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鴨腳上掛銅鈴——響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響
【第2句】:【貓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義,假裝同情受害者。常含譏諷意味。也作“貓兒哭耗子——假慈悲”。
【第3句】:小軍平日很驕傲。這次考差了,神態(tài)沮喪極了,他爸爸說他“就像老綿羊的尾巴——翹不起來了”。(河南·浚縣)
【第4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xí)慣橫著爬行,轉(zhuǎn)指一貫蠻橫不講理。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5句】:【瞎子發(fā)眼——豁出去】(歇)發(fā)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去做。本指眼睛已經(jīng)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轉(zhuǎn)指沒有顧忌,舍得付出任何代價。也作瞎子發(fā)眼——豁出來。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第6句】:耗子拉秤砣——自塞門路
【第7句】:城隍爺?shù)鸟R——騎不得;樣子貨
【第8句】:戴了笆斗進廟門——冒充大頭鬼
【第9句】:同學(xué)家的水龍頭安在屋外,鄰居有時就擰開洗手,洗菜,涮拖把。他媽媽礙于情面,不好意思說。沒想到月底一抄水表,交水費不少!他媽媽私下對我媽媽說:“這些人,真像是抱別人的孩子下油鍋——不知心疼!”(安徽·寧國)
【第10句】:斑鳩吃小豆——心中有數(shù)
【第11句】:鍋爐上燒足氣的壓力表——直線上升
【第12句】:喜鵲的尾巴——老翹著
【第13句】:黃鼠狼拜月亮——裝神弄鬼
【第14句】:水面上的浮萍——沒有根底
【第15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臉,又不要命
【第16句】:吃瓜子吃出蝦米來——什么人(仁)都有
【第17句】:林黛玉看《西廂》——入神
【第18句】:馬路不拐彎——正直公道
【第19句】:出須的蘿卜——肚子空
【第20句】:【飛蛾撲火——自討死吃】(歇)飛蛾向火焰撲去,必定被火焰燒死,指自招禍害,自去送死。
【第21句】:老鼠拱墻——家賊難防
【第22句】:高梁稈做檁條——不是這塊料
【第23句】:【空著肚子打飽嗝——硬裝門面】(歇)指內(nèi)里不行,表面上還硬要裝得好看。
【第24句】:【戴帽子的猢猻——倒像人】(歇)指還像個人樣。含譏諷意味。
【第25句】:【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釋義:諷人想得太高太美,實現(xiàn)不了。例句:丁萬紅越聽越失望,暗自罵道:“見鬼!盡他那套富農(nóng)思想……我算對牛彈琴!難怪馬村長發(fā)脾氣的,原來他——癩蛤蟆上櫻桃樹,盡想高口味呀。”
【第26句】:冬天的氣溫——升不上去
【第27句】:初三的月亮——缺得太多;缺口大
【第28句】:【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歇)倒:諧“道”。比喻雖有才學(xué)卻表達不出來。也指心里有話說不出來。也作“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
【第29句】:黃鼠狼不出洞門——死守臊窟窿
【第30句】:酒壺里放蒙汗藥——存心害人
【第31句】:【典田賣地——兩家愿意】(歇)指所做的事情雙方自愿。
【第32句】:三歲小孩貼對聯(lián)——不知上下
【第33句】:駱駝死了變毛驢——沒馱夠
【第34句】:門前5——10米處不可有雙杈的小樹,家中會六畜不旺,時運不濟,如果樹和大門構(gòu)成一條直線,會出現(xiàn)橫事。
【第35句】:孔夫子拜師——不恥下問
【第36句】:心里頭結(jié)冰塊——涼透了
【第37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38句】:【跳槽】“跳槽”一詞已成現(xiàn)在流行語了,是個熱門話題。《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人離開原來的單位到別的單位。”不少人認(rèn)為它是個新詞,其實古已有之。跳槽原指牛馬發(fā)情時煩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別的槽里去吃。轉(zhuǎn)義指男女間的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明代楊慎《升庵詩話甄后壙上行》日:“魏明帝初為王時納虞氏為妃。及即位,毛氏有寵,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寵,毛后愛馳,亦賜死。元人傳奇以明帝為跳槽,俗語本此。”這里說得明白,“跳槽”一詞始于元代,且僅指男女間喜新厭舊。到明代,市井文學(xué)勃興,舊語翻新,“跳槽”一詞畸變?yōu)椤凹伺[語”或“妓寨背語”。徐珂的《清稗類鈔》對“跳槽”給出了非常確定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之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后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意思很明白,是說妓女或嫖客另投他人。明代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桂枝兒》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fēng)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愿,再不去跳槽。”在現(xiàn)在文學(xué)作品中,就不難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詞義已向非劣性方面轉(zhuǎn)化,與時下流行義基本相同。“跳槽”這個充滿狎邪意味的詞被當(dāng)成變換工作的代語了。
