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們眾生也叫做“有情”,但這是迷中之情——知性被埋沒了,是迷中的有情者。執迷的情與愛,所帶來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會使人失去良知良能,造業害人。
【第2句】:猶如青蓮花,紅、赤、白蓮花,水生水長,出水上,不著水,如是,如來世間生、世間長,出世間行,不著世間法。《中阿含經》卷二十三,《青白蓮花喻經》
【第3句】:直截根源,不存知解。當陽露出,不費纖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過;才落擬議,便隔千山。——《鼓山文案》
【第4句】:【禪語人生】這世間最簡單的道理:和氣,路路通;嫉妒,腦袋疼。天空雁來,浮云散去。
【第5句】:誠而向正,雖愚亦可用。佞而懷邪,雖智終為害。(宋)自得慧輝禪師(《禪林寶訓》卷四)
【第6句】:【禪語人生】一定要做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別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屬于自我的“難事”。一旦“發現自我”,就要盡力而為,但要全面了解自己和周圍的環境,知道適可而止。
【第7句】:性相近,習相遠。此語直示千古修行捷徑,吾人茍知自性本近,唯因習而遠,頓能把斷要津,內習不容出,外習不容入。——《憨山老人夢游全集》
【第8句】:佛教微博經典:曾經問我我是誰,煩惱重重又是誰,過去未來不是我,當下無言又是誰。生命中最難確定的就是自己,善惡難分,對錯不辨,把握好生命的坐標:清凈、善良、無爭、本分。
【第9句】:【禪語人生】我的財富并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布施供養別人的很多。
【第10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怎樣看待生活享受?佛日:受諸飲食,當如服藥,于好于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采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佛遺教經》
【第11句】:【佛言禪語大合集】歲月因為經歷而懂得,生命因為懂得而精彩。走過了才明白,往事是用來回憶的,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傷痛是用來成長的。讓心在繁華過盡依然溫潤如初。帶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
【第12句】:【禪語人生】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對別人要寬容,能幫就幫,千萬不要把人逼絕了,給人留條后路。
【第13句】:大眾、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也是難以抗拒的。古人說“畏大人”,是說要敬畏大眾,大眾得罪不起。人是團體的動物,離了團體,難以生存。若沒有歸屬團體,雖住在鬧市,也如獨自一人在深洞中。
【第14句】:【禪心佛語】逢擒則奔,蟣虱尤知避死;將雨而徙,螻蟻尚且貪生。為人若要學好,羞甚擔柴賣草;為人若不學好,夸甚尚書閣老。
【第15句】:應該尊敬長者,不妒忌,懂得按時拜見老師,抓住時機討論正法,專心聆聽精妙言辭。《經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經》
【第16句】:【佛語悟道】冰雖然由水凝結而成卻會阻止水的流淌,冰消融時水才能通暢地流動;這就像虛假雖然是從真實中產生的卻能夠迷亂真實,除盡了虛妄才能顯露真實。
【第17句】:【愿云禪師戒殺詩】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第18句】:【禪語人生】悟,是思事第一法;定,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因慧而置富貴貧賤常變于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第19句】:茶也好,禪也好,應歸于一處,原本茶之事,最重為德,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德清自然茶純。
【第20句】:修行最緊要的目的,是要養成適應生命被動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歡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打擊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歡喜地接受。
【第21句】:戒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去做,這叫止惡;另一方面是應該做的就必須去做,這叫修善。
【第22句】:【禪心佛語】人生之晨是工作,人生之午是評議,人生之夜是祈禱。人生只要知道負責任的苦處,生活就會體驗盡責任的樂處。
【第23句】:佛經十分推崇孝道,佛對于父母,對于師長,對于眾生,無一不關懷備至。佛經中《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說的就是要孝養父母,它告訴我們,父母生養我們是多么不易。
【第24句】:【佛家禪語】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一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找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一般,不究竟、不圓滿。04。
