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延參法師禪說正能量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場自以為是的詩情畫意,心地是個容器,更是一個平臺,不要去埋怨生活傷害了誰,更不要去找找那些沒有意義的借口,是自己臉寬還是自己鞋小,不要在那些沒有意義的煩惱上去消耗自己的生活信念,生活的幸福與悲傷,就在于你睜眼看到的是路,還是橋。
【第2句】:【禪語人生】在佛教經文里,常常提到對一位上師進行事前檢驗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就和一個上師建立起一種心靈上的聯系,等到這個沒有經過精挑細選的人的缺點露出來了,我們一定會覺得很糟糕。不管怎么樣,一旦我們立了誓或接受了灌頂,最好不要再胡思亂想。
【第3句】:【禪心佛語】禪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謂“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凈其心。所以其隨心凈,即佛土凈”。
【第4句】:【心靈禪語】作為一個禪者,要有一種“目中無人”的霸氣,當然,這種霸氣不是讓你自以為是,看不起任何人,而是讓你別看別人的流短飛長,別看他人的缺點錯誤,別看他人的好壞美丑,對錯是非等等。只看他人的好,不看別人的孬。目中無人是指眼里的干凈無染,純真無私。
【第5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禪定無煩惱,心如蓮花開。很多時候,我們視為刻骨銘心的記憶,而別人卻早已忘記,與其糾結于心,不如看淡,看輕。平凡是一種清淡得讓自己陶醉的人生。生命即使沒有轟轟烈烈也無后人之仰慕,卻無不讓人感到一種生存的神圣與尊嚴。
【第6句】:世人求佛究竟是為了什么?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苦惱,是因為它牽涉價值和欲望;生活之所以如此的無趣,是因為現實和人性的沖突。如果你正面臨困境,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靈,把承受改變為享受。
【第7句】:【禪心佛語】從戒下手,一直到后面正知資糧,開頭是修念;把念修成,再修知;知修成,再能夠精進地不放逸,那定就在手掌之中了。正念有,正知也有,再能夠精進的話,決定得定。
【第8句】:【佛心禪語】大千世界,讓我們心動的誘惑委實太多太多,很多時候雖然無法解脫,但還是讓自己的心淡泊一些吧。把快樂和幸福看得淡一些,追得緩一些,它們反而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第9句】:【禪語人生】我們為了免洗筷子和垃圾信件,貪婪地砍伐森林,只會更加速這無常的反應。人們看到任何現象出現終結的征兆時,應該不會感到意外,但我們卻很難去接受。很多中國人都相信長城會永遠聳立,就像印度人相信泰姬瑪哈陵會永垂不朽,美國人相信自由女神像會永遠長存一般。
【第10句】:【禪心佛語】如果還記得,也請你忘記。生活里的負擔足以讓你徹夜難眠。記得那些善良和感動,就足夠一生去回味。人生是為了能夠償還前生的約定,小荷才露尖尖角,何苦再結煩惱緣,萬千心事無處訴,不如就此忘了好。
【第11句】:【心靈禪語】隨緣,是內心的一種篤定。佛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是任由風云變幻,隨它冷暖炎涼,不變的是內心的陽光,是對生活的熱愛,是不管成敗得失,都能淡定從容的心態,是對人間疾苦的悲憫、靜候、相迎、無怨、無懼。
【第12句】:【醒世詞】鐘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忙處人多閑處少,閑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小樓云杳杳,天涯一點青山小。
【第13句】:是浮躁,困乏了靈魂。擁有一顆安然淡定的心,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當欲望和誘惑迷亂了一個人的心智,你會覺得很累,我們要時常護理好自己的內心,心平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凈了,才能看見萬物的清澈,心放下了,才不被他物所負累,心明了了,才不因外境而迷離。靜下心來,好好生活著。
【第14句】:【禪心佛語】很多違緣障礙,都是你自己制造的。任何人,應善巧方便地對待,包容寬容是最重要的,不要總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怨恨累積多了,不順利就來了;任何事情,你預期過高,往往事與愿違,得不到你想要的,本來就不屬于你的東西;如何解?要聞思修佛陀正法,先管好自己,自己修行還不夠的時候,不要參與是非。
【第15句】:【佛心禪語】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壇經》
【第16句】: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枉思量。司空見慣枉閑事,惱斷蘇州刺史腸。東邊一個催命鬼,西邊一個救命王。有福之人夫前死,無福之人夫后亡。有好子孫荒成業,無好子孫業成荒。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亡。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爺娘。
【第1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有一種人,無論別人怎么揶揄、取笑甚至責罵,他總是一笑而過,以至于讓人覺得他好像懦弱得沒有原則。后來,在一次次煩惱升起又落下后,漸漸明白,原來這樣的人不是沒有原則,他有一種最智慧的原則:永遠不讓煩惱取代自己的快樂。原來最強大的內心,是一顆棉花般的心。
【第18句】:【禪語人生】這一場人生所有的跌宕起伏,不是世界在發生著什么,而是一顆心在顛沛流離的漂浮,人生的向前,必須是一場心的覺醒,何其艱難,又需必然,一襲浮云終散盡,落日恰似歸程人。
【第19句】:【星云大師禪語】八味心境如濃茶一杯:第一味愛心:凡事包容,諸事忍讓;第二味虛心:謙虛為人,低調做事;第三味清心:找找心靈的平靜;第四味誠心:將心比心,廣結善緣;第五味信心:積極心態的力量;第六味專心:使人生更有效率;第七味耐心:機會總在等待中出現;第八味寬心: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第20句】:所有果實,都曾經是鮮花,這世界只要還有心在,就有來尋找它的人。當我們離別時,不牽掛別的,只是牽掛三五顆好的心。當我含著微笑離去,那不是因為我賺取了金銀或什么權柄,而僅僅是,我曾經和那些可愛的人,交換過可愛的心。
【第21句】:在風風雨雨的世界里,人們的心靈難免會沾染蒙受各種各樣的塵埃,自覺地、及時地為自己的心靈沐浴和洗滌,便顯得異常重要。古德說:“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自己息下妄緣,拋開雜念,哪里不可寧靜呢!