【第39句】:笙笛合奏——連吹帶捧
【第40句】:牲口不上膘——料不到
【第41句】:大船離港——外行(航)
【第42句】:老沒牙的喝稀飯——無齒(恥)下流
【第43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也作“白布進了染缸——漂不干凈”。
【第44句】:刀子對斧子——硬過硬
【第45句】:王麻子的剪刀——招牌響亮
【第46句】:汪精衛(wèi)照鏡子——副奸相
【第47句】:小蟲吞大象——癡心妄想
【第48句】:腳脖上系鈴——走一路響(想)一路
【第49句】:上了套的野牛——由不得自己
【第50句】:高粱稈當(dāng)柱子——難頂難撐
【第51句】:搟面杖吹火——竅不通
【第52句】:貓兒抓老鼠——本能;祖?zhèn)髅胤?/p>
【第53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54句】:【三錢銀子買個老驢——自夸騎得】(歇)只用三文錢買來的老驢,肯定不能騎,卻自夸能騎。指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第55句】:雞鴨共一籠——語言不相通
【第56句】:刀尖上賭氣——活不久;活不長
【第57句】:【披著羊皮的狼】兇惡者偽裝成溫順者。香港阮朗《香港風(fēng)情》:“碧姬是瞎了眼睛,連披著羊皮的狼——她都愛!”
【第58句】:腳踏樓梯板——步步高升
【第59句】:鍋底上戳窟窿——捅婁子
【第60句】:吃米不記種田人——忘本
【第61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轉(zhuǎn)指說話。甜:本指味道甜美,轉(zhuǎn)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適。指人嘴上說得動聽。常含譏諷意味。
【第62句】:不拉胡琴只吹簫——光在鼻孔里出氣
【第63句】:鐵錘打在橡皮上——不聲不響
【第64句】:外國人合影留念——全是洋相
【第65句】:橫著扁擔(dān)走路——霸道
【第66句】:媽媽責(zé)備爸爸說:“你啊,怎么能把錢借給外村人呢,難道不怕被騙了?”爸爸說:“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是豆芽炒蝦米——各有各的彎子。”(江蘇·灌云)
【第67句】:吃人的老虎拍照——惡相;惡模樣
【第68句】:跳芭蕾舞的——轉(zhuǎn)得快
【第69句】:鼻子生瘡貼膏藥——不顧臉面;顧不得臉面
【第70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zhuǎn)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71句】:雪地里的松毛蟲——沒幾天活頭啦
【第72句】:老虎吃天蛇吞象——光想弄大的
【第73句】: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第74句】:【鵝蛋子——又圓又滑】(歇)本指鵝蛋外形圓、表面滑,轉(zhuǎn)以形容人圓滑。
【第75句】:河豚魚撞船———肚子氣
【第76句】:麻雀窩里的花鵲子——遲早要飛走
【第77句】:掃帚上戴帽子——不是人
【第78句】:【倉老鼠問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歇)倉老鼠:糧倉里的老鼠。老鴰:烏鴉。譏諷富有的人向沒有積蓄的人求援是找錯了人。
【第79句】:小貓洗臉——馬馬虎虎;一劃拉
【第80句】:叫花子撥算盤——窮打算
【第81句】:老蠶吐絲——自己封自己
【第82句】:脊梁馱黃連——背(悲)苦
【第83句】:茶館里伸手——胡(壺)來
【第84句】:荊軻刺秦王——圖窮匕首見
【第85句】:草鞋里面長青草——慌(荒)了手腳
【第86句】:賣布不帶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第87句】:板凳倒立——四腳朝天
【第88句】:電扇吹漁網(wǎng)——漏風(fēng)
【第89句】: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就在這里——覺得自己是在友好的集體里面。
【第90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qū)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zhàn)略要地。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jù)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91句】:打長途電話——遙相呼應(yīng)
【第92句】:黃河里的尿泡——隨大流
【第93句】:【夾肢窩生瘡——陰毒】(歇)夾肢窩:也作“胳肢窩”,腋窩。本指陰處長毒瘡,轉(zhuǎn)指陰險毒辣。
【第94句】:楠木當(dāng)柴燒——不識貨
【第95句】:荷葉做雨傘——難遮蓋
【第96句】:【飛機上扔相片——丟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丟盡了臉面。
【第97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wǎng)
【第98句】:耕地里背口袋——有種
【第99句】:擠牙膏——點一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