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戲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常見的主題之一。它形象地描述了在春天到來之際,一群歡快的鴨子在水上嬉戲玩耍的情景。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出現了“拂堤楊柳醉春煙”這樣生動的描寫。
而在明代文學家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則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與“玉鉤肯放白云間,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河重。”這兩處描寫之后,“卻回頭,恰似輪到初一十五”,便出現了“黃鸝深處囀春苑,綠樹陰里日斜樓。倚樓聽暮鶯聲起,疑是春那,不肯來。”這樣的詩句,其中“黃鸝深處囀春苑”就從側面描寫了鴨子戲春的情景。
另外,唐代詩人王之渙也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與“眾鳥高飛盡,孤云野徑斜。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處描寫之后,“江水漸成清秋色,菊花茂盛七十馀”,再接下去則是“洛陽城里見秋風”,其中便出現了“伴君如伴虎生猛兮其若晨霜雪”。這一句中,“生猛”二字使人聯想到野性、活力等等。而接下來的“戲蝶銜花上碧樓”的描寫,則更加明確地表現了鴨子戲春的場景。
總體來說,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鴨子戲春的詩句并不算多,但每一句都極具生動性和形象感。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也可以想象到水面上歡蹦亂跳的鴨子們。這些詩句不僅是文學創作中的珍貴資源,更是人們對美好自然景象的表達和贊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