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聽話聽音,鑼鼓聽聲】(諺)指聽人說話,要善于聆聽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話里的真正意思,就像聽鑼鼓一樣,要聽出它的節奏和音響。 也作聽鼓聽聲,聽話聽音。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第2句】:覺多腿腳軟,酒多腦袋沉。
【第3句】:自從“爭做文明少年”活動以來,紀律和衛生方面的流動紅旗就像是在我們班歇了腳似的,從沒間斷過。“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把班級搞好。”班主任表揚我們說,“這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諸暨)
【第4句】:弟弟吃飯總怕吃不飽,老是把碗盛得滿滿的,可又總是吃不完就放了筷子。媽媽說他是“眼睛大,肚子小——肚飽眼睛饑”。(廣西·柳州)
【第5句】:【原鑰匙投原鎖——一開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6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7句】:爸爸媽媽都出門去了,為一點小事,我打了弟弟。奶奶說:“你真是貓子不在家,老鼠在家翻跟頭。”(江蘇·大豐)
【第8句】:【有酒膽沒飯膽】(慣)比喻虛張聲勢,貌似膽大,其實內心虛弱,膽子很小。
【第9句】:【老馬蹄下不迷路】釋義:老馬認識道,不迷路。比喻情況熟悉、經驗豐富的人心中有數,不會被迷惑。例句:嗯,老馬蹄下不迷路,哪怕野草深。這樣看來,我們明天去,只怕是名為赴宴,實為斗智。
【第10句】:【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諺)吃飯菜,要有米,要有鹽;說話,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鹽,是做飯菜的基本條件;講情講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11句】:【管山的燒柴,管河的吃水】(諺)管山的有柴燒,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業,就靠哪一行業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第12句】:【 打騾子驚了馬】采取懲治行動,威脅到有關的人。類似 的:打黃牛,驚黑牛/打著羊駒驢顫。成語:懲一儆百。浩然 《艷陽天》:“就是對彎彎繞、馬子懷這些人,也不能不有一點 騾子馬也驚的影響吧?”
【第13句】:四十四,眼生刺。
【第14句】:【退后一步自然寬】退讓,避免對峙,可以從容處理。沙汀 《淘金記》:“常言說,退后一步自然寬。他會萬事亨通地這 么樣說。”
【第15句】:扳手緊螺帽——絲絲入口(扣)
【第16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17句】:【跌進悶葫蘆里】(慣)比喻納悶、迷惑不解。 也作“掉進悶葫蘆里”。
【第18句】:【此一時,彼一時】釋義:指情況已經大不相同,不能同樣看待或一概而論。例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他要不裝裝過激派的樣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當得上今天的大使。
【第19句】:野狗見了餓狼——個比一個兇
【第20句】:【名堂】人們對搞花樣、名目或故弄玄虛的人,喜歡說他們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詞是怎么來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來。原來,上古帝王舉行盛典的場所稱“明堂”。漢武帝、武則天都提出要造選明堂。據說,武則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個男寵一把火燒了。河北農村也有“立明堂”的習俗,不過用途與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遇到親人客死異鄉,尸骨無存,其親屬就在墳地內建一假墳,內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論是建造假墳頭,還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會有神秘色彩,故俗語常說:“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來。“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為“名堂”了。
【第21句】:【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
【第22句】:【一人一把號】(慣)比喻一人一個主意,意見不一致。
【第23句】:【看景不如聽景】見“觀景不如聽景”。
【第24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釋義:洞庭山:有洞庭東山與洞庭西山,均在太湖中,屬江蘇省吳縣,盛產橘子。比喻忘本。例句: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桶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第25句】:大風里滾出的雷聲——白猖狂(鄂倫春族)
【第26句】:獅子張嘴——大開口
