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春分的詩詞名句錦集(58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詩詞是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相信大家都學習過詩詞,古詩不僅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學素材,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下內容標題為《描述春分的詩詞名句》,是小編為您特意收集,讓我們都努力變得更加優秀吧!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3、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4、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5、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云。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
6、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張可久《清江引·秋懷》
7、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雍陶《天津橋望春》
8、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宋王禹稱
9、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10、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不第后賦菊》
11、春分晝夜一般長,夜間睡覺溫心房,長眠一覺日照窗,出門偶見花開放!
12、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13、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14、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雍陶《天津橋望春》
15、草色老春薺,氣數戚已分。流光生鬢絲,日暮江東云。故交本不多,零落那忍聞。墻陰雨凄凄,夕陽何時熏。
16、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17、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
18、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柳枝詞》
19、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春暮》
20、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王勃《秋日別王長史》
21、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唐韓愈《晚春》
22、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23、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24、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5、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26、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2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8、西城楊柳弄春柔。——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29、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30、惜春更把殘紅折。——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31、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劉因《觀梅有感》
32、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33、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古詩出處——納蘭性德《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3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5、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春行即興》
36、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37、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宋王禹稱
38、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39、不知供得幾多愁。——石延年《燕歸梁·春愁》
40、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1、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見潯陽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閽難叫,孤臣逐未堪。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崔融《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
42、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盧梅坡《雪梅·其一》
43、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王安石《北陂杏花》
44、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二首》
45、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46、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47、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48、仲春仲春氣象新,天地到處有綠蔭,仲春春色好光陰,一年之季在春勤!
4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50、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宋·姜夔《揚州慢》
5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52、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5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54、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唐·徐鉉《春分日》
55、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長相思·其一》
56、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7、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5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