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资源在线观看_成人tv_色毛片_欧美一级片aaa_久久99久久久久久_视频一区在线

歡迎訪問愛寫作文學網!

盛唐血刃完本感言以及新書預告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點贊

找一本豬腳穿越到唐朝做駙馬的小說

朝公主出了名刁蠻跋扈,唐朝駙馬出了名的命運悲慘。

主角顧元溪靈魂穿越到唐玄宗天寶五載,陰差陽錯娶了唐玄宗女兒萬春公主。

盛唐之下,波詭云譎。

唐玄宗年老沉溺于享樂之中,楊家姐妹驕縱淫逸,李林甫口腹蜜劍,諸皇子明爭暗斗,黑衣大食向中亞擴張,安史之亂緩緩萌芽。

主角既要對抗刁蠻任性的公主,又要應付朝里朝外的陰謀。

看主角如何振夫綱,泡美女,戲弄皇室貴族,平朝野,中興大唐。

有關男主穿越到唐初和李秀寧在一起的小說

定居唐朝主角穿越到唐朝,后來做了平陽公主的駙馬,所謂的李秀寧是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里平陽公主的名字

重生小說,古風

東宮:她,本是西涼國的九公主,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因為和親踏上了中原之路。

他,乃是當今的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因為政治聯姻不得已迎娶了異域公主。

他有自己的寵妃,趙良娣。

她有自己的生活,偷溜出宮攔驚馬、打惡少、追小偷、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兼且喝酒、逛窯子。

本來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然而東宮之中權位的爭奪、無端的是非、暗藏的殺機,卻將她一步一步卷入其中。

在一次死里逃生的大劫之后,她驀然憶起了三年前的曾經:他與她在沙漠里相親,他為她斬殺天亙山的白眼狼王,他和她在草原上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婚禮,然而,他亦給她帶來了一場血流成河的滅族之災……忘川之水,在于忘情。

