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大帳篷旁,一棵老梧桐正在和一只燕子交談著。“燕子啊,你知不知道,我在這兒見證了最光榮的時刻。”老梧桐深情地說,“為什么呀?您都見證了什么?”燕子疑惑不解地問道。“我見證了有許多人用自己的無私愛詮釋了愛得最深層。”老梧桐細心地說。燕子恍然大悟:“你說的是那先無償獻血的人吧!我可真敬佩呀!”
這便是燕子和老梧桐心眼目睹后發出的感嘆。
無償獻血在我們國家已經是非常普遍了,可那一次次的獻血不是一次次的震撼我們的心靈嗎?
在2008年我國曾發生著一次牽動牽動億萬同胞心靈的事,那就是5。12地震,在汶川的地震牽動著我們,也牽動著所有紅十字的行動。在地震過后,各個城市都有好幾個獻血站,就以北京為例:在北京的各個獻血站都人來人往,擠滿了人,人群多的連一只螞蟻都容不下了。有得人在獻血站前徘徊,但不到一會兒就走了進去;有的人毫不猶豫的走進去。沒有一絲緊張害怕的感覺,他們懷揣著是對祖國人民的愛。獻血后,我相信他們的心是十分自豪的。
當親眼目睹獻血時的場景時,一定會令你大吃一驚,一個個的血袋掛滿了獻血站。坐在凳子上準備鮮血的人也有,躺在椅子上的也有。期間我十分注意一位中年人,他大概有四十歲左右吧。從眉目上看也十分的慈祥,黑黃色的頭發中間不經意流露出一種滄桑,我不知道他從哪兒來的勇氣。
獻血這個詞在電視報道中也十分常見,期間令我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1我曾觀看了標題為《“熊貓血”》的這篇報道,內容大概是這樣子的:在某地區有一個人發生了工傷,導致大量的出血,急需要輸血,當醫生測出他的血型時,十分震驚,他的血型竟然是十分罕見的“熊貓血”,但他周遭的人都不是這種血型,醫護人員找遍了全省只找到了200毫升“熊貓血”。醫生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利用廣播,當廣播播出后,在離這家醫院相距一千米的的地區的一位同志聽到廣播后快馬加鞭的趕到,救了那個人;2。在2010年各大電視臺都報道了有一個人獻了許多血,快達到全身血量的三分之一。
愛有許多種,但發自內心的愛,才是最可貴的,也是最深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