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资源在线观看_成人tv_色毛片_欧美一级片aaa_久久99久久久久久_视频一区在线

歡迎訪問愛寫作文學網(wǎng)!

適合微信朋友圈的心靈禪語文案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第1句】:真正聰明的女人懂得如何扮演她的各個社會角色——妻子、母親、女兒、上司、下屬。

【第2句】:龜蟲畏野干,藏六于殼內(nèi),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雜阿含經(jīng)》卷四十二,第1167經(jīng)

【第3句】:無明者,以明為對。……明者,以涅槃為對。……涅槃者,無對也。《中阿含經(jīng)》卷五十八,《法樂比丘尼經(jīng)》

【第4句】:觀照時間的本質(zhì):時間即財富時間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貴的,金錢買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而且屬于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

【第5句】: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第6句】:學會有所放棄,放下心中的執(zhí)念,把自尋的煩惱趕出自己的內(nèi)心,以清靜之心去面對世界,才能感悟世界的美好。快樂其實很簡單,少一點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擾,放下所有的牽絆,.一切順其自然,你的世界就會多一份快樂。

【第7句】: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于自居家中,慈母最為親;于生財利所,眷屬乃為友;能修功德者,是名后世親。《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八

【第8句】:母子更相憂,牛主憂其牛。有余眾生憂,無余則無憂。《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六,第1004經(jīng)

【第9句】:阿鼻依正,全處極圣之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唐)湛然《金剛經(jīng)》

【第10句】:禪在生活中,凈土也在生活中,八萬四千法門都在生活中。在生活中起觀照,在生活中得自在,我們才沒有空過的時間。

【第11句】:做人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懷善良心,做善良事,一生無愧。懷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寧。不忘人恩,不念人過,不思人非,不計人怨。心寬一分則云消霧散,讓人一步則晴空萬里。有緣相逢共一笑,從此再不論古人。

【第12句】:一切廣大諸剎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見所從生,亦復無來無去處,滅壞生成互循環(huán),于虛空中無暫已。莫不皆由清凈愿,廣大業(yè)力之所持。《華嚴經(jīng)》卷六,世界成就品

【第13句】:參禪的基本要求:見地要透,功夫要穩(wěn),悟境要高。修道要具足三種心:信心、精進心、長遠心。這三者缺一不可。

【第14句】:很多人都是這樣,在城里找不到安靜,便想到深山,到了深山,耐不得 寂寞又回到城市。意想尋求心外的凈土,不如息一息內(nèi)心的不安。從內(nèi)心深 處發(fā)現(xiàn)煩惱的因素,對癥下藥,息得下心中一分煩惱,才能得到一分清涼, 獲得一分安詳。

【第15句】: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人們因此生出愛與恨、悲與苦,于是眾生之間便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或和睦相處,或相互斗爭。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糾結的根源。

【第16句】:禪詩日: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本來都具有佛心良知,但是為名利塵俗而蒙蔽掩蓋;一旦將那些貪嗔癡的塵垢去除,因戒、定、慧而產(chǎn)生出的智慧和光明的眼睛,就可看透人間萬象和山河大地了。

【第17句】:佛陀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凈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過著和樂的日子。

【第18句】:學佛是否成功的標準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識,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閉關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導我們的人格標準你能做到多少。

【第19句】:生與死,此岸與彼岸,短暫與永恒,絕望與希望,有限與無限,都是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命題,科學永遠解不開如此終極的方程式,我們需要一個靈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靈寧靜明澈的家園,禪的智慧能給煩亂焦急的心灑下一片清涼,呼喚起我們內(nèi)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懷,將我們生命安放于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脫中。

【第20句】:希望的源頭不是夢想,而是現(xiàn)實希望不是奢望,希望是對自我的清晰定位,奢望則是一種看不清自我的盲目自大。

【第21句】:我們只是擁有錢財,福報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錢財?shù)闹腔郏駝t錢財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第22句】:一切諸見,唯空能滅,若起空見,則不可除。《大寶積經(jīng)》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23句】: 健康是通往藝術圣殿的門票,健康是攀登學問之山的云梯,朋友,請 珍惜這張門票,請守護這架云梯。