當一切又重返記憶,她該如何抉擇

三生三世顏蓮殺:他叫蓮絳,紅蓮業火的蓮,點絳唇的絳。

她叫十五,花好月圓時的十五。

她曾是名動大洲的第一王妃,可八年后,她從棺中爬出,雙手滿是泥土和鮮血,無心、無情地走上了復仇之路。

 他是南疆歷史上身份最神秘的年輕祭司,是能將死人氣活的毒舌男,卻獨獨是她羞澀又傲嬌的夫君。

他性情冷漠,厭惡的人在面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孤傲,天下在他眼里算什么

他深情,為了與她廝守,不惜成為冷血的魔鬼,他幼稚,在她面前,他就是個長不大的、要人哄的孩子;他善妒,他的夫人,哪怕別人多看一眼他都會吃醋。

然而她要的是天下大亂,萬劫不復。

他要的卻是三世情深,癡心一顆。

桃花開,桃花落,桃花盡了笙歌沒……此生執著什么,你若問我,終是笙歌落

他本妖嬈無情,可卻偏生念她成瘋、思她成狂,哪怕她是鶴頂紅,他也甘之如飴,最后為她,墮落成魔

“蓮絳,你若敢死,我就敢忘

把你忘得一干二凈,黃泉碧落,永生不見

淚眼婆娑中,仿佛看到他唇角帶笑,靜靜地看著她,“十五,你送我一場紅梅落雪,那我便贈你三世情深,不負不棄。

你送我一捧落花,我便贈你一顆癡心。

”她背師棄義,受盡天下唾罵,也要披荊斬棘,為他奪得天下。

她身為醫者,寧愿自毀雙手,也要為他血刃仇敵,讓他翻云覆雨。

她是他的王妃,妖艷天下的胭脂濃,手握最大的殺手門。

然而,他卻讓她受盡非人折磨,活埋于石棺

八年后,她從棺木中爬出,被毀容,被毒啞,被毀去一身經脈

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再次走上荊棘之路

這一次,她要的是:毀去他的天下

殺盡所負她之人

狠毒如蛇蝎,她說:我有能力給你,更有能力毀滅

屹立蒼穹,十年后,她再度:艷殺天下

她剝骨換皮,手持玄鐵打造的月光寶劍,如破曉的幽冥修羅般所謂畏懼的走上復仇之路。

可復仇的路,卻遠比她想象的坎坷。

她所面對的對手,有劍術高超,欲野心統一大洲的天之驕子。

有為了強大,將自己靈魂出賣的練蛇人。

有能使用媚術,蠱惑人心的西岐圣女。

有能控制死尸,使用蠱術的南疆月重宮祭司之女。

有能召喚血蝙蝠,甚至召喚惡靈亡魂的半魔人。

更有,不生不死,不傷不滅,無情無欲,卻能吞噬人心和靈魂的‘魅’。

平靜的大洲,將因為這個浴血重生的女人重新掀開一場,人類,僵尸,亡靈的血戰。

劍術的對弈,黑暗力量的抗衡,魔鬼的交易。

那些隱藏的愛情和親情,忠貞和背叛,宿命和歸途都將在一點點的被她手中劍殘忍剖開這兩本都有點虐的。

重生之將門毒后:將門嫡女,貞靜柔婉,癡戀定王,自奔為眷。

六年輔佐,終成母儀天下。

陪他打江山,興國土,涉險成為他國人質,五年歸來,后宮已無容身之所。

他懷中的美人笑容明艷:“姐姐,江山定了,你也該退了。

”女兒慘死,太子被廢。

沈家滿門忠烈,無一幸免。

一朝傾覆,子喪族亡

沈妙怎么也沒想到,患難夫妻,相互扶持,不過是一場逢場作戲的笑話

他道:“看在你跟了朕二十年,賜你全尸,謝恩吧。

”三尺白綾下,沈妙立下毒誓:是日何時喪,予與汝皆亡

重生回十四歲那年,悲劇未生,親人還在,她還是那個溫柔雅靜的將門嫡女。

極品親戚包藏禍心,堂姐堂妹惡毒無情,新進姨娘虎視眈眈,還有渣男意欲故技重來

家族要護,大仇要報,江山帝位,也要分一杯羹。

這輩子,且看誰斗得過誰

但是那謝家小侯爺,提槍打馬過的桀驁少年,偏立在她墻頭傲然:“顛個皇權罷了,記住,天下歸你,你——歸我

我想找有關長城的詩歌以及歌詞,那位仁兄知道

登八達嶺 沈(清) 策馬出居庸,盤碧峰。

坐窺京,行繞塞垣重。

夕照帳,寒聲折萬松。

回瞻陵寢地,云氣總成龍。

度嶺見長城 丁澎(清) 嶺坂風回樹郁盤,長城如帶霧中看。

隨陽雁斷天疑盡,背日風高夏若寒。

滄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動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揮淚,況是親經行路難。

登萬里長城 康有為(清)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云漢,連天萬里壓幽并。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有沒有簡單的古代名人李白的資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陜西成紀人,生于中亞碎葉,唐代浪漫主義詩人。

官至翰林供奉。

他是盛唐時期成就最高、最負盛名的詩人。

楊貴妃是怎么死的

一、楊貴妃是在馬嵬驛死于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二、自唐以來,楊貴妃的死因流傳著多種說法,有吞金而去、死于佛堂、縊亡、亂刀而亡、流亡日本等,但據《新唐書》記載,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

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陜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

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于馬嵬坡。

后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

三、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

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搜集并摘錄長城的資料

長城詩選  長城 羅鄴  當時無德御乾坤,廣筑徒勞萬古存。

謾役生民防極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璣旋見陪陵寢,社稷何曾保子孫。

降虜至今猶自說,冤聲夜夜傍城根。

  長城 胡曾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長城 汪遵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長城 蘇拯  嬴氏設防胡,幘沙筑冤壘。

蒙公取勛名,豈算生民死。

  運畚力不禁,碎身砂磧里。

黔黎欲半空,長城舂未已。

  皇天潛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萬雉崩,不盡數行淚。

  自古進身者,本非陷物致。

當時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贈長城庾將軍 李頻  初年三十拜將軍,近代英雄獨未聞。

向國報恩心比石,辭天作鎮氣凌云。

  逆風走馬貂裘卷,望塞懸弧雁陣分。

定擁節麾從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長城 鮑溶  蒙公虜生人,北筑秦氏冤。

禍興蕭墻內,萬里防禍根。

  城成六國亡,宮闕啟千門。

生人半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無恩。

投沙擁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慘人魂,寒日易黃昏。

枯骨貫朽鐵,砂中如有言。

  萬古驪山下,徒悲野火燔  度關山 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關雪復平。

危樓緣廣漠,古竇傍長城。

  拂劍金星出,彎弧玉羽鳴。

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

  塞下曲 李益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

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

當今圣天子,不戰四夷平。

  登萬里長城(二首) 康有為  秦時樓堞漢時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于峰上云漢,連天萬里壓幽并。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作者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世稱“南海先生”。