【第27句】:【寧跟聰明人吵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指對方不明理,說了沒 有用。電視劇:“大家都像你這樣怎么辦?寧跟聰明人吵 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沒法跟你說。”
【第28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29句】:眼鏡蛇打噴嚏——滿嘴放毒
【第30句】:【官鹽成了私鹽】正當的事情不明不白,無法辯解。清代 《紅樓夢》:“實是你哥哥賞他哥哥的,只不該私自傳送,如今 官鹽反成了私鹽了。”
【第31句】:我吃罷飯要去上學,伸手又拿了個油卷,媽媽點著我的鼻子說:“你真是缺一米,塞個豆。”(河南·長葛)
【第32句】:昨晚還是嘩嘩大雨,今早卻晴空萬里。媽媽看了看天,蠻有把握地說:“善晴定有惡陰。”果然,中午太陽剛扭頭,就轟雷閃電地下起滂沱大雨來。(山東·臨沂)
【第33句】:蒼蠅飛進牛眼里——找淚(累)吃
【第34句】:【一刀切】(慣)比喻對不同的情況不加區分,用同一種方式處理。
【第35句】:【惡人先告狀】做了壞事,反搶先誣賴別人。歐陽山《高干 大》:“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 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36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37句】:弟弟放學回來后哇哇大哭,說在路上被小同學欺負了。哥哥一聽,火冒三丈,馬上就要去尋那個小同學。媽媽讓他回來,并說:“干什么去?沒聽說過‘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幫小呱呱叫’?”(山西·平陸)
【第38句】:【惱在心里,喜在面上】(慣)指心里氣惱,臉上卻裝出高興的樣子。
【第39句】:【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諺)愛惜衣服,就不會缺衣服穿;愛惜糧食,就不會缺糧食吃。指對財物能愛惜就會有積蓄,有積蓄就不會受困。 也作惜衣得衣,惜食得食。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
【第40句】:【上當】“當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現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鋪,當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當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結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果是景德鎮成化年間出產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由于錯認“寶瓶”傾家蕩產,不得已宣布當鋪關門。第二天“同仁當”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過,末了轉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場清點銀兩,二人錢貨兩清。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品,當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這事又在北京風傳開來,便有了“上當”一詞。
【第41句】:【連鍋端】釋義:比喻全部除掉或拿走。例句:誰知道半腰里殺出一支解放軍的小分隊,打傷李榮厚,把那些“人質” 放走了,還差一點把司令部也連鍋端掉。
【第42句】:象棋盤上的子兒——有進有退
【第43句】:【老頭吃糖——越扯越長】(歇)糖:指麥芽糖,能拉長。扯:本指拉,轉指漫無邊際地閑談。形容說話漫無邊際,越說越多,沒完沒了。
【第44句】:【不怕慢,就怕站】(諺)指做事慢一點不要緊,就怕中途停頓。
【第45句】:【魚找魚,蝦找蝦,兩個渾人湊一家】(諺)渾人:糊涂、不明事理的人。指人的相親相近,總是以志趣相投為根據的。此處專指素質低下的人。
【第46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47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48句】:【十家鍋灶九不同】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49句】:【惜子如殺子】見“慣子如殺子”。
【第50句】:頭穿襪子腳戴帽——切顛倒
【第51句】:爸爸一到家就看起了電視,快睡覺時卻又開始備課了。媽媽說:“你爸是日不做,夜摸索,洋燈不點點蠟燭。”(江蘇·南通)
【第52句】:【墻頭草,隨風倒】借指沒有主見,動搖不定。或說:墻上 一草,風吹兩面倒。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看,他 發了多少財,白手起家,靠的是誰?如今也忘了水源頭了,一 墻上的草,兩邊倒著呢。”
【第53句】:【添個蛤蟆四兩力】(諺)添上個蛤蟆也能多出四兩力來。比喻力量雖小,總能幫上一把勁。
【第54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釋義: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只懂得利。例句:為了給寶成再加把勁兒,他立即想起了孔老二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的屁話,于是又說:“我這個人,一向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老梁呵,等你大功告成之后,我再跟二爺文案,讓他賞給你十畝好地,你也甭扛活了,回家過個舒貼日子去吧。”
