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頭,因為肯低頭的人,就不會撞到矮檐上。
【第2句】:【禪心佛語】為什么現在總煩惱呢?因為佛法沒有融進生命。如果融進了生命,就能產生支撐的力量。融進一點兒,支撐一點兒。
【第3句】:【禪語人生】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存在,肯定自己的價值以后,才能恢復本來的生動面目。
【第4句】: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平常心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處世方法,更是一種尋求心靈平靜的方法。
【第5句】:【圣經文案】204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2)
【第6句】:隨緣,一直崇尚的一種做人的態度,用心去感悟,才領會“隨緣”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生活是在隨緣中實現,心智也在隨緣中成長,歲月本無疆,人生當隨緣!
【第7句】:生活禪,是以菩提心作為出發點,以般若見作為見地,以息道觀作為修習禪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煩惱作為日常實踐的功夫。
【第8句】:【禪心佛語】能舍眼賊,離諸色境,名為布施;能禁耳賊,于彼聲塵,不令縱逸,名為持戒;能伏鼻賊,等諸香臭,自在調柔,名為忍辱。
【第9句】:【佛心禪語】做一個好人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第10句】:【禪心佛語】沒有朋友,會孤單;沒有敵人,會失敗。因為朋友是用來依賴的,敵人是用來激發自己潛能的。
【第11句】:【禪心佛語】禪宗以心證道的機理,重在于靜中得悟,靜中得道。但若想從禪理中尋找一個統一的規律,不二的法門,便有一種無門可入的感覺。
【第12句】:【佛心禪語】如果上帝真是萬能的,那他為何不把人類象皮球般一腳踢上天堂,豈不痛快?
【第13句】:是汝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與蛇畫足。此是頓教諸上座。-《靈鷲閑禪師》
【第14句】:【佛心禪語】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樂呢?
【第15句】:【禪心佛語】第七,你考問一下,看到他人名利得志的時候,你自己有不有“妒忌之心”。
【第16句】:景色乍晴,物情舒泰。舉步也干身彌勒,動用也隨處釋迦,文殊、普賢總在這里。——《楊岐方會和尚文案》
【第17句】:【佛心禪語】把無心之過放下吧,不要對它耿耿于懷,不要讓它成為心靈的負擔,不但受害者要放下,犯錯的人也要放下。
【第18句】:【禪心佛語】皇上為一國之君,但是雙腳所站立的,也不過尺寸之地而已。
【第19句】:得正知見,學一切法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法句經》卷上,雙要品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若能活出個自我,也就自然不和周邊環境攀比了,也不會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我了,生命也就變的單純樂觀了,此時不在天堂又在哪里。
【第21句】: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遍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日本)空海《即身成佛義》
【第22句】:【圣經文案】412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3:20)
【第23句】:【禪心佛語】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第24句】:【禪心佛語】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離生死,出般涅槃。心無去來,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第25句】:【禪心佛語】上天決定了誰是你的親戚,幸運的是在選擇朋友方面它給你留了余地。
【第26句】: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卷一
【第27句】:【禪語人生】只要懂得因緣法,認識因緣的存在,處處種好因,時時結好緣,人生必能無往不利、所到亨通。
【第28句】:修了福德還要兼修智慧,智慧要從佛法中求得;有了智慧,才能認清人生真義。
【第29句】:【佛心禪語】禪宗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天有位僧人向趙州請法而問:「學人迷昧,乞師指示。」
【第30句】:【禪語人生】智者養神,愚者養身,君子養德,小人養威。“沉默”是一種力量,“傾聽”是一種自信,“微笑”是一種布施,“寬容”是一種境界。
【第31句】:一些人半途道別,一些人擦肩而過,一些人不明下落。但我們應該相信,無論路程多少遙遠,他們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道岸。
【第32句】:修行的功夫層次千差萬別,方法也很多。可是如果少了“忍讓”和“消化掉”的功夫,那么即使獲取其他的法寶,也往往派不上用場。
【第33句】:【禪語人生】笑對生活中的困境,我們將與清風白云為伴,贏得一身自在與坦然。
【第34句】:【佛心禪語】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第35句】:【禪語人生】現在的都市人,大多覺得活的很累,原因是什么呢?社會太復雜了,生活太復雜了,心理太復雜了。
【第36句】: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37句】:【禪語人生】我們不可能全部都做英雄,總得有人坐在路邊,當英雄們經過時,為他們鼓掌叫好。
【第38句】:很多事情不能自已掌控,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仍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千與千尋
【第39句】:在一切善惡境界上不起分別,不等于沒有分別。自性分別還是有的,只是不執著。
【第40句】:【佛心禪語】★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羈絆。
【第41句】:【禪語人生】小強跑過去,從柴擔上抽了一支木柴,給小和尚拿了過來。小和尚覺的很有趣,又讓小強去拿,并用手比劃呈方形,嘴里說著:“汗巾、汗巾”。