清末維新運動領袖,變法失敗后逃亡國外,轉為保皇派。

早期詩歌能反映現實,風格雄渾,富有愛國激情。

光緒十四年(1888),康有為進京應試落第,夏歷八月單騎游居庸關萬里長城,寫下了這兩首詩(《康有為年譜》)。

詩中著意描繪了莽莽群山、巍巍長城的壯闊景象。

前詩結句,稱頌秦始皇筑長城乃驚人壯舉,這在文人古詩中,實屬少見。

面對巍峨長城,自然使人憶及抵御外侮,而當時中國卻正被列強四面蠶食。

后詩尾句“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正表現了作者當時這方面的復雜而悲涼心境。

  長城歌 馬徇  這是一首全面描寫長城、肯定長城的長詩。

作者馬恂(1792~ 1865)是河北遷安人,字瑟臣,清道光八年 (1828)進士,曾掌錦州凌川書院。

自嘉慶十三年(1809)始撰《此中語》,每年一卷,直至同治三年(1865)止,共著五十六卷。

  此詩共82句,是古代最長的一首長城七言詩。

詩歌開頭便提出對秦代修筑萬里長城的看法,“長城筑怨秦不知,崇墉萬古長嶷嶷。

長城備邊秦不及,狐鳴蛇斷群雄馳。

”借用秦人的話批駁秦筑長城是勞民的說法:“非秦誰使長城起”,“民筑長城且緩死”,“亭障羅列百萬兵,牧馬無人七百里。

英雄舉事必無窮,害在一時利萬紀”。

指出后代正是因為失去了前代長城護衛的地域,才又促發了再筑長城的舉動:“渝關險隳勇將怯,燕云地失雄圖亡。

遂今后代逞豪駿,百樓萬雉營修忙”。

詩人以考古學家的姿態正確地指出:“敵臺千里少保戚(明代戚繼光創建敵臺),馬池再筑三目楊 (明代楊一清修長城再筑花馬池城)”。

并對雄偉的長城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述:“烽堠櫓棚分向背,高高下下皆珠聯。

連云岌上瓴?S,抵谷委折窮淵泉。

迤邐列戍轉蝸殼,星羅棋置黃云巔。

西北環抱燭龍脊,東南填壓共工肩。

關峻但聞通流水,勢險直欲遏飛鳶。

”詩人對長城和秦修長城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在長城內外同屬一家的情況下,長城作為一種象征,和巍峨的高山一樣,在大同世界里永世長存:“唯見長城匹練紓,翠屏九曲疊云際。

長城磊磊山峨峨,天下大同億億世。

”這樣把長城看作偉大建筑和中國歷史的載體而加以歌頌的詩歌,在古詩中還是絕無僅有的。

  出嘉峪關感賦二首 林則徐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f峭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于占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東西尉侯往來通,博望星槎笑鑿空。

塞下傳笳歌敕勒,樓頭倚劍接崆峒。

  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

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  作者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朝大臣,著名民族英雄。

1842年l0只,作者被遣戍新疆伊犁抵嘉峪關,賦詩四首。

此即其中兩首。

詩中全方位多角度描繪了嘉峪關景象。

“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0n峭摩肩立”,見其雄闊險峻;“樓頭倚劍接崆峒”,“古戍盤雕大漠風”,見其威嚴雄壯;“秦樹”、“隴云”、“天山”、“崆峒”、“瀚海”,既勾畫出了嘉峪關的重要地理位置,又見其雄闊磅礴。