【第55句】:屬包腳布的——反正都是里(理)
【第56句】:腦袋上刷糨糊——糊涂透頂
【第57句】:【多個人,多個膽】(諺)多添一個人,就增多一分膽量。指人多勢壯,膽量就大。 也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條河。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把刀。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58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這一俗語多用于批評那些悲觀失望、消極沉淪的處世哲學。人們譏諷某些醉生夢死的玩世不恭者,常說他們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沒什么出息。 “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俗語源自唐詩。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的《自遣》,全詩如下:“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意思不難理解,是說世間事如果得到了,就應該高歌歡慶;沒得到而失去了則放手休止;多愁苦多怨恨也要悠然自得順其自然。今日能醉就醉,能歡樂就歡樂,明天有憂愁就放到明天再去愁吧,不必總把不開心的煩惱掛在心頭。顯然,既然詩人鄭重其事題名《自遣》,那么,此詩是自我發泄、消遣之作。作者羅隱出了什么事,因何有感而發呢?他當年曾十次考進士而不中,自感前途渺茫,揮筆自我發泄寫出了這首至今被人常引用的詩篇。羅隱的自遣,還包含規勸他人之意,從這一點出發,不能說此詩完全消極,若人們能不被煩事壓得痛不欲生,以及時行樂排解一下情緒,這不失為一個曠達灑脫的積極處事之法。只要不墮入酗酒深淵,以樂觀豁達態度面對暫時失落,這會減去不少自甘墮落或輕生個案呢?效果也許比“用酒消愁愁更愁”好多呢。
【第59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60句】:【蛤蟆吞西瓜——開口不怕大】(歇)指人張口要價太高,使對方無法還價。常含譏諷意味。
【第61句】:好花插在牛屎上——不合身份;不配
【第62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諺)比喻事情既然已經啟動,就要一直做下去,絕不能反悔停頓。 也作“開弓難收回頭箭”。難收:無法收住。
【第63句】:【明人不吃眼前虧】見“光棍不吃眼前虧”。
【第64句】:【麻將】打麻將牌是我國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時,據專家考證,麻將的雛形應該是明代盛行的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帶。吳地方言,馬吊發言近似為馬鳥,雀又為鳥,所以演變為麻雀、麻將。關于麻將是怎么來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這里只介紹一種主流說法。麻將既然又名麻雀,當然與麻雀有關。一種說法認為麻將是由看守糧倉的小吏發明的,糧倉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為經常的事務。倉官為鼓勵兵丁捕雀,就下發竹制籌牌記數酬勞,籌牌上刻有字,類似有價證券或獎券,可以用來作賭注定輸贏。后來,籌牌慢慢演變為游戲工具,并固定成型,稱作麻將牌,即今天的麻將。麻將的玩法、術語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打鳥用的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用繩捆綁起來的鳥雀,“一索”圖案是一只鳥,“二索”以上圖案像竹節,用來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數量計酬;“萬”即賞錢。此外,風向影響準度,打槍時需考慮風向,所以設“東南西北”風。“中”即打中,受傷鳥出血涂上紅色表示擊中。“白”即白板,放空槍未擊中。“發”,即得賞錢發財。“碰”即“砰”,鳥槍聲。成牌之“和”應為“鶻”,類似老鷹的一種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贏牌日“鶻(和)”。還有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無一不與捕捉麻雀有關。麻將雖好玩,但不要成癮,更不要賭錢,一旦沾賭,貽害無窮。
【第65句】:【盜雖小人,智過君子】(諺)盜賊雖說是小人,但其機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謀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會文明層次的制約。
【第66句】:我一進家門,就見奶奶站在院子里一手拿刀,一手提雞,嘰嘰咕咕地說:“陽間一碗菜,我殺你別怪。”(安徽·巢湖)
【第67句】:【背后有眼睛/后腦勺長眼】指人的感覺敏銳。茅盾《霜葉 紅似二月花》:“阿巧,你得記住我背后也有眼睛,你得安分 些。”
【第68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第69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70句】:娶媳婦死老娘——哭笑不得
【第71句】:【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尊】(諺)道行高,龍虎也會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會對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們普遍的敬重。
