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智者,不會坐著為他的損失垂淚,而會愉快地起立,尋找減少損失的對策。
【第2句】:【禪語人生】在生活面前,有三件事情不能做:第一,不能用小聰明,會辜負很多善意;第二,不能用小心眼,將會錯過許多幸福;第三,不能用小固執,會讓煩惱占了心窩。
【第3句】:我們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要有感恩的心態,要有奉獻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是與周圍的所有人、與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開的。
【第4句】:【禪語人生】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5句】:通論大小乘經,同明一道故,以無得正觀為宗。但小乘教者,正觀猶遠,故就四諦教為宗。大乘正明正觀,故諸大乘經,同以不二正觀為宗。(隋)吉藏《三論玄義》卷下
【第6句】:【禪心佛語】請記得:如果需要反省,一定不是在夢想上下功夫,徘徊不定,而是要在才華上臥薪嘗膽,反思它為什么不能日漸豐滿。
【第7句】:【禪語人生】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覺著痛了。也記不清楚那些班駁的光影。
【第8句】:【佛心禪語】其實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生活始終都還在繼續。沒有人必須為我們停留。我們也不會為任何人停留。想清楚了。不會有任何怨言。——《小鎮生活》
【第9句】:“上帝等待著人在智慧中重新獲得童年。”——泰戈爾。哲人無憂,智者常樂,幸福從覺悟開始,覺悟之路就是幸福之路,返于淳樸歸于本真才是最大的幸福。
【第10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白松:我質地優良可做屋頂可造船,你呢?荊棘:一想到劈你的斧頭,恐怕你還是愿做荊棘吧。禪師評:平淡無奇的生活沒痛苦。
【第11句】:持、犯之利害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淡,寤則常歡。《法句經》卷上,戒慎品
【第12句】:狗急了會跳墻,人急了往往會有創意。要感謝給我壓力的人,有些壓力會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加厚實。
【第13句】:【禪心佛語】魔鬼或盜賊是指我們的欲望和貪愛,因為它像盜賊一樣為我們帶來麻煩。舉例來說,我們沈溺于抽煙,就得花流汗流淚賺來的錢去買香煙來抽。
【第14句】:【禪語人生】一個自以為很有才華的修僧,在佛祖座下一直得不到重用,為此,他愁腸百結,異常苦悶。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場悲歡歷練,所有經歷過的因緣,都在剎那中轉換,這世間根本就沒有扎根的悲觀,所以說人生的積極才是命運真正的主宰。
【第16句】:【禪心佛語】生命總是美麗的,不是苦惱太多,只是我們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們不懂得品味艱難。
【第17句】:一直以為,我還喜歡著,我突然發現,原來住在我心里的,是回憶中的他,而我——忘不掉的是我對他付出的感情,而不是他!
【第18句】: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北齊)慧可禪師《景德傳燈錄》卷三
【第19句】:道無方所,明之在人;法離見聞,斷之在智。——《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20句】:【禪心佛語】佛法不在生活之外,只在生活之中,做“人”就是修“佛”,佛法就是活法。
【第21句】: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不必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第22句】:智者能迅速驅散涌起的悲傷,就像風兒驅散棉絮。應該拔掉自己的箭,自己的悲傷、欲望和憂愁。《經集》第三品,第八章《箭經》
【第23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24句】: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財產是維持日常生活安康的事業基金,應開源節流,使其綿綿不息,方為生財之道。
【第25句】:【禪語人生】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第26句】: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爾,同趣涅槃,一味解脫。《佛說華手經》卷一
【第27句】: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必去羨慕明星的集萬寵與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縱橫捭闔;不必去刻意追求榮華富貴。平凡的人生,也有一番別開生面的景象。我們要甘于平凡。
【第29句】:柳色含煙,春光迥秀。一峰孤峻,萬卉爭芳。白云淡濘已無心。滿目青山原不動,漁翁垂釣,溪寒雪未曾消。野渡無人,萬古碧潭清似鏡。——《石門法真禪師》
【第30句】:【圣經文案】311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
【第31句】:【禪心佛語】雖是無意的,到底是破了戒了,那僧人驚慌不寧,跌跌撞撞的回到禪房,倒頭便橫在了床上。
【第32句】:慈者即是眾生佛性。。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來。《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
【第33句】:【禪心佛語】奮斗令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責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常遇困境說明你在進步,常有壓力,說明你有目標。
【第34句】:【圣經文案】278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并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
【第35句】:但無一切心,自然合大道。應用在臨時,莫分妙不妙。——《寶峰云庵真凈禪師偈頌下》
【第36句】:聽到別人的惡意中傷,沒必要對此念念不忘,轉頭放下便是。如果一直不停地去想,就像把別人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又撿起來吃一樣愚笨。
【第37句】:平常心人人向往。可一顆平常心,到底怎么個平常法?又有幾人能真正看透?