【第42句】:【禪心佛語】佛祖本是渡人舟,無奈眾生不上船。有福眾生聞即渡,無福眾生只搖頭。
【第43句】:【禪心佛語】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第44句】:【禪心佛語】一個領袖不在于他能夠領導多少人,而在于他的思想能夠影響多少人。一個人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么心態,什么動機在做。
【第45句】:【禪心佛語】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第46句】:【佛語摘抄精選】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壇經》)
【第47句】:迷信不如無信,學佛一定要轉迷為智,離開眾生的煩惱心,回歸清凈無染的佛性。
【第48句】:【禪心佛語】東陽往默雷禪師那里一連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種不同的聲音提出應對,但都未獲認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聲呢?他想了近一年的時間,始終找不出答案。
【第49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問: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無兩樣,只是人們執著,才硬加區別。
【第50句】:【禪心佛語】佛曰:若諸菩薩為化眾生,常入聚落,不擇時節。或至寡婦、淫女舍宅,與同住止,經歷多年。若是聲聞所不應為,是名調伏利益眾生。
【第51句】:有四種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緣,亦不應犯。云何為四?渭謗諸法、舍離菩提心、慳吝、惱害眾生。《大日經》卷六,受方便學處品
【第52句】:貪欲、瞋恚,及以愚癡,皆悉緣我根本而生。。若滅我想及貪瞋癡,諸苦亦皆從此永斷。《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
【第53句】:【禪心佛語】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第54句】:逆境在佛教中稱為“逆增上緣”,碰到逆境時,應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第55句】:【佛心禪語】做人不為時尚所惑,不被積習所蔽,不被浮名所累。堅信夢想成真的執著,勇敢接受挑戰的坦然。
【第56句】:【圣經文案】350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里夸勝,并藉著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后2:14)
【第57句】:幸福的最大障礙是我們自己,如何增進幸福,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唐·龍牙
【第58句】:【禪心佛語】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第59句】:【圣經文案】208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后;在后的,將要在前。(太19:30)
【第60句】:當我們心懷感恩,常常講別人的好話時,我們也會同時身心愉悅,陽氣充足。
【第61句】:【禪心佛語】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厭離不得個「驕」字。
【第62句】:【禪心佛語】人生應用七彩涂抹,生活應用踏實鋪陳,日子應用充實貫穿。心中懷有使命感,失落感,危機感的人才是不平凡的人。
【第63句】:【佛心禪語】人要學會用慈悲化解仇恨,慈悲像一面鏡子,你對它慈悲,它也會對你慈悲。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充滿怨恨的生活,只會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
【第64句】:愿心定,成佛之路就不遠;愿心不定,就會被世間各種愛恨情仇和貪欲的業障左右,貪戀繁華、富貴、情愛,最終隨波逐流。
【第65句】:折除我慢心、降伏嗔恚心,并非易事,因為若不能定心靜觀地禮拜,只不過是勞動筋骨罷了。真正的修心養性,是要從日常生活中、從家庭開始做起。
【第66句】:對物質的依賴越少越好。在生活方面,保持自然的本色,從最本質的需求出發,就不會走上偏途。忌妒別人,不如為別人的好運鼓掌
【第67句】:【禪心佛語】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長生。
【第68句】:人生的苦與樂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面是苦,一面是樂,失落時是苦,希望時是樂;經歷時是苦,回味時是樂;今日以為苦之事,卻為明天回味之樂。
【第69句】:若比丘,去來威儀,常隨正智,回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缽,行住坐臥,眠覺語默,皆隨正智住,是正智。《雜阿含經》卷二十四,第622經
【第70句】: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圣及善人!《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
【第71句】:草地不會偶然長出豆苗,池塘不會偶然開出蓮花,眾生不會偶然念出佛號。只要念出一聲佛,他就是被彌陀發現了,也是被彌陀救到了,往生凈土只是早晚的事。
【第72句】:【禪心佛語】其實,有些人的爭論,根本沒有什么實義,完全是為了爭一時之氣。這在智者的眼里,就跟看小孩搶玩具一樣,只會一笑置之。
【第73句】:十地十波羅蜜,如理如量修出離道,所得轉依,寂靜明凈,聲聞緣覺,非其境界,是即名為菩提自性。《佛說無上依經》卷上,菩提品
【第74句】:【禪語人生】一已之愛,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眾生之愛,有益于社會的和諧。
【第75句】:【禪心佛語】矛盾是萬物不可去除的,但如何調節它是關鍵。心可以平和的面對事物的種種反差,那自然也就不受矛盾的影響了。
【第76句】:白馬紅纓彩色新,不是親家強來親。門前栓著高頭馬,縱非親來也是親。一朝馬死黃金盡,親者如同陌路人。門前放著討飯棍,骨肉至親不叩門。
【第77句】:【禪語人生】增智慧是對于佛教來說內心最好的功德,有了內心功德的人不會自私自利,因此,修持各種善法,為人類做出貢獻。
【第78句】:高官顯,大款闊,富貴如云眼前過。青菜蘿卜品真味,琴棋書畫自得樂。窮通有數,各得其所,比什么?
