺,仍然勞勞碌碌、糊里糊涂地奔波在人生的旅途中。
【第56句】:【禪心佛語】佛法多門,修心第一,佛稱大覺,覺即是心,故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
【第57句】:人人臉上有笑容,這個集體就非常祥和,人與人之間就能夠彼此包容、彼此諒解、彼此尊重。在一個集體當中,彼此的感恩、彼此的包容、彼此的成就,至關重要。
【第58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的七味心藥:“心善,善樂好施;心寬,寬大為懷;心正,正大光明;心靜,靜心如水;心怡,怡然自得;心安,安常處順;心誠,誠心誠意。”
【第59句】:顛沛患難,是煅煉佛祖英靈漢一大爐鞴,能受煅煉,便如松柏歷歲寒而愈堅。。種種逆境,可動心忍性,增益不能,皆所以成就自己而已。(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第60句】:【禪語人生】修道人無論對內對外,不論長幼尊卑,都常存慈悲喜舍得心,自然能生感應。
【第61句】:【禪心佛語】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橇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桿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第62句】:【圣經文案】119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他憑真實將公理傳開。(塞42:3)
【第63句】:眾生依善惡業而來,命運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稱作“業力”,世俗人則稱作“運氣”。
【第64句】:學道須具大勇猛心,立決定志,不顧生死,不計成敗,始有相應分。(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65句】:【禪語人生】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第66句】:了解自己對境、對人是否存有貪嗔癡的心念,能透徹地觀察事理,這就是修持止觀最大的目的。
【第67句】:在時光的角落,靜守一顆執著的心。風來,微閉雙目,靜聽翩躚,搖曳了一溪流水;雨落,潮濕心事,輕捻思緒,純澈了一段流年。
【第68句】:你就像煙火的神秘,風隨著你若即若離,留下觸不到的可惜,隕落下了我們的回憶。
【第69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自我管理,就是每個人應對自己負責、管理好自己。
【第70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71句】:不誹謗于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第72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則是錯誤的。
【第73句】:【禪語人生】中有句話,見人之過易,見己之過難,能夠在心平氣和中找到和生活的差距,觀察世間,也別輕描淡寫了自己的錯誤,不憂心重重,也不過分自戀。
【第74句】:【佛心禪語】第四種,先住空閑復又返回聚落的比丘。“我復見比丘住空閑處,彼于后時,遠離空處集舍床臥具,還入聚落受床臥具。那提伽。我亦不喜如是比丘還入聚落。”
【第75句】:【禪語人生】真的勇敢,不是背上行囊走出家門,而是在柔軟的心里,放下一切戒備,真誠信任。
【第76句】:禪不是佛教專有的,也不是佛陀創造的;但是禪是佛陀發現的,是每一個人都有的。說穿了,禪就是人間佛教。
【第77句】:【禪語人生】竹春生筍,不離于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復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第78句】:【禪心佛語】如木工調直木,弓師矯正箭直,造溝者疏導水,賢人調御人心。
【第79句】:【禪心佛語】金不經火煉不純,人不經修煉不成;沒有經過挫折的人都很難成功。
【第80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81句】:【經典佛語】“凈”的世界:凈的世界就是清凈的世界,極樂國的世界,法眼凈的世界,蓮花藏的世界。
【第82句】:【禪心佛語】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設定目標要留余地,給自己也是給他人,但一定按照計劃執行。
【第83句】: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一
【第84句】:愛的瞬間,是迷人而絢爛的,同時也能夠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孤獨與清雅。宛如一盞清茶,在淡香裊裊的幽韻間,展示著人生的際遇與心緒的沉浮起宕。
【第85句】:【佛心禪語】自愛是一已之愛,博愛是眾生之愛;不棄自愛,弘揚博愛,才是真愛。
【第86句】:【禪心佛語】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痛苦煩惱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找來的。
【第87句】:人生之難:最難改變的是習慣;最難做好的是細節;最難處理的是關系;最難把握的是機遇;最難實現的是理想;最難得到的是人心;最難分配的是利益。
【第88句】:貧困的眾生由于家境困難,對所追求的欲望無法達到時,容易起一分憂郁卑劣的心理;有錢的眾生,物質雖然很豐富,可是在精神上卻永遠無法達到滿足感,心無饜足。
【第89句】:【佛心禪語】做明理的智能人,做歡喜的快樂人,做奉獻的愛心人,做有力的忍耐人,做融和的大度人,做共生的地球人。
【第90句】:【圣經文案】438“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第91句】:【圣經文案】248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里,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
【第92句】:【禪心佛語】挫折自己的銳氣,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顯得太特殊,即所謂和光同塵,韜光養德。
【第93句】: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應當做一匹明智的良馬,日益精進,馳騁不息。
【第94句】:【禪語人生】一句無心的話可能引起一場爭斗,一句殘酷的話可能會毀壞一個人的生活,一句及時的話可能會平復波浪,一句充滿愛心的話可能會治逾別人的傷口。
【第95句】:【禪語人生】諸有為法皆由本身相順無常的因緣所生,并非無因生,也非創世主心動意想而生。
【第96句】:【禪心佛語】常懷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第97句】:有鑒于此,對治癡念必須時時以因緣觀,用心探究煩惱的來源。能用心推究內因外緣者,自然道理通達。
【第98句】:【禪心佛語】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第99句】:【禪心佛語】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生命都是很短暫的,彼此之間都是過路客,隨時隨刻大家都要各奔東西的。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要能夠彼此珍惜緣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