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日: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人炬來分取,熟識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四十二章經》
【第2句】: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第3句】:【禪心佛語】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第4句】:【禪心佛語】潛能定律:人都有潛能,挖出來,就是能力,埋下去,就是無能。
【第5句】:彌陀滅除我們的貪嗔煩惱,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薪火雖去,鍋還是熱的,水還是燙的。凡夫生死薪火雖滅,現世煩惱依然。
【第6句】: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二
【第7句】:【禪語人生】只考慮現在的人,和懷有夢想的人,即使做相同的事,意義也完全不一樣。說出你的夢想吧,你的夢想。
【第8句】:【禪心佛語】古希臘人說:如果你選擇計較,余生將會在黑暗中度過;如果你選擇寬容,它會讓陽光撒滿大地。
【第9句】:【佛心禪語】做事要講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其具體內容是:“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社會,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
【第10句】:【圣經文案】475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5:7)
【第11句】:在我眼里,了凡先生已深諳莊子哲學之精髓,逍遙游世間,心游萬仞,自在灑脫。而他一直從事的慈善事業,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12句】:【禪心佛語】錢多錢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順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窮家富,和氣就好;誰對誰錯,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第13句】:蠟燭說它比太陽更明亮,太陽不會為自己辯護。土塊說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會回應。
【第14句】:【禪心佛語】富裕是監獄的誕生,淸貧是解脫的開始,寧靜是禪定的基礎,沉默是心靈的溝通,是自信的表現,是解脫是非的法寶。
【第15句】:【禪心佛語】夢做太深難以清醒;話說太滿難以圓通;調定太高難以合聲;事做太絕難以進退;情陷太深難以自拔;利看太重難以明智;人做太假難以交心;書讀太雜難以求知。
【第16句】:精進是要你自己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時時不懶惰,時時不自欺,時時必恭必敬,如對佛天,如臨師表,要這樣不自欺叫精進。——耕云先生
【第17句】:【禪語人生】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厚道。七修內心無煩惱。
【第18句】: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循環真理不失。
【第19句】:《長阿含經》卷十五,《種德經》道品樓觀,以戒為柱;禪定心城,以戒為郭。(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十四
【第20句】:【佛心禪語】把握自己,常懷律己之心,才能平靜心波,心中自得其樂。
【第21句】:【佛心禪語】在輪回的大牢獄里,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擁有解脫的智慧。
【第22句】:人苦日在煩惱中尚不知是煩惱,若知是煩惱,則煩惱便消滅矣。譬如竊賊認作家人,則所有家財悉被彼竊,若知是賊,彼即逃去。《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陳飛青書》
【第23句】: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大寶積經》卷九十五,善順菩薩會
【第24句】:大凡男子家立心作事,先要究明源本。源若不清,流必昏;本若不固,枝必枯。——《紫柏尊者全集》
【第25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有一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卻來不及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熟悉了,卻還是要說再見。
【第26句】:【禪語人生】智慧,不是知識、不是經驗、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態度。
【第27句】:由一切內外大種,及所造色種子,皆悉依附內相續心。(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
【第28句】: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發教化眾生心者,犯輕垢罪。《梵網經》卷下
【第29句】:【禪語人生】一個愿力,一個念力,信心堅固,愿力充足,就不會走錯路了。
【第30句】:【禪心佛語】德是什么?德就是順其自然,萬事不執迷、不計較,拿得起放得下。一旦這樣,就心地寬闊,就心中清靜,就天地透明,就通通暢暢。
【第31句】:【禪語人生】續說殘顏、那一抹廖痛、何解沉思愁、今夕離散、歡悲而落幕、千里行至、送須莫歸求。
【第32句】:【禪語人生】在競爭的生活中,放下得失。好壞成敗終將過去,以平淡之心來生活。
【第33句】:【禪語人生】性自賢善,善調善住,不惱、不怖諸梵行者——能夠團結大眾,與諸同道和睦相處。
【第34句】:“虔誠的心”就是敬業精神,對待我們的每一份工作,都應抱以最誠實和敬業的態度。唯有這樣,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
