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在回家的路上,我總能看到三五個乞丐結成群在廟門口討飯.沒有游客的時候,他們總是有說有笑,而有游客進廟時就假裝可憐.雖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了,頭上滿是白發,臉上都應刻著歲月的傷痕,但我對他們的行為卻有些反感.現在,社會上頻繁出現的“乞丐職業化”的現象,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有些寒心.同時,也讓人們感到懷疑,對于施舍給他們的錢到底是獻了自己的一片愛心,還是助長了社會的不良風氣.再說,他們都是有手有腳的要靠別人的施舍來維持生計,為什么就不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來維持生計呢?
相比那些乞丐,我更欣賞那些賣報紙或是賣生活用具的路邊小販.雖然他們的職業比較低微,處于社會的最低層,但相對那些騙取別人同情心、整天夢想著不勞動就能有飯吃的乞丐來說,他們是值得讓人們尊敬的.畢竟他們是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財富來維持生計的.
在我腦海中,有這樣的一幕是讓我頗為感動的:那天我家開車去玩,在路上恰好遇上了綠燈,車便停了下來.我打開窗戶環視了周圍,只見離我們不遠處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匆忙地徘徊在汽車與汽車之間的間隙中,大聲喊著:“有汽車專用坐墊賣,三十元一個……”待到他走進我們之后,我猛然發現他的一只腳是瘸的,走路時身體還有些搖搖晃晃.在烈日的照射下,汗流沾濕了他那件單薄的衣服,他那步伐好像變得沉重了許多,但他依舊努力徘徊著,徘徊著.
那位老人在社會中他是可敬的,他懂得“餓死不吃嗟來之食”這個道理,他明白什么事情是可恥.買坐墊雖然辛苦,但得到的錢都是自己汗水的結晶,由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因此他會對自己的辛苦感到無悔,哪怕是賺來的錢很少很少,畢竟他活的有尊嚴、有意義.
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像那位賣坐墊的老人一樣,用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維持生計.不應拋棄自己的人格尊嚴來維持生活.那樣活得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