【第24句】:當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終不可制卻,亦復不可以咒術、戰(zhàn)斗、藥草所能抑挫:所謂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25句】: 反省讓我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安靜的心靈狀態(tài)下,我們可以看清 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對問題應負的責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們擋住 自己的方式。反省讓我們察覺到自己所設下的限制,以及我們思考中的某 些盲點。一個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見自己的問題,更不能 自救。

【第26句】:【修禪悟道】①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②不近人情,舉足盡是危機;不體物情,一生俱成夢境;③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獲小利;④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御侮;⑤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第27句】: 如果一個人有點智慧,就不要吝嗇,要設法毫無保留地布施 出去。錢少,財布施有限,根淺,法布施做不到,能貢獻一點小小的 智慧也算沒有白來世上一遭。

【第28句】: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為自己這也想要,那也想要,而生活給予每個人的都是有限的,有時僅是一杯水。其實,人生僅需一杯水就是夠了,一杯水可以解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態(tài)。與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共處,向它們微笑,就能找到內(nèi)心的富足。渴,可以清心,可以映出我們快樂的笑臉。

【第29句】: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第30句】:業(yè)障重的人,發(fā)心較難;一旦發(fā)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頂重石,一旦推動,直奔谷底。故說念佛往生為五濁惡世眾生之難信法、易行道。

【第31句】:佛家是非常講究惜福和惜物的,對自己有的和化緣而來的都非常珍視,不會輕易丟棄。許多佛學大師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愜”這一觀念,他們提倡用知足的心獲得坦然和寧靜。

【第32句】:人生會遭受天災人禍的痛苦,無不是從貪而來。“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除了今生此世身敗名裂,也會招致未來的業(yè)報。

【第33句】:順風順水的人,想著逆境奮斗的人;無憂無愁的人,想著拮據(jù)艱窘的人。只有充滿博愛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才能達到“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美好境界。

【第34句】:來世愿錯過繁華三千,只為前世的祈盼,只為今生能夠看你一眼。來世愿舍棄如畫江山,只為前世的夙愿,只為今生能夠繪你素顏。來世愿輾轉(zhuǎn)紅塵之間,只為前世的良緣,只為今生能夠觸你心弦。來世愿修身山寺禪院,只為前世的誓言,只為今生能夠與你天涯為伴。

【第35句】:正如一位著名人士所說:“財富不是指人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賺的錢能夠讓你過得有多好。”過得好并不意味著銀行存款多幾個零,也不是生活多么奢侈,而是要過得安寧和滿足。

【第36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愈是有知識、有志節(jié),要追求宇宙真諦、探討生命奧秘之士,愈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第37句】:【做人】要受教,受氣,受苦;【修身】要改言,改性,改心;【做事】要敢做,敢說,敢當;【學習】要思想,思考,思慮;【為官】要知清,知勤,知慎;,【學儒】要立智,立仁,立勇;【參禪】要滅貪,滅嗔,滅癡;【明道】要養(yǎng)精,養(yǎng)氣,養(yǎng)神;【處事】要與氣,與睦,與諧。

【第38句】:人命危脆,朝夕有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日夜常遷流,壽亦隨損減,人命漸消亡,猶如小河水。《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九,第1084經(jīng)

【第39句】: 孤羊?qū)θ豪钦f,我是和平主義者。群狼大笑:跟你講和平, 那我們吃什么呀?誰讓你的肉那么鮮美,你的血跟石油一樣誘人而 昂貴。

【第40句】:世上人性本來清凈,萬事萬物都在自性中產(chǎn)生。如果思量一切惡事,就 會作惡;如果思量一切善事,就會行善。所以一切事物都在于自性。如果執(zhí) 著于外界事物,虛妄之念像浮云覆蓋,自性便不能明凈。

【第41句】: 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有的人屈服了、倒下了,有的人頑強地搏斗 著、抗爭著、挺立著,勇敢地“扼住命運的咽喉”,用自己的雙手重新開 拓出一條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使自己擺脫不幸的折磨。

【第42句】:學佛法最根本的課題,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個基本的方向,要確認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第43句】: 天真屬于童年,夢想發(fā)于年少,愛情眷戀青春。當我們失去 天真,不再夢想,想愛愛不動的時候,才知道歲月的珍貴,時光的美 好。生命是一個個密碼,我們總是在錯過之后才能破解,可惜人生沒 有回程。想重拾童真,可拾起的已不再是那片童真;欲再次放飛夢想 和愛情,卻已經(jīng)張不開翱翔的翅膀。