【第35句】:【圣經文案】452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審判。(來9:27)
【第36句】:【佛心禪語】不聽別人勸告是不對的;但任何勸告都聽的人,則是更加不對。
【第37句】: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間經書工巧等利,何況能得出世間利;故知一切世間、出世間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十二
【第38句】:【禪心佛語】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第39句】:【禪心佛語】改變上最缺的是—行動;肚子里可能最缺的是—知識;事業上最缺的是—堅持;性格中可能最缺的是—膽色。
【第40句】:【禪心佛語】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第41句】:講道德、守法律、做好事,不僅是社會對個體的外在要求,同時也是個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內在需要,是自覺自愿的,而非外在強制的。
【第42句】:真愛你的人,眼里沒有塵世的雜質,他(她)沒有過多的物欲;他(她)不會要求你給予更多的物質利益,他(她)只須你在身邊便能很快樂,哪怕是風餐露宿也毫無怨言。
【第43句】:【禪心佛語】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感恩之心,是由于被貪、嗔、癡的煩惱所蒙蔽。
【第44句】:【禪心佛語】所謂的完美境界,并不在于不需要再增添什么,而在于不需要再刪減什么。
【第4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第46句】:佛學的智慧,不僅可以讓人們把人生看得更透、更開、更淡,同時也能啟迪心靈,引導人們樂善好施,幫助別人。
【第47句】:【禪語人生】一喜一傷悲,一聚一別離,一念一無明,一世一夢里。風雨無言,繁華有邊,紅塵飛舞終會盡,孤身化人間。
【第48句】:【佛家經典禪語】六和文化:當所有人都拿你當回事的時候,你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你當回事的時,你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第49句】:能力有限不要緊,努力將有限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生命便有意義,人生也不失精彩。
【第50句】:【禪心佛語】妻以賢為貴,信以守為貴,財以義為貴,貧以奮為貴,賤以耿為貴。
【第51句】:以無住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無舍、無護、無取、無勤、無思、無著而為方便,圓滿六波羅蜜。《大般若經》卷三,初分學觀品
【第52句】:無風的空曠,靜靜地飄下零星的雪花,一片白茫茫的空曠,悄然的凈白,你還需要什么呢,這種禪境的心思先覺來得這樣隨意而安好,一種滿足的感覺落上心梢。
【第53句】: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人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觀無量壽佛經》
【第54句】:【禪語人生】我們會加入一個團體,那是因為我們覺得它還不錯。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內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團體給他的配額可以領。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實在。
【第55句】:【佛心禪語】內不隨念轉,念起即覺覺即智;外不隨境遷,境顯即幻幻即空。智空雙運,是真正的佛教禪定。
【第56句】:人生在世,有些東西是無法打折的,比如親情、友情、愛情等。如果我們試圖把它們當作商品來衡量,就會使本來美好的東西變質或者腐爛。
【第57句】:人應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盡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凄慘。
【第58句】:【禪語人生】只要抓住每一天每一刻,就可以把精力拉回到現在,不為將來的事情擔憂焦慮。
【第59句】:【禪心佛語】同樣面對風雨,有傘者可以從容欣賞,無傘者變成落湯雞;同樣面對逆境,有智慧者轉禍為福,無智者怨天尤人,連續受傷。
【第60句】:【禪心佛語】佛教是助政教,寺廟里的和尚可參政而不干治,佛教徒應該積極去關心國家大事,而不要熱衷于追求實際的權力運作。
【第61句】:芭蕉葉上無愁雨,自是多情聽斷腸。心中的愛與恨,喜與悲,只是心對世界的投影。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做連江點點萍。世界如此,行者護心。
【第62句】:天地有萬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人身難得,人命只在呼吸間,一失人身,萬古難得。
【第63句】:人生在世,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自己喜愛的固然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也放不下。因此,得失之心、憎愛之念盤踞心頭,無法得到解脫與自在。
【第64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65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第66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他們共同的弱點就是貪婪和自私。
【第67句】:【禪語人生】向往是一段距離。沒有了這段距離,也就沒有了向往的美妙。沒有了這段距離,也就散盡了我們與向往之間的那段緣分。對于向往,我們真的不能離得太近。
【第68句】:【禪語人生】無論做什么都要有足夠的定力。每一行都有自己的道,和尚想成佛,俗人想成功。但是不管是誰,不管是在哪個行業,都只有定心苦修,克服心魔,才能有所建樹。
