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玻璃棒槌——經不起敲打;打不得
【第2句】:還清了房錢——且住
【第3句】:手電筒朝外——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第4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第5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
【第6句】:黃牛學馬叫——改不了聲調
【第7句】:海綿打鐘——不響(想)
【第8句】:水里的螞蟥——粘上便難脫
【第9句】:趕雞下河——往死里逼
【第10句】:【跛子走路——一腳高一腳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動缺少一定準則或掌握不住分寸。
【第11句】:吃海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12句】:耗子進碗柜——盡咬瓷(詞)
【第13句】:土地廟鉆出閻王爺——蹦出大神仙
【第14句】:六七月的石榴花——越開越火紅
【第15句】:喝生水,拿贓錢——早晚是病
【第16句】:【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頭】(歇)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樣樣全”。
【第17句】:【扣在篩子底下的麻雀——只是撲楞沒有法子】(歇)撲楞:張開翅膀用力抖動。形容陷入絕境,再掙扎也無法脫身。也作“扣在篩子下邊的麻雀——干撲棱沒辦法”。
【第18句】:【十冬臘月的大蘿卜——凍心】(歇)十冬臘月:指農歷十、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指思想、感情等發生波動,或產生了某種念頭。
【第19句】:【風馬牛干部】即刮共產風、拍馬屁、吹牛的干部。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幾年提拔了一批刮風、拍馬、吹牛的干部——風馬牛干部,不但自己說假話,還逼著群眾大說假話。”
【第20句】:【聾子的耳朵——擺設】(歇)擺設:用來裝飾點綴的東西。指人或物形同虛設,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也作聾子的耳朵——樣子貨。聾子的耳朵——擺個樣子。聾子的耳朵——配相的。
【第21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22句】:葵花扭頭——向太陽
【第23句】:狗尾巴續貂——頭尾不相稱
【第24句】:【韭菜包點心——好長餡】(歇)整根韭菜做點心餡,餡太長了。餡:諧“限”。指限定的范圍很大。
【第25句】: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
【第26句】:耕地摔鞭子——催(吹)牛
【第27句】:【瞎子摸團魚——摸不到邊】(歇)團魚:鰲。比喻弄不清事物的底細。
【第28句】:撿著黃銅當真金——不識貨
【第29句】:隔年蠶作繭——無新絲(無心思)
【第30句】:石頭上繡花——難起頭
【第31句】:【碾盤上洗澡——淺得很】(歇)淺:本指不深,轉指淺薄。形容人學識淺薄或見識膚淺。
【第32句】:勒緊褲帶拉二胡——餓(惡)作樂
【第33句】:【黃泥巴糊褲襠——不是屎來也是屎】(歇)黃泥巳:黃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糞。屎:諧“事”或“死”。指蒙受冤屈,無法申辯,或性命難保,必死無疑。
【第34句】:刁鷹飛入雞兒場——沒安好心
【第35句】:人身上的汗毛——數不清
【第36句】:玩月被云遮——掃興
【第37句】:關門打鑼——響聲在外
【第38句】:搟面棍撈餃子——攪混一鍋湯
【第39句】:【原鑰匙投原鎖——一開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40句】:草繩子拔河——經不住拉
【第41句】:殺雞取蛋,干塘打魚——只圖一回
【第42句】:鼻子下面掛電燈——聞名(明)臉上的鼻子一眼下
【第43句】:六月的冷空氣——反常
【第44句】:瞎貓碰著死老鼠——湊巧;好運氣
【第45句】:八字才開筆——差一半
【第46句】:書店里失火——字燃(自然)
【第47句】:上樹逮麻雀——連窩端
【第48句】:井底看天——所見有限
【第49句】:【豬八戒走在冷鋪中坐著——丑的沒對兒】(歇)冷鋪:生意冷落的鋪子。沒對兒:沒有人相配對兒。指人丑陋無比。含譏諷意味。
【第50句】:夢里拾鈔票——財迷心竅;財迷
【第51句】:菱角的肚子——實實在在
【第52句】:樹上的烏鴉,圈里的肥豬———色貨;一樣的貨色
【第53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兒】(歇)晴:諧“情”。反話,意指沒有什么情分可說。
【第54句】:快刀斬亂麻——干脆利落
【第55句】:老鼠吃漿子——只夠糊口
【第56句】:缺嘴少耳朵——又聾又啞
【第57句】:螃蟹的腳——彎彎多
【第58句】:屁股袋上裝黃連——苦在后頭
【第59句】:【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槐樹上老鴰窩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第89句】:1萬人,河北人口1【第89句】: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第3句】: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時政府規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現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第60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見】(歇)指事情明擺在那里,卻沒有看見。