【第22句】:【佛心禪語】他進入舍衛城,來到耕種者的家,見到那人的妻子,便說道:“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的父親讓我捎話說,準備一個人的:飯就行了。”
【第23句】:【禪語人生】在密續典籍中,多處都提到大樂,其所以被稱為大樂,乃因它是超越希望與恐懼、痛苦與快樂之樂。“樂”,在此非指普通的歡樂,而是一種絕對、根本之自由的感受,一種幽默感,洞悉自我游戲之譏諷面的能力,翱翔兩極之間的舒放自如。
【第24句】:【禪語人生】主動吃虧是一種風度,善于稱贊是一種智慧;【第2句】:放下才有能力承擔,舍棄才有機會獲得;【第3句】:沒有境界的人,講不出高遠的話,沒有使命感的人,講不出有責任心的話;沒有格局的人,講不出大氣的話;【第4句】:智者善于花時間讓自己成長,愚者習慣花時間苛責妒忌別人。
【第25句】:別為小小的委屈難過,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極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你要學會一笑置之,你要學會超然待之,你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讓我們在寬容中壯大。
【第26句】:【禪心佛語】水的屬性為濕,火的屬性為熱,黃連的屬性為苦,甘蔗的屬性為甜,因為它們與生俱來的屬性本質就是這樣,世間萬像最終皆歸于空性,因為一切現象的俱生本質就是從空性而來,佛性本自清凈、本自圓滿,無需修正,莫染世俗惡習,佛性自然起大妙用,這是我們學佛人必須要覺察接受的真理。
【第27句】:【禪心佛語】每天只看別人的錯誤,記住別人的過失,就好比在自己的心里不斷堆放垃圾。殊不知,那綿綿不斷的煩惱,不是因為總有人跟自己過不去,而是你自己火眼金睛,光盯別人不對,一直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心里不斷地堆積垃圾時,快樂就放不進來了。與其看是非,不如看風景。
【第28句】:【佛心禪語】我們學佛有見惑和思惑的問題,思惑是思想的結使,是障礙迷惑我們的,有貪、嗔、癡、慢、疑。這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礙是靠做功夫修持,漸修而斷的。見惑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就是見解上、理上不透徹,不是修所能斷的,是要靠智慧來斷。——南懷瑾《維摩詰的花雨漫天》
【第29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重大決定,是由心規劃的,像預先計算好的框架,等待著你的星座運行。如期待改變我們的命運,首先要改變心的軌跡。
【第30句】:【佛心禪語】做人的最好狀態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閑事,不曬自己優越。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做人靜默、不說人壞話、做好自己即可。你越成長,會越懂得內斂自持。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你活著不是只為討他人喜歡,也不是為了炫耀你擁有的,沒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話。你變得優秀,你身邊的環境也會優化。
【第31句】:【心靈禪語】佛家雖然沒有提出科學的“物質”與“意識”概念,但是卻大致地形成了樸素的關于物質和意識的思想,并且認識到二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色心不二”這個說法,用佛學語言表達了重要的哲學觀點。
【第32句】:【禪語人生】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第33句】:【生活禪語】看淡得失了無憂。人,因無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總是從無到有就歡欣,從有到無則悲苦。其實,“有”有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無”有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態決定苦樂。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閑心品嘗幸福。
【第34句】:有句話叫“愛的極致是寬容”,即寬容是愛的最高境界。寬容是一種美德,具有偉大的力量,它讓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慚愧。我們確實需要一顆寬容的愛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溫情和幸福重現人間。
【第35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會去爭取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都不甘心任憑今天從指間流走,不希望自己兩手空空,都自覺不自覺的計算著自己這一天獲得了多少,失去了什么?其實,日子一天天過去,直到有一個“明天”把自己送入了美麗的小盒子了。方才知道得與失的真正道理所在。
【第36句】:【心靈禪語】解脫,不能靠他人,只能靠自己。事實上,沒有誰束縛自己,心上的繩索都是自己綁上去的。醉心于功利,便會被“名韁利索”所縛;斤斤于褒貶毀譽,必會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縛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解脫不難,只需淡泊名利,看淡得失,以平和恬淡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第37句】:今時之人,當壓力大、煩惱重時,于寺院觀觀景、喝喝茶、睡睡覺,慧根深者亦會于禪堂打打坐,觀觀心,一旦感覺內心壓力暫時舒緩,便又迫不及待躍入紅塵欲海,逐妄不已。覓靜求閑故無不可,然此與禪般若相隔云壤。諸位,既覷見禪之寶山,何不徑入不二之門?
