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在古代,端午節還有掃除穢氣、祈求健康的意義。
古詩中也常常描寫端午節的場景和傳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屈原《離騷》和陸游《錢塘湖春行》中的描寫。
屈原的《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其中,“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曾被收入唐代詩歌選集,并成為了“清風明月”的典型表達。而在《離騷》中也有關于端午節傳說的記載: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皇之大士者乎?翰飛冥冥日月忽其不淹兮!凌漢河之潔婉若容與飛渡瀘水兮!吳會麗于謝家兮!爰蓋閑云野鶴,沉思增悲愴。”
這段話中提到了楚國名臣屈原,他因為被陷害而投身汨羅江,端午節人們賽龍舟就是為了紀念他。同時,在這段話中還描寫了飛渡瀘水的場景。
陸游的《錢塘湖春行》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有關于端午節的句子:“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社稷兮,交相如此委蛇。”
在這首詩中,“臺隍”指的是端午節祭祀屈原的地方,“雄州”則是浙江省杭州市。陸游通過這些詞句,將端午節與當時的杭州城市文化聯系起來。
總體來說,古詩中對于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描寫多以傳說和情景為主。這些描寫不僅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也讓我們對于這個傳統節日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