【第72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長處看】(歇)指過日子要往遠處著想。也指看問題目光要遠大。
【第73句】:豬圈門上貼對聯——吃了睡,睡了吃
【第74句】:【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第75句】:【敬神如神在】(諺)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樣。指舉行祭神儀式要誠心誠意。
【第76句】:【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釋義:比喻在背后操縱、出主意。例句:潘漢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邊搖鵝毛扇子的人,統統抓起來。不在紀家村殺他幾個,我就不姓潘了。關照宋小犬帶路,即刻行動。”
【第77句】:【刀瘡藥雖好,不割為妙】(諺)刀瘡藥:治刀傷的速效藥。指刀瘡藥縱然有奇效,總不如不犯傷痛為好。比喻事后補救的辦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錯和問題。
【第78句】:籬笆上曬菜——掛心
【第79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80句】:從肚臍眼里打電話——心肺之言
【第81句】:【拋到東洋大海里拋得很遠】多指忘卻,損失。明代《二 刻拍案驚奇》:“張稟生沒計奈何,只得住手。眼見得這一項 銀子拋在東洋大海里了。”
【第82句】:【磨洋工】“磨洋工”一詞,一般多指消極怠工,干活磨磨蹭蹭。但它原來的含義不含有磨蹭、懶散的意思,而是建筑工程的一道工序。中國舊式房屋,考究者要求“磨磚對縫”。磨磚,就是對磚的表面進行打磨,使之平整、光滑。1917年至1921年,美國用清政府的庚子賠款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和協和醫學院,共耗資500萬美元,占地33公頃,建筑質量要求很高,外觀上采取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琉璃瓦頂。由于這項工程是外國人出資、設計,中國人稱之為“洋工”。協和醫院有主樓14座,又都是高層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而且工程質量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細致,“慢工出細活”,耗時很長,參加建筑工程的許多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 “磨洋工”可不是應付洋人,是轉義為貶義。
【第83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此外,禁衛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袁紹向獻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84句】:【一日不書,百事荒蕪】(諺)荒蕪:荒廢。本指朝廷大事一天不記錄,以后很多事就無法考證。也泛指凡緊要的事都必須筆記下來,不可中斷。
【第85句】:吃罷中飯睡一覺,健健康康活到老。
【第86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87句】:【綿羊不叫暗口死】(慣)綿羊沒有叫出聲來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結。
【第88句】:【拉住狀元喊姐夫】釋義:比喻攀附權貴。例句:只要他認為是用得著的人,即是“拉住狀元喊姐夫”,也決不怕人笑他攀高結貴。
【第89句】:【狐貍再狡猾,狐皮還是經常出售的】(諺)狐貍無論怎樣狡猾,也逃不脫身死皮售的命運。比喻邪不勝正,邪惡者終歸要受到正義的制裁。
【第90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見“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91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釋義:比喻人的個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沒有相同的樹子,也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第92句】:玻璃筷子夾涼粉——光對光
【第93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94句】:【英雄遇上好漢】遇到對手yipinjuzi.com,反而賞識。類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漢識好漢。老舍《駱駝祥子》:“他們素來是所向無敵 的;及至遇到張媽的蠻悍,他們開始感到一種禮尚往來,英 雄遇上好漢的意味,所以頗能賞識她,把她收作了親軍。”
【第95句】:大炮上刺刀——遠近全能對付;蠻干
【第96句】:在吃飯的時候,我一只手拿著筷子吃飯,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不扶飯碗。媽媽很看不慣地說:“手被豬踢了?”(江西·景德鎮)
【第97句】:【開眼界】(慣)指見到從未見過的事物,增長見識。
【第98句】:隔山看見蚊蟲飛——真是好眼力
【第99句】:爸爸在廚房一邊喝酒一邊抽煙,我在喝小香檳。媽媽見了說:“真是烏龜不脫殼,一輩有一個。”(湖北·鐘祥)
上一篇:廁所古詩(廁的詩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