【第61句】:【茅石板上打滾——尋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腳踏的石板。屎:諧“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第62句】:十角換一元——調整
【第63句】:六月里貼對子——還差得遠
【第64句】:算盤掖在褲腰上——肚里凈打小九九
【第65句】:貓狗打架——世代冤家
【第66句】:宋太祖陳橋兵變——取而代之
【第67句】:【半老徐娘】“半老徐娘,風韻猶存”。典出唐·李延壽《南史,元徐妃》。“徐娘”歷史上真有其人,她的名字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蕭繹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之人,他喜歡的是“媛女”,就是“美少女”,所以,當徐昭佩為蕭繹生下一男一女后,大概發胖變丑,不再光顧。她試圖挽回皇帝對她的愛,競走極端給丈夫下了劑“猛藥”——蕭繹是歷史上有名的獨眼皇帝,對自己瞎眼的事很忌諱。徐昭佩對自己的獨眼龍老公,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竟別出心裁地弄出一種“半面妝”來對付他。你不是一只眼嗎,我只在半面臉上化妝。蕭繹明知徐昭佩的刻薄用意,當場拂袖而去,更加不來了。徐昭佩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年近不惑了。她終于按捺不住,找到一位眉清目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由于蕭繹眼睛不好,又喜歡讀書,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輪流讀給他聽,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二人還是偷偷摸摸,后來索性公開來往。暨季江膽子也大,不但敢給皇上戴“綠帽子”,有人問他感受如何,他就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尚多情。”意思是說柏直這個地方的狗,老了還能狩獵;溧陽這個地方的馬,老了卻還有神韻;徐妃,雖然老了卻仍然多情。“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便此而來。當然,徐昭佩淫性不改,落得個被皇上踢死的可悲下場。
【第68句】:兩個鼻子眼出氣——息息相關
【第69句】:跳蚤的臉——能有多大的面子
【第70句】:跳到黃河洗不清——冤枉
【第71句】:飛過鳥兒看出雌雄——眼力真好
【第72句】:【和尚腦袋——一溜凈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沒有。
【第73句】:茶館的火剪——倒霉(搗煤)
【第74句】:天狗吃日頭——吃了就吐;無從下口;
【第75句】:飄上天的氣球——輕浮
【第76句】:頭發絲遮眼睛——辦不到;沒法辦
【第77句】:愛好跳傘——喜從天降
【第78句】:棺材里打銃——嚇死人
【第79句】:【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歇)指花了很大力氣,卻沒有得到好的回報。也作“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
【第80句】:獵狗攆兔子——緊追不放
【第81句】:鋸子缺齒——快不了
【第82句】:疔瘡長在喉頭上——有痛說不出
【第83句】:【老鴇子死了粉頭——沒指望】(歇)老鴇子:開設妓院的女人,也叫鴇兒、鴇母、老鴇。粉頭:妓女。指失去了所指望的人,沒有盼頭。含譏諷意味。
【第84句】:刨嘴吃刨花——沒個飽
【第85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裝,我和姐姐都說瀟灑。媽媽打趣地說:“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噴嚏——洋(羊)氣沖天。”(河南·西華)
【第86句】:胡豆地里種芝麻——雜種
【第87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88句】:口渴打井——來不及
【第89句】:電線桿子剔牙——大老粗
【第90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91句】:肚板油太多——懵了心竅
【第92句】:高梁撒在麥子地——雜種
【第93句】:【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94句】:方字比萬字——差一點;多一點
【第95句】:神婆子念咒——瞎說;瞎叨叨;胡叨叨
【第96句】:魯智深倒拔楊柳——好大的力氣;蠻勁十足
【第97句】:舌頭上生疥瘡——說不出好話來
【第98句】:爸爸整日里都是樂呵呵的,媽媽說:“你這人,一口吞個砂鍋,光知道脆,不知道磣,天天趣個啥勁兒?”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蓮菜——凈挑眼兒哩,關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99句】:大船離港——外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