【第69句】:0.生活中,有些東西拿不準、分不清時,最客觀的辦法就是讓時間去沉淀,時間稍長,事物都會由陰而轉為陽面,這是事物的本質規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70句】:生氣,猶如毒藥,它常常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蒙蔽我們的心性,讓我們犯錯,讓我們后悔,讓我們迷茫。
【第71句】:【禪語人生】小強又去,拿回來的還是木柴。小和尚笑的更開心了,這次他拿一塊石頭丟過去,正好丟到汗巾上,然后指給小強“看到了吧?拿那個汗巾”。
【第72句】:【禪語人生】我們選擇不了生命,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卸載重負,簡約而行,要活的輕松,要活的自如,要活的開心快樂。
【第73句】:【禪心佛語】上天所收到的最大量的貢禮就是抱怨和訴苦,這也是禱告中最誠懇的一部分。
【第74句】:【禪語人生】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靈感在孤獨中產生,創造在孤獨中萌發,思想在孤獨中閃爍。有了孤獨,才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75句】:如果我們以佛法的精神,以大慈悲的無量心去寬容,各自交換立場為對方設想;如此調和的作用就生效了,這不是更美好的人生嗎?
【第76句】:【禪心佛語】從一九五八年開始,他老人家就經常生小病,便開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后人,并且把他所有的東西都分給大眾。
【第77句】:佛告諸比丘: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雜阿含經》卷十,第249經
【第78句】:【佛心禪語】人為善,福雖未至而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而福已遠離。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做一個好人更重要的事了。
【第79句】:【禪語人生】亦舒《喜寶》:有能力的人影響別人,沒能力的受一群人影響。
【第80句】:【禪心佛語】命運是隨時都在改變的。佛法的因果觀、行為價值觀,是讓我們了解說一切行為所產生的能量,是不斷的在我們身心上去展現它的力量。
【第81句】:【禪心佛語】奮斗令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責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常遇困境說明你在進步,常有壓力,說明你有目標。
【第82句】:【禪心佛語】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猶如流水中濺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暫的,但生命的洪流,卻永無止盡地在延續。
【第83句】: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凡成圣之時。尚復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歷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第84句】:【禪心佛語】看著小和尚的樣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們也笑了,他們發現: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成了智者。
【第85句】:諸菩薩但觀眾生有利益處,即便調伏,為護大乘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軟語。(陳)慧思《法華經安樂行義》
【第86句】:【禪心佛語】人間霧,心頭霧,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時浮云遮望眼,明月清寒上心頭,用心處,不是恩怨便是情仇。
【第87句】:【禪心佛語】活在當下,我們就能覺察到自己面對事物的心態,好的就保持,不好的就把它改正。
【第88句】:作惡不即受,如乳即成酪,猶灰覆火上,愚者輕蹈之。《大般涅槃經》卷九,如來性品
【第89句】:其實,人生本來就沒有煩惱,或者說原本就不是煩惱。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第90句】:【禪心佛語】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與眾生,一心無異。
【第91句】:【禪心佛語】四曰互助樂魚水生存,人人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有難大家幫,一家有事百家忙;我幫別人要忘卻,別人幫我記心上。
【第92句】:革命從來就是革他人的命,而不是革自己的命。懺悔如同革命,若以為是“我”,便不能真懺悔。
【第93句】:母子更相憂,牛主憂其牛。有余眾生憂,無余則無憂。《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4經
【第94句】: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過得富足,每日說好話,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歡喜。讓每一天都充實無憾地度過。
【第95句】:【禪心佛語】交友要先淡后濃,先疏后親。清貧之交能長久,利益之交必兩傷。
【第96句】:【禪語人生】因果,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種什么因,得什么果”,這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第97句】:【佛心禪語】“在親民”是說要關心、親近民眾,解決社會的實際問題,不能躲在象牙塔里。
【第98句】:【禪心佛語】敵意不能鎮壓敵意,放棄敵意方可消弭敵意,此乃古今通則。
【第99句】:【禪心佛語】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之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地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
上一篇:人生總結句句入心大全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