【第38句】:日歷一張張撕去,今天一個個離去,時間象一只看不見的手,拎著我們在歲月的隧道里穿梭。別人幫得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人生苦短,財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單生活就是快樂的生活。有心改變、用心突破,就不難。
【第39句】:我們應該突破狹窄的范圍,將愛推廣出去,普及整個社會人群。一個人若時常抱著感恩的心,好好思考日常生活的來源,就能體悟到:沒有一個人,可單憑自己的力量生活在世間。我們要靠社會一切眾生的幫助,才能維持生活;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多去付出,不斷地彼此感恩。
【第40句】:【禪心佛語】佛法說的無我,并不是“空無”之意,而是沒有一個天生如此、渾然一體、絕對不變的“我”。輪回的是一個相似相續的“神識”,眾生執著此為一個不變的“我”。
【第41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我們不快樂,是因為我們總是對自己的擁有不滿意。快樂其實很簡單,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善于發現快樂的眼睛。快樂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大膽地用不同的形式使自己快樂,不讓心累,活出風姿,活出精彩。
【第42句】:【禪心佛語】景岑由外歸來,仰山問他到哪里里去,”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回“,這說明了禪人來去,順于自然,合乎法性,你說是”春意“,難道”秋心“不好嗎?這就是禪者明乎一切法,用于一切法,不舍不切法。
【第43句】:【心靈禪語】富翁并不是天生就是富翁,乞丐也不是天生就是乞丐。許多富翁之所以能成為富翁,是因為他們付出了辛勞;許多乞丐之所以會成為乞丐,是因為他們喜歡坐享其成。記住:命運在自己手里,命運是靠自己來創造的。
【第44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習慣用微笑掩蓋痛苦,用灑脫包裹失落,用寂寞驅趕孤獨,用淡忘療養傷痕。其實心中的那些傷與痛,只有自己知道,不是輕易就能夠遺忘的,總會在不經意間慢慢地浮起,總會在聽到某句話,想起某個人時,產生恍然如夢的感覺。那些被深埋的往事,就如影子一樣,忽快忽慢地穿梭在我們的回憶中。
【第45句】:【禪語人生】我們常常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是有自燃的能力。自己燃燒自己的能力,就是自覺;需要靠別人來燃燒,點燃,就是他覺;還有一種,你再怎么燒都燒不起來,是不覺。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家庭,總希望人人有能力、有熱情去善待別人。只有內在有這種能量,有強大善法的力量,才會有熱情,給人以溫暖。
【第46句】:目光遠大的人,會有遠大的計劃;目光短淺、只看眼前的人,安于現狀,便永遠無法進步。我們應該做的不只是擁有今天,還應該抓住明天、后天,抓住自己的未來。只有為今后的旅程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走得更遠。
【第47句】:【禪心佛語】人生要有目標,要有計劃,要有提醒,要有緊迫感。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串起來,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標。生活富足了,環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夾里那張看似薄薄的單子。
【第48句】:菩薩若樂受寂靜樂,不樂聽法、說法、問疑,以寂靜故,煩惱不起,以不起故,不知知想,不離離想,不證證想,不修修想,不得實義,是名魔業。《大集經》卷十一,海慧菩薩品
【第49句】:【禪心佛語】歲數越大越明白的幾件事。【第1句】:幾個無話不談的朋友是最大的財富。【第2句】:不管你如何努力,總有人不喜歡你,由他去吧。【第3句】: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堅決行走自己的路。【第4句】:不管你對別人多好,別人都未必領情,但求無愧于心。【第5句】:對自己好點,人活一世不是來委屈自己的。【第6句】:想到就做吧,沒準明天就沒勇氣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