【第44句】:“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古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物欲橫流”這個詞會成為后世的現(xiàn)實。物質(zhì)崇拜或物質(zhì)信仰,確實讓很多現(xiàn)代人迷失了方向。

【第45句】:人生最大的價值,在于被了解與被尊重。我們覺得屈辱,不是因為別人言辭粗魯、舉止不雅,而是因為我們的尊嚴受到了侵犯,我們的精神世界被否定、被踐踏,因此一時難以忍心頭之氣,沖動之下如果意氣用事,最后只會讓自己陷入難以收拾的局面。

【第46句】:物質(zhì)的享用,要看是不是適合自己的福報,而不是一味貪多、貪大、貪貴。比如鞋要合腳才舒適,否則走路恐要摔跤。

【第47句】: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限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維摩經(jīng)》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48句】: 興趣所在,再辛苦也情愿。世間之事,除非不做,做必辛 苦,辛苦不怕,怕的是辛苦之中無快樂。譬如同樣是碼字,碼自己喜 歡的心靈文字,雖苦猶甘;碼那些官樣文章,則只剩下辛苦。

【第49句】:歸命彌陀,就是要把自己全部交出去,交到彌陀的手中,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光明的黑暗的,可以人前顯示的、不可以人前顯示的,完全向彌陀打開,任由彌陀處置,如重病待死的病人,一任醫(yī)生安排。只要你肯徹底交出去,阿彌陀佛就會徹底負你的責。

【第50句】:又云:“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 之機,養(yǎng)人體面之余,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第51句】:若人觀知實相空,能滅一切諸重罪,猶如大風吹猛火,能燒無量諸草木。《心地觀經(jīng)》卷三,報恩品下

【第52句】: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境來不拒,境 去不留。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清心寡欲就會輕松自在,只要隨遏而安就 能自得其樂,只要放下就能解脫。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 亦是一種結局。

【第53句】:哲人說:“構成女人的因素是嬌柔……你們是女人,你們一定要像女人一樣,善良、溫柔,才會得到男人的尊敬和愛。”作為妻子,要想感情甜蜜、家庭和諧,善良、溫柔地對待丈夫,做好自己的本分之事,才能真正贏得丈夫的愛與信賴。

【第54句】: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過的山水,都是風景;嘗過的歡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禪意入墨,以風的灑脫笑看滄桑;以云的飄逸輕盈過往;用淡泊寫意人生;用安然蔥蘢時光,透過指間的光陰,淡看流年煙火,細品歲月靜好。人生總是有輸有贏,得勢順境時,不要得意忘形放縱自己;失勢逆境時,不可消極頹唐放棄自己。

【第55句】:眼光要遠,但腳步要近,做人、做事要放遠眼光,但是不能好高騖遠,要從近處開始做起,要腳踏實地。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宏大的愿望,但是從低處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會距離成功更近。

【第56句】:如何用錢是一種甚深的智慧。而用錢最好使大眾都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般若寶藏,才能使自己永遠享有用錢的快樂。(當代)星云《往事百語》(一),第24頁

【第57句】: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f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與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yè)福報,只要你生氣發(fā)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凈。

【第58句】:云何真實義?謂略有二種:一者依如所有性諸法真實性,二者依盡所有性諸法一切性。如是諸法真實性、一切性,應知總名真實義。此真實義,品類差別復有四種:一者世間極成真實,二者道理極成真實,三者煩惱障凈智所行真實,四者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七十五

【第59句】: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60句】: 有的人一出生就遭遇戰(zhàn)爭,來不及放下行囊便不得不踏上歸 程;有的人才剛剛體味到一點人生的甜味,疾病便找上門去,送上吃 不完的生命苦藥。因此人生而有憂患意識,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也不 管你當下處在順境還是逆境。

【第61句】:建立水月道場,莊嚴性空世界,羅列幻化供具,供養(yǎng)影響如來。懺悔罪性本空,勸請法身常住。回向了無所得,隨喜福等真如,贊嘆彼我虛玄,發(fā)愿能行平等。禮拜影現(xiàn)法會,行道步躡真空,焚香妙達無生,誦經(jīng)深通實相。(五代)延壽《觀心玄樞》

