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幅甜美柔靜的臉龐,黑亮的眼睛,細溜溜的彎眉毛掛在額下,一只俊俏筆挺的鼻子顯出文靜、溫柔的神態。薄薄的小嘴唇因為忍住笑而緊閉著,蓬松的短發烏黑透亮。人物肖像描寫過于集中,突出點不夠。
她是一個現代活雷鋒。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到“古堰畫鄉”游玩,因為我們是坐大巴去的,路上,王東就暈車了,吐了一地。我想:倒霉,我偏偏坐在他前面,臭死了!“有誰能和王東換一下座位?”葉老師說。
可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誰也沒有回答。突然,一聲清脆的“我”!同學們循聲望去,啊!是何夢玲何。夢玲便到王東的座位上坐下,好像沒聞到那一陣陣臭味似的,像個沒事兒似的坐著。
“儍何夢玲,自己找苦吃!”頓時,人群里議論紛紛,而我卻被她感動了。其實在介紹朋友事跡后,可以結合肖像進行議論。
譬如:“我可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文文靜靜,漂漂亮亮的女孩子,怎么會做出這么驚天動地的事呢?她不怕臟嗎?她不怕臭嗎?她不覺得惡心嗎?”這樣的一番反思,人物形象就更為突出。何夢玲還有很多膽小的“光輝”事跡,我隨便脫口而出就能一字不漏地說出幾件。下面就是她的事跡中的一跡。
一次和她上街玩正玩到興頭上,迎面突然有兩只“不明奔跑物”——狗,向我們跑來,看見我們就停了下來。因為我比較喜歡狗,而那兩只可愛的小狗也正合我意。我便想拉著何夢玲去玩弄一下,手在旁邊找了找,空的,我轉過頭:“咦?人呢?”我向后看。
哈!原來她一直都在后邊不敢上來,我對她叫道:“何夢玲!快上來!這兩只狗好可愛的!”那只狗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友好”地跑過去想把何夢玲“叫”過來,誰知何夢玲急著對我叫:“夏雅琴,救命!你可不能見死不救啊!”看她那“楚楚可憐”的模樣,我還是去幫她吧!
我可不想讓我的好朋友“落入狗口。”便“毫不猶豫”地跑上前“出手相助”,我把那只可愛的小狗抓起來,放到她面前,說:“這只……”話沒說完,她早已把嚇得魂飛魄散的元氣“召喚”回來,溜之大吉了。最后,她還給我使了個“這回你死定了”的眼神,可見到狗又不敢使了。
這一節文字功夫差了。雖然她不是十全十美,但我們倆始終是最好的朋友。結尾分寸尚好但太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