【第25句】:【禪心佛語】欺騙絕不是件好事,如果你聰明到將自己也騙了,那又如何呢?你只不過成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犧牲者罷了。
【第26句】:人生能有幾個朋友,想打電話的時候就打電話不用猶豫,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顧忌,吃飯聚會的時候酣暢淋漓不帶面具,需要幫忙的時候直截了當不用客氣。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成功之一。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何為貴。概括起來四個字:對心而言,“善良”;對身而言,“健康”。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有各種各樣的海,要想在人生之海中自在地遨游,關鍵是練就一身遨游的本領。遇到水大的時候不要埋怨水,而要想想如何增長游水的本事。
【第29句】:【禪心佛語】如果存心時刻都想利益大眾,則不但眾人可得利益,即自己也可以得到利益。
【第30句】:【禪心佛語】高僧緩緩地將手中茶水傾灑于地。婦人看后思悟了許久,似有所悟,隨即叩謝而去。
【第31句】:每天的言行舉止,也和走路一樣,都是修行。因此,我們每天開口,所說的言語都要是正語,利益別人之語,借著不斷的熏修,將原來不習慣以愛語贊嘆、關懷他人的心,轉成喜悅愛語、柔軟慈悲的心。
【第32句】:【佛心禪語】別人生氣時說的話,因為往往那才是真相;不要記恨說這話的人,因為這是他用另一種方式讓你看清楚自己。
【第33句】:通常人只在眾目昭彰下會注意自己的形象。真正的君子則是內外合一,表里一致,無須臾片刻違仁損德。
【第34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
【第35句】:【禪心佛語】二是心態:心態不同,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人生才會風清月明。健康需要鍛煉,心態需要修煉,命運只在自己。
【第36句】:【禪語人生】簡單的快樂有兩種人:一種是孩子,一種是徹悟人生的智者。物質的確可以買到快樂,但持續的快樂來自于內心深處的精神快樂。之所以生活得比較愉快,是因為你學會了放大美好。
【第37句】:樹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葉,甚至是光禿禿一條,點綴幾片葉子而已;長大了,才分枝發權,枝葉繁茂。越是初學的人,越要一門深入;所學深入堅固,則不妨廣博,如樹分枝成冠,蔚成莊嚴。
【第38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第39句】:【佛心禪語】“圓”的世界:圓的世界就是一切如日月的世界,如虛空的世界,如因果的世界,如自性的世界。
【第40句】:【禪語人生】張偉:我是三屆法學院夏令營柔道殿軍蟬聯者,而且最后一屆差點就成了季軍。
【第41句】:只有奉獻、付出,我們才能讓財富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實現它的價值。不吝付出財富,可以得到他人的尊敬,從而在未來的生命中收獲無盡的福報。對個人來說,這才是人間可以依靠的最穩定的財富。
【第42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情的發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心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深度。
【第43句】:【心靈禪語】“不飲酒”是佛門戒規之一。但即便不是佛門中人,也應該知道飲酒過量對身體十分有害。“寧入大火,不得嗜欲”告訴人們:放縱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禍害,甚于烈火焚身。
【第44句】:平淡之中有真味每個人都不應該太看重名利,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應該留幾分清醒,存一份淡泊,時刻保持一種平常人的心態。
【第4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權的教育,自覺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第46句】:我們用文字來教育,會栽培一些學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雖然看很多經典,但拼命著相,沒有正思維,因此無從得到法益。——慧律法師
【第47句】:人的煩惱多來源于常常以自我為一切的中心,人為了維護“我”以及“我的”所屬物,而陷入無窮無盡的糾纏中,既和外界爭執,也和自己較量,心中太多牽絆,以至于無從解脫。
【第48句】:【禪心佛語】圣輝大和尚說:“時代需要我們佛教界有所作為,我們佛教界也一定能夠有所作為。”相信,去門票化,不僅只是佛門中的一個夢想,它必將成為現實。
【第49句】:【佛心禪語】不要把我們現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們有這個心量,小能變大,少能變多。
【第50句】:【禪心佛語】從1979年到1986年的七年間,在彌光老和尚的推動下,揚州的大明寺、旌忠寺、高旻寺、觀音寺紛紛恢復開放政策。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了“疑情”以后,我們繼續把這個“疑情”延續下去,這就是話頭的功夫。話頭的功夫,一點都不玄妙,“疑情”的方式是最好用的。