【第38句】:【禪心佛語】倘若你施舍給他人的,是個生命永恒向上發展的智慧,這才有根本性救助的意義。
【第39句】:【禪心佛語】入行論:若習不成易,彼事亦非有,故應忍小害,大害亦能忍。
【第40句】:逆境中要勇于承擔,切不可自暴自棄;順境中要謙卑恭謹,切不可得意忘形。
【第41句】:【禪心佛語】大家是有福之人,看樣子佛法注定要帶領大家突破困境、解決問題。
【第42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去預測吉兇禍福,不要為尚未發生的事提前擔憂。日日是好日,不用抽簽,不用算命,相信自己的良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良心就是佛心。
【第43句】:【禪心佛語】明白真理,但未有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也毫無意義。自己未曾體驗過的事情、說出來也沒有底氣、口頭禪終將無法感同身受。
【第44句】:打禪一開始便風雨大作,一結束卻風平浪靜媽媽體驗到真正的佛與魔的兵法。
【第45句】: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第46句】:【禪心佛語】菩提心轉勝堅固,成無上道,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悟。
【第47句】:【禪心佛語】世間上的很多理念,往往只能盛極一時,然后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褪色,但有一種理念,放諸四海而皆準。它就是人類真正的愛,也叫慈悲。
【第48句】:“執戒”與“持戒”完全不同,能發揮智慧良能,與社會大眾生活不抵觸,進而能領導群眾,造福社會,方為真正的“持”戒。
【第4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凡夫難免有缺點,若能勇于改過,必得完美的人生。
【第50句】:知道節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樂趣;學會不去計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大和諧;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美。
【第51句】:【圣經文案】57因為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
【第52句】:【禪心佛語】謙遜不過分,忍讓有分寸,寬容不遷就,謹慎不畏縮,活躍不輕浮,穩重不高傲。
【第53句】:【禪語人生】烏賊說:要我說,當領導最大的法寶就是遇到麻煩時,要善于將水攪渾。
【第54句】:【佛語悟道】罪惡從心里產生,還從心里消滅,因為從源頭上說,一切善惡都是來自于人自己的心,所以說心是最根本的東西。
【第55句】:【禪語人生】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才會有究竟的答案,往外找答案、問題只會越來越多、煩惱也會越來越深。
【第56句】:【最有禪意的文案】只要有信心,沒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沒有擔不起的重任。
【第57句】: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人要慈悲,對壞人更要慈悲;好人要度,壞人更要教化。
【第58句】:【禪語人生】一時的忍耐是為了更廣闊的自由,一時的紀律約束是為了更大的成功。
【第59句】:十二緣甚深,難見難識知,唯佛能善覺,因是有是無。若能自觀察,則無有諸入,深見因緣者,更不外求師。《長阿含經》卷一,《大本經》
【第60句】:【禪語人生】無論做什么,要學會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61句】:【禪心佛語】古人說,“女為悅己者容”,其實應該說“女為己悅者容”。
【第62句】:【禪心佛語】生活里,學著明媚,學著寬厚,學著和平,學著堅持,學著欣賞,學著負責,學著懷念。人在旅途,才能夠活得輕松,活得清醒,活得快樂,活得從容。
【第63句】:【矮檐下要低頭】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頭,因為肯低頭的人,就不會撞到矮檐上。
【第64句】:這樣的女人最美,因為她沒有地位高下的分別心,也沒有自大、驕慢的傲心,樸實而真誠,溫柔而賢淑,完全顯露出美善的一面。
【第65句】:【禪語人生】緣是因緣生,因緣生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因緣生,當體即空。
【第6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感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第67句】:當知佛境界充遍,故眾生境界亦復充遍。離佛境界外,別無眾生境界;舍眾生境界外,別無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68句】:【佛心禪語】不可吸毒:非法超量的使用藥物,也等于吸食毒品,尊重生命、最忌接觸毒品。
【第69句】:【禪心佛語】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樂就像在冰上蓋房子,雖然華麗,但是隨時會變成墳墓。
【第70句】:人人都懷有一盞無形的心燈,這是一分純真、潔凈的善心愛念;但由于受欲念心魔障蔽,心被污染而愚暗昏昧,茫然不知所從。