【第79句】:分享是一種很好的布施與人分享,是謂大心;不圖回報的分享,收獲到的將是不可預知的。
【第80句】:不悲不喜,不憂不懼,淡然,從容,任世事如流,內心安之若素,或許,只有山川草木才有如此的通透與禪悟。
【第81句】:如果能了悟“諸法無常、諸苦是空”的道理,解脫身心束縛而沉浸于正法的快樂,即是忍辱。
【第82句】:【佛家放下的禪語】生活總是在磨難中感悟,去實踐那份去留無意,從緊張到恬靜,這世間的寒暑往來花開花謝,是歲月的簡單與悠閑,也更是人生的一種平和達觀、全身而退。
【第83句】:【禪語人生】無常面前,不分老少,人人都是平等的。讓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樣廣闊,像大海一樣寬容,像大山一樣穩定。
【第84句】:【禪心佛語】風再大,也會停;雨再大,也會歇;喜再狂,也會散;悲再痛,也會淡。日子雖不盡如人意,終究還是要過,既然哭著也是過,笑著也是過,何不笑著過呢。
【第85句】:【禪語人生】心受養,則善;人受諫,則正;木受繩,則直;物受訓,則靈。
【第86句】:【禪心佛語】你如果不改變自己,你十年前修行到二十年后都一樣,因為你從你的心流露出來的,都是無明的種子。
【第87句】:【禪心佛語】佛說: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第88句】:修行人更要有“植樹者”的精神。不管能否嘗到果實,總可以讓后人乘涼;這分精神即是成功的保證。
【第89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場競技比賽,有時候高手也會遭遇到失敗的。記住這重要的規則:允許自己一次次失敗。
【第90句】:【佛心禪語】「施予」和「感恩」—就像幽默與笑一般不可分離,亦如微風吹過和風鈴的呢喃。感恩使得施予的美德節奏活潑,這種活潑的節拍,使得沉重的世界為之輕快。
【第91句】:【禪語人生】形不具足:“非大德名聞,感致衣被、飲食、床臥、湯藥、眾具”,就是在德行方面修得還不夠,得不到居士們自發的恭敬與四事供養,貧困交加,孤獨無援。
【第92句】:【禪心佛語】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講,還要致“力”于行動。
【第93句】:【佛心禪語】做官是一張紙,做人是一輩子;金錢是一張紙,健康是一輩子;榮譽是一張紙,愛人是一輩子。
【第94句】:【經典佛語】“道”實際上就隱藏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之中,關鍵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去思考,去領悟。
【第95句】:【禪語人生】只有隨順因緣的人,才是自由自在的人。只有懂得隨順因緣,才會真正地善待自我。不懂得隨順因緣,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
【第96句】:【佛心禪語】做人牢記三點:一、拿望遠鏡看別人,拿放大鏡看自己;二、接受表揚要低下頭來,接受批評要抬起頭來;三、不要把善良看成愚蠢,不要把謙虛看成懦弱。
【第97句】:【佛心禪語】法的修行落實在「觀心」,觀心的始終訣要在「念念自知,念念自覺。」
【第98句】:【禪心佛語】莫把庭花類此身,庭花落后尤逢春,此身一失知何處,三界茫茫愁煞人。
【第99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連串的選擇題,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題目本身,而是因為選項太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