【第52句】:禪機妙語說人生:若要活得隨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輝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長久些,只能活得簡單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
【第53句】:生活的壓力,不等同于生活的壓迫,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的向前,風一程雨一程的磨練,活的是一份從容和淡定,是努力,不是急躁,是向前,不是追趕。
【第54句】:人的心神意識,無時不向外奔馳,消損精神,耗竭思慮,致使自性冥暗——無明,是非顛倒,迷失本心。
【第55句】:【禪心佛語】剛剛開始修禪定的時候,內心就像陡山的水一樣急躁,各種雜念不斷涌現,很難對付。此時特別需要耐心和勇氣,否則過不了這個關,這是所有修行人都必須面臨的困境。
【第56句】:【道家禪語】幸福其實很簡單,無欲無求,知足常樂。雖說有些消極,可人有時真的很需要這樣看待自己的生活。幸福本身與錢并無太大的關系,只是我們把幸福疊加的太重。讓它蒙上了銅臭的味道。
【第57句】:【禪語人生】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離,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對,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正在經歷的一切好與壞。唯有當我們真正完全接受時,我們才明白一切的好與壞都只是自己的分別。
【第58句】:【禪心佛語】佛陀諄諄告誡后人:在所有的財產中,知足少欲是最為殊勝的,所以應該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沒有財產,也是真正的富翁,因為只有這種人才能獲得究竟的大安樂。
【第59句】: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以于諸法能善了知,名為佛法。諸法本性與佛法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大寶積經》卷四,無邊莊嚴會
【第60句】:【經典佛語】“道法自相”是在進修的道中所使用諸法的特性。“基”的部分,合理地理解蘊、界、處及所有的緣起法。“道”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六度諸法的各自特性。
【第61句】:如法布施有五種施,名為大施,何者為五?一者時施;二者道行之者;三者病人及看病人;四者說正法人;五者詣他國者。《大寶積經》卷-=。,廣博仙人會
【第62句】:積錢不如教子,閑坐不如看書。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花草需要雨露,女人需要溫撫。
【第63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心中裝著別人,裝著衣食父母、親情悠悠的男女老少,裝著需要照顧、需要超度的蕓蕓眾生,“肚子”能不大嗎?笑容能不爽朗嗎?
【第64句】:所謂苦行,修的是信念,行的是堅定。要想取得真經,就必須以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耐力去堅持,虔誠地去探求。
【第65句】: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66句】:【佛心禪語】不管你正在想什么,都要跟隨著內心生起的任何東西,要知道并且看見它。
【第67句】:【靜心禪語解煩惱】恒秋:不要認為生活傷害了誰,誰的誰,誰和誰,誰又是誰的誰,誰經歷得多,誰憂傷的多,都是行走在路上的誰,到頭來誰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寬闊。
【第68句】:【佛心禪語】不管怎么講,安住當下是一個高難度的要求,一個高難度的法門。但是,又必須做到這一點,我們才可以說真正找到了安心的法門,找到了使我們身心健康、身心凈化的法門。
【第6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粗茶淡飯,素食齋飯,最能修身養性,心平氣和,心曠神怡。忍,是告訴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您可以參加宗教活動而不必擔心被騷擾、逮捕、凌虐或死亡,恭喜您,您比15億人還自由。
【第71句】: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慣,是茍安于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第72句】:在團體中,若執著“我做我的事,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我不管別人的事”,這樣是不行的,應彼此扶助,互相幫忙。
【第73句】:-個偉大的人,并不是在每一個領域都令他人不可企及的人,而是能以謙卑的心態去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的人。
【第74句】:【禪心佛語】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
【第75句】: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壇經·般若品第二》
【第76句】:【禪心佛語】旁白:道可道,非常道。說來容易,但要使自己的身、心、性、命處處在與人生宇宙融為一體,卻不是用“說”可以表達出來的。
【第77句】:學習好比敲釘子,又擠又鉆步步深。崖鷹不打巢下食,猛龍難斗地頭蛇。言多語失皆因酒,義斷親疏只為錢。炎涼看透心常逸,淡泊能安趣自佳。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沒有彩排。別人怎么看你,和你毫無關系。這世上,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生活有進有退,輸什么也不能輸了心情。