【第62句】:木魚封唇,瘦骨嶙峋,聲聲勝蟬鳴,怎教貧僧禪定。寺廟空靈,冤怨微熏,蠟滅緣盡。

【第63句】:佛,你許我今生圓夢,我聽你來世講禪。這一世,我已浸染了太多的凡塵煙火,有著無法卸下的責任。我無法作一個決絕之人,毅然轉(zhuǎn)身紅塵,從此做佛前的一盞青蓮。我只想找一株清涼的梅花,一同開在最寒冷的嚴冬,不需要太久的光陰,一世便已足矣,因為來世,我已許給了佛祖。

【第64句】: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并具有如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你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一無德禪師

【第65句】:【天天禪語】生命猶如一株花,我們時刻精心地對它照料:翻土、施肥、澆水、陽光、給氧。無論怎樣,最終它仍然將會鮮花調(diào)落,莖葉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體衰老、精神糊涂,最終面臨死亡、離開人世。誰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大關,也改變不了無常的事實。

【第66句】:【佛學人生感悟經(jīng)典文案】怎樣培兼正確的觀念?佛日:七善法得具梵行,何等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三者知時,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眾,七者知尊卑。——《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五·梵行品第八之一》

【第67句】:【天天禪語】不殺害生命,不欺蒙眾生,只愿利益有情。輪回中的一切蕓蕓眾生,皆是往昔曾做過我們的大恩父母。

【第68句】:有些事,我們不能蓋棺定論的事,榮枯事過都是夢,悲喜不驚便是禪,自有人明白好與壞。

【第69句】:【天天禪語】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幸福與快樂不存在于外境,而來源于內(nèi)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不要向外找求,應當從內(nèi)心中發(fā)揮與挖掘。

【第70句】:忍讓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生活的一種智慧。當你遇到讓你生氣或者煩悶的事情時,告訴自己要忍耐,忍一時的意氣沖動,贏得大局的穩(wěn)定。佛家主張:立身處世,以忍為上;與人相處,能忍則安。

【第71句】:我們信什么呢?首先是要信自己。因為不信自己,就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就不能發(fā)起菩提心,就不能成就大菩提果。

【第72句】:離離春草,分明漏泄天機。歷歷杜鵑,盡是普門境界。不如休征罷戰(zhàn)好,況是風調(diào)雨順,海晏河清。放卻戈矛,歸家穩(wěn)坐。一《黃龍晦堂心和尚文案》

【第73句】:弗隨嗜欲,不犯諸惡。《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于細微罪,生大怖畏。《雜阿含經(jīng)》卷二十四,第635經(jīng)

【第74句】:正由稱名易故,相續(xù)即生。若能念念相續(xù),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愿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若舍專修,修雜念者,一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唐)善導《觀經(jīng)散善義》

【第75句】:多去尊重理解別人,常懷寬容和感激之心,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讓別 人誠心接受你的幫助而不被“無心”地傷害是一種智慧。

【第76句】:生命的高度是一份知足的恬然,人生的高度是能取能舍、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很多時候,人們希望取得,并且認為多多益善。然而,“取”的前提必定是先“舍”,只有“舍”,才能“得”。

【第77句】:若有見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變易,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雜阿含經(jīng)》卷六,第129經(jīng)佛言

【第78句】:雖說你富貴得勢時前呼后應,好不威風,可一旦樹倒下,卻是鳥獸猢猻各散去。當然也不是只有出家修行,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因此勸世人莫貪戀那盛世繁華,那些轉(zhuǎn)眼成煙云的東西,若只一味迷戀,只會枉自費了神,傷了心。

【第79句】:浮生似夢,與誰為仇,云煙過眼,與誰結怨。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第80句】:【治愈系基地】禪語意在說明人的心態(tài)愈樸素自然,愈能修得正果,即所謂的大徹大悟。一味地急功近利。那么,在這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精神的指引下,你的素質(zhì)將得到最好的修煉。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一定會穩(wěn)操勝券。

【第81句】: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著想的一種境界,也是修煉人徹底放棄情欲之后所產(chǎn)生的純凈善念。慈悲之光威力無比,它能融化人世間一切不善的物質(zhì),照亮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第82句】:聽別人說話時,要以說話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tài)聆聽;聽老年人的話,用老年人的心態(tài)聆聽——即得人事圓融。