【第71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無話可說,有些人保持沉默是因為他們懂得說話要適時;有些人寬容別人是因為他們胸懷寬廣,有些人寬容別人是因為他們不講原則。
【第72句】:【佛心禪語】昨天與今天,我們該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讓太多昨天占據你的今天。
【第73句】:【禪心佛語】水貴在團結凝聚。水匯小溪成大河,匯江川成大海。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故威力無比。李白有“抽刀斷水不更流”之慨嘆。
【第74句】:向外馳求,不知回光返照,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印光法師文鈔·復馬契西書》
【第75句】:【禪心佛語】如果我能夠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憂傷,因為我把快樂都留在了前面。
【第76句】:世尊上雪山,有誰為之說。仗此無情劍,便把青絲截。四相本來空,萬法一無得。解脫內外著,生死從茲歇。一虛云和尚
【第77句】:【禪語人生】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第78句】:人們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脫,而佛教的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
【第79句】:【禪心佛語】就像雙手掏起的沙粒,從消瘦的手指間快速泄下一般,時間沙沙地溜走,它們是多么短暫和寶貴。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第80句】:布施——“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薩,要不斷地付出,不求回報。將心力、勞力、財力、物力,歡喜施舍,則人生幸福安樂。
【第81句】:【禪心佛語】佛說:前生500次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我愿用千萬次回眸,換得今生與你相遇。
【第82句】:【佛心禪語】做人不為時尚所惑,不被積習所蔽,不被浮名所累。堅信夢想成真的執著,勇敢接受挑戰的坦然。
【第83句】:【禪心佛語】善良是心理養生營養素,寬容是心理養生調節閥,樂觀是心理養生不老丹,淡泊是心理養生免疫劑。
【第84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心病需要心藥醫,最好的心藥是專心、去除雜念。
【第85句】: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宋)浮山遠禪師(《禪林寶訓》)
【第86句】:【禪心佛語】世出世間、有為無為,全在于自己的精進努力。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
【第87句】:【佛心禪語】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
【第88句】:一切皆是緣生,唯除法界、法處一分諸無為法。《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卷三
【第89句】:對活著的生命而言,絕對的靜是不存在的,靜本身,也常常是一種思想和情緒的流露,是心靈的另一種形式的回音。
【第90句】: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云半問;昨夜云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禪師)
【第91句】:【禪語人生】在你的心開始懂得以智慧去觀察時,生命的真諦便會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現。
【第92句】:【禪心佛語】慧緣上師認為:鬼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們的心里都占有一席之地。鬼可分為科學化的鬼、玄學化的鬼和世俗間的鬼。
【第93句】:【禪語人生】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難之行,與樂拔苦,締造清新潔凈之慈濟世界,為修佛之道。
【第94句】:常于諸法不作二,亦復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并皆離,知其悉是語言道。《華嚴經》卷三十九,十回向品
【第95句】:【禪心佛語】今朝有事今朝畢,如果總是抱持“以后再來”、“以后再慢慢說”,到最后只好把歉疚、理想都帶到棺材里去,那就枉費此生了。
【第96句】:【禪語人生】我的心,是一座小城,沒有雜亂,沒有喧嚷,只有一團薄霧,一陣微風,裝著童年的純真。
【第97句】:【禪語人生】正念——讓心穩固地沉入所專注的目標,不散亂、不飄浮。
【第98句】: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閃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不貪便是富貴,不茍何懼公堂。
【第99句】:【佛心禪語】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吶。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
上一篇:汽車頭條視頻最新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