【第79句】:【禪心佛語】少一點貪欲,多一點知足,你會越來越快樂;少一點怨恨,多一點感恩,你會越來越幸福;少一點我執,多一點慈悲,你會越來越歡喜;少一點比較,多一點平等,你會越來越智慧。
【第80句】: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桿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贏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過不光彩的經歷,也會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鹽溶化在一大鍋水中一樣,被飲者完全忽略。
【第81句】:【毋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孔子說要杜絕四種弊病:不主觀臆斷,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尊。
【第82句】:【禪語人生】許多人聽了佛陀的教導之后,依照教導去禪修、實踐,結果也覺悟了四圣諦,這些人就成為圣者,也成為佛陀的弟子。
【第83句】:【禪語人生】習慣不加以抑制,會變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習慣隨時改變人生走向。人往往難以改變習慣,因為造習慣的就是自己,結果人又成為習慣的奴隸。
【第84句】:【禪語人生】有些人,明明知道愛上會受傷,偏偏要愛;我們一直如此,一邊深愛,一邊傷害。細細想來,很多的愛,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第85句】:生活里的那些固執與傲慢往往成全了更多的“不堪回首”、“難以釋懷”、“悲憤交加”的過往。學會溫和以對,也就讀懂了生命,活好了相逢與別離,歲月靜好,何苦自傷。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要結交兩種人:一,良師,二,益友。練就兩項本領:一,做事讓人感動,二,說話讓人喜歡。
【第87句】:【禪心佛語】從佛教的立場來看,人的內心要和諧,必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諧,必須從慈悲孝敬、友愛尊重做起;社會要和諧,必須從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做起。
【第88句】:有行無愿,其行必孤;有愿無行,其行必虛。行愿相從,自他兼利。(五代)延壽《萬善同歸集》卷四
【第89句】:生活緊張而焦灼的人很難品味到靜的清芬與恬愉,因為身外的嘈雜和喧嘩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內心。
【第90句】:菩薩慈愍不忍眾生苦,故能常持歡喜心,倒駕慈航來人間。以智慧、柔和、善順化度頑劣剛強,化干戈為玉帛,轉災難為祥和。
【第91句】:人生是苦的(空虛),充滿煩惱,但如果放下執著,苦當下就是空,煩惱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脫,是謂現證涅槃。——明海
【第92句】:【禪心佛語】禪心之中何處有恨?太遙的,不是煙霞,不是明月,是人心。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鳥一天堂,生命若弦,雙手彈指之間,處處是禪意。
【第93句】:有一天卻忽然發現,原來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原來兩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漸行漸遠。終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經擁有的美好愛戀難道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第94句】:星云大師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還有一句哲言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這些正說明了心態的重要性。
【第95句】:佛言:阿難,是郁伽長者,雖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賢劫,所度人民甚多,勝余出家菩薩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難,雖有出家菩薩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長者。《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
【第96句】:天下、國家、社會、家庭之所以不得太平、安寧、和睦,皆因人人只知爭取生存,而不探究生存的真諦。
【第97句】:【禪心佛語】拼命渴望得到的財富、愛人、地位等,在歷盡艱辛、剛剛擁有時,會覺得幸福萬分,但慢慢地,這種幸福就不斷縮水,用經濟學的話來說,這叫“邊際效益遞減”。
【第98句】:【禪心佛語】千錯萬錯是自己的錯,自己沒有福,既然沒有福,現在要積福。必須坦然受報,懺悔自己,念佛回向,絕對不起嗔恨辱罵之心。
【第99句】:所以在我們滄桑的人生里,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光明,才會減輕我們身心上的壓力、操勞、憂愁、痛苦等等,更會喚醒我們沉睡中的真性,最終令我們證得大智慧。
上一篇:嗶哩嗶哩火爆的心靈禪語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