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作文”就是考場作文。也有人理解為“為應付考試而生的作文”。
本人是相當討厭應試作文的。該類文章有以下幾個特點:死板、虛偽、格式化。大多學生寫出的應試作文都有這些特點。
我在考場中非常在意文章的質量。記得有幾次,我在考場上詩興大發,執筆潑墨洋洋灑灑寫了些自以為優美獨到的文字,結果試卷一發下來,便傻了眼。這分數……真不是給人看的!也有幾次,面對試卷上的作文題,我是毫無靈感。眼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只好胡謅了幾句話,在結尾以一個氣勢軒昂的“啊!”字開頭,然后無病呻吟幾句,才草草收筆交卷,心里想著:這次一定死定了!最后看到分數時,我心中十分郁悶。為什么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作文得分不高,而臨時趕出來的分數這么高呢?
如此來回幾次,我也就自以為很聰明地總結下兩條經驗:在考場上,一定要隨風逐流,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并得注意作文該有的格式;而在平時練筆時,才能自由發揮,將格式啥的統統拋向腦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作文意境。
這兩招可謂是屢試不爽。
應試作文真正束縛了考生的想象力,將他們殘害進了思想的牢籠里。
我看過許多同學寫的文章。雖然嘴上說著贊揚的話,但實際上心中給的評價并不高。該類作文可謂是毫無新意,無病呻吟,就連用的修辭手法在我眼中看來都平淡無奇。當然,這也與我本身挑剔的口味有關。
而在一些比賽中,我又驚嘆于參賽生高超的寫作手法與豐富的詞匯量。它們大多是以散文或小說的形式出現。不論是整篇文章的框架,還是非常細微的一個用詞,都無比讓人拍手叫絕。面對自己的參賽稿,我又自慚形穢。
兩類文章的差距那才是天壤之別,這也說明了應試作文的危害非常深。
閑來上網,關于應試作文的評論也有許多。大部分網友討厭甚至憎恨它,專家也不滿意國內學生的作文水平現狀。
作文,本該是抒發情感培養意境的好方法。然而,大部分學生被那格式化的應試作文摧殘得身心麻木,頭腦不清。我認為,文學界中被應試作文占據了大部分位置的這種現狀必須改變。建議國內來一次應試作文改革,而這主要也是看那些為考場作文打分的老師與大學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