【第83句】:“當愿眾生”四字,體現(xiàn)的是一種博愛精神,不論親疏善惡,愿人人都得幸福。

【第84句】: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這個目的。往生是為了最有效、最快地實現(xiàn)你度眾生的愿望。(當代)黃念祖《心聲錄》

【第85句】:慧者獨修善,如王嚴治國,如象獨在野,獨行莫為惡。《中阿含經(jīng)》卷十七.《長壽王本起經(jīng)》

【第86句】:心持世間去,心拘引世間,其心為一法,能制御世間。《雜阿含經(jīng)》卷三十六,第1()()9經(jīng)

【第87句】: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過聞、思、修和戒、定、慧的實踐,讓自己的身、口、意與諸佛的身、口、意逐漸相融合,最終達到F{己和諸佛全然地合二為一,乃至超越一體和異體等二元對立的境界,并任運圓滿弘揚佛法和普度眾生的偉大事業(yè):

【第88句】:持戒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可靠的標識,穿上警服不一定是真警察,關鍵看他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警察條例;穿上僧衣的人不一定是真和尚,關鍵看他的思想與言行是否合乎戒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錄了一個民間傳說故事:

【第89句】:多數(shù)人正在從事自己既不熱愛也不打算認真干好的事,但仍然憑著忍耐力、責任感和天生的勤勞堅持著,這很可敬,也很可悲。值得熱愛的工作很多,總可找到一樣;找不到的原因,只是沒有理解工作的意義。

【第90句】:若不從一念至一念,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即是涅槃。《思益梵天所問經(jīng)》卷二,解諸法品

【第91句】: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發(fā)揮生命的價值。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 權。我們在這個世間,將生命利用得最有價值,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生。人 生之富,要富在福慧之中;若是沒有智慧,財富也會帶來煩惱。看看那位土 財主,為了追逐更多的財富,最后只得到“黃土一杯”而已。

【第92句】:不過,花兒似乎更能順應生命規(guī)律,并無前憂后顧,未曾興奮若狂,也不曾哀嘆悲愁。她從容地生長開放,從容地彰顯美麗與散發(fā)芳香,然后從容地落地成泥。她淡然對風雨,笑顏赴凋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生命的參悟可謂透徹深刻。禪機,其實就在花里。

【第93句】: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zhì),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diào)和、毅力、勇氣、利生和平等。

【第94句】: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裝點心靈,用善行幫助他人,用誠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也因此能擁有安寧、平和的心靈。

【第95句】:生活自有其樂趣,并不需要一味依靠物質(zhì)。將身外的財富看得過于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財富到手,也難以達到內(nèi)心的富足。唯有心靈寧靜,才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奢望金銀成堆,不乞求聲名鵲起,不羨慕美宅華第,因為所有的眼熱、奢望、乞求和羨慕,都是一相情愿,只會加重生命的負累。

【第96句】:寒云密密,野雪漫漫,路絕千差,家迷一色。若未到這田地者,是須踏步向前。——《宏智禪師廣錄》

【第97句】: 村言折射傳統(tǒng),映照現(xiàn)實。最下里巴人,也最陽春白雪。農(nóng) 民是水,農(nóng)村是海洋,不了解、不尊重、不重視、不依靠農(nóng)民和農(nóng) 村,即使是航空母艦也難免會遇到被巨浪吞沒的命運。

【第98句】:對各種麻煩勞苦的事,安然接納,常常感到滿足。事情越麻煩、越辛苦,越能體現(xiàn)你的價值,沒必要厭惡排斥,安然接納就可以了。

【第99句】:禪定是一種境界,自由是一種心態(tài),雖然抵達自由可以通過不同的禪修方法,但是絕對的自由只是從心靈角度而言。

176781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婷婷网 | 激情欧美一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青草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男女羞羞视频免费看 | 成人三级黄色片 |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韩日一区二区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日本国产 | 久久久综合网 | 成人久久亚洲 | 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免费看 |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精品网址 | 一卡二卡久久 | 影音先锋在线看片资源 | 国产精品一区网站 | 伊人网址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看毛片的网站 |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 www.日韩大片| 午夜精品网站 | 操人网站| 人人爱干 | 国产成人免费 | 免费aaa视频 | 国产成人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中文字幕本久久精品一区 | 一区二区在线播放视频 | 黄色网免费看 | 久久69国产一区二区蜜臀 |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第一页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日本黄色的视频 | 在线视频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