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個普通的十三歲少女,家境貧寒,一雙手因勞作而略顯粗糙。她,卻是我的良師,那個提著巨大木桶走在坑坑洼洼小路上的嬌小身影,教會了我何為孝心、何為責任。臘月寒冬,我從上海回老家過年,見到了久違的她。她是我的表妹,很瘦,皮膚黑黑的,眼睛大而亮,身上穿的是我穿小了或是穿舊了的衣服。
她是個典型的留守少年,父母都在福建打工,留她自己在年邁的奶奶身邊。我坐在客廳里百無聊賴的時候,她卻在幫忙做飯、收拾餐桌、洗碗……除此以外,她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照顧手腳不便的奶奶。這個“照顧”,囊括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奶奶一聲含糊不清的要求,她都能立刻心神領會。我看著她幫奶奶洗腳時,一雙手慢慢地卷起襪子的邊角,小心翼翼地樣子,在敬佩她的一片孝心的同時,突然覺得同樣身為奶奶孫女的自己,卻在一旁不知道該做什么,便從心底油然而生出尷尬與自責。第二天一早,我從床上爬起來,直接沖下樓找她,卻是連個影子都不見。我跑到廚房問正在準備早飯的嬸嬸。她回答我說:“她啊,每天早上六點多都要出去洗衣服的,一家人的衣服呢!現在在河邊,估計也快回來了。”
我決定去找她,便出了門,踏上了泥濘的鄉間小路。我沿著河邊一直走,直到那個蹲在青石板上的嬌小身影出現在視野中。她瘦小的手臂一下一下地用力搓著衣服,然后把衣服翻一個面,打上肥皂,繼續搓,不時有水沫飛起濺到她臉上,她卻不理會。我喊她的名字,她終于看到了我,便抬起那沾著灰黑色臟兮兮水沫的手向我用力地揮了揮。我看見她身邊的兩個巨大的木桶,里面五顏六色的,是一件件已經洗干凈的衣服。她把手上的衣服擰干,放進木桶里,然后站起身,一手各一個提起那兩個幾乎有她半人高的巨大木桶向我走來,竟是一點也不費力的樣子。明明,她只是一個比我小一歲的孩子;明明,她不應該這么小就感受到那么重的生活壓力……可是,那個提著兩個巨大木桶的嬌小身影,看起來卻是異常的挺拔,她走在我前面,一步一步都十分穩重。我回想起自己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一身懶骨頭,心里對她產生出敬意。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家”二字蘊含著的是一份責任。那份家庭責任落在她瘦小肩膀上,太早太早,讓我感受到了她堅忍、毅力和敢于吃苦的精神,那是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我需要學習的。她是我的良師,仿佛像是開在崖縫中的白蘭一般,用自身的行為,堅定地告訴我:那是不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