兩詩末尾分別以崤函與山海關做映襯,更突出了嘉峪關的雄偉高峻。

而后詩中的占吏傳說與風俗人情點染,又賦嘉峪關以瑰麗迷人色彩。

兩濤堪稱萬里長城嘉峪關的一幅風光景物畫。

氣勢磅礴,雄渾壯麗,極富審美價值。

  長城嶺歌  孤光倒空天有腳,龍泉關頭炮車落。

旌竿曳云頹不高,獰飆攫人大雪作。

  行人帕首弓在腰,霹靂脫手饑鴟號。

草間狐兔不敢出,馬蹄直上坡 高。

  清時萬落通諸夏,老兵吹笛長城下。

抵角常閑龍武軍,窺垣不見烏孫馬。

  翻憶修關列格初,指墮層冰骨填野。

溪谷風悲凍更豪,猶哭前朝筑邊者。

  雁門雞鹿黃云屯,射虎川北驚蒿翻。

黃沙莽莽塞窮漠,天低日落炎輪奔。

  子城縱目豁懷抱,坐收萬幕歸中原。

野闊天寒靜刁斗,時聞野獸呼其群。

  是時大石垂空走,驅飆夜搗長城口。

舉頭觸關關不開,倒掣千山作牛吼。

  孤涂入詩獻鷹馬,于軒老上今陪君。

即如此關闌干刻畫形空存,殺人善戰胡足云。

安得生炙黃羊一杯酒,與爾射獐逐鹿老作藍田叟。

  作者夢麟字文子,西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

乾隆十年(1745)進士,歷任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

有《大谷山堂集》。

  這是一首含蘊豐富的長城詩。

詩以大寫意的筆觸,著重描繪了長城嶺(在山西五臺縣東北)一帶野闊嶺峻、關隘危峙,一派荒蠻肅殺的景象。

此外,詩中既描畫了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又描述了悠哉閑哉的和平景況;既憶寫并渲染了筑邊者的深重苦難,又抒寫廠作者“萬幕歸中原”的心愿;既有對“殺人善戰”的否定批判,又有功成身退的心志剖白。

全詩宛如一幅長城歷史畫卷,雄渾深邃,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康熙帝長城詩  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夸。

  當時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

  錄自《畿輔通志》。

又題為《蒙恬所筑長城》,作者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即清圣祖,年號康熙。

八歲即位,是一位較有見識與作為的封建皇帝。

曾組織編纂《全唐詩》、《佩文韻府》、《字典》。

  作為封建皇帝,對歷代修筑長城做出完全否定,是本詩的突出特點。

詩中先總述了秦始皇后歷代君王的所為:“紛紛調發”苦心經營,修筑長城以保天下。

結句以江山易主的事實,對其做出了強有力的否定與辛辣嘲諷。

從而揭出詩旨:修筑長城只會勞民傷財,于事并無所補。

其中并隱含了“治國在德不在險”的政治思想。

作者的這種認識與態度,與其原為塞外少數民族而入主中原的特點,當然有著直接聯系。

  朔塞歌二首 湯顯祖  白道徐流過五重,青春繡甲隱蒙茸,歸驄莫緩游鄉口,噪鵲長看小喜峰。

  盤山秋影掛盧龍,別遭烽煙入喜峰,但得轅門能拜將,邊墻何用兩三重”。

  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的這二首別具一格的詩作,其一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明代薊鎮東部長城的景象,風格明快清新。

另一首詩作表達了作者認為應重用將才的治國主張。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別署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

萬歷十一年進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后為遂昌知縣,萬歷二十六年被劾歸里,專心著述,其中《牡丹亭還魂記》最負盛名。

并有詩文集《玉茗堂全集》。

  山海關城樓 戚繼光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里靜雕題。

  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曉瞻北斗齊。

為問青牛能復度?愿從仙吏授刀圭。

  作者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

從1567年起,鎮守薊州16年,為加強北部邊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詩是戚繼光登臨山海關東門城樓(鎮東樓)的即景抒懷之作。

首聯寫憑欄所見:暮色蒼蒼,風物迷茫;對朝廷決策的困惑與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融于其中。

頷聯振起,寫對天下一統;邊境安寧的信念,足見一代名將胸襟。

頸聯復歸現實寫作者境況:鄉關遠阻滄波外,仙宮可望不可及,進退失據。

尾聯化用老子青牛出函谷關的典故,委婉表達了功成身退的境界。

在暮色雄關的映襯下,詩人那起伏跌宕的情懷,更見深沉凝重。

  九日登長城關樓 王瓊  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這是一首由修筑長城的將領寫的長城詩,作者王瓊,字德華,山西太原府人,成化二十年進士。

嘉靖八年以兵部尚書總制軍務至寧夏,創深溝高壘及北長城,著有《漕河圖志》、《北邊事跡》、《西番事跡》等。

詩作首先描述了作者于重陽節登上花馬池營東頭的長城關關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并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軍中不用再森嚴戒備的消息,來襯托修筑長城的作用和意義。

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也是不多見的。

  邊詞 徐渭  十八盤山去路賒,順川流水落天涯。

真憑一堵邊墻土,畫去乾坤作兩家?  這是一首如畫的長城詩。

作者徐渭 (1521~1593)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明代著名畫家,一代宗師。

讀這首詩就如同閱一幅畫,意境優美而深遠。

詩人在后二句用反問的方式點出了詩的本意,一個真理:長城內外,本是一家。

  喜峰口歌 許有壬  兒寒解衣重撫摩,兒饑推食孰忍呵。

長成與國遠負戈,一去不返當如何。

  去時云戍東北鄙,直出榆關度遼水。

白頭老翁形影俱,豈憚山川千萬里。

  天教此地適相逢,父曰從天墜吾子。

笑疲樂極俱殞身,誰謂情鐘遽如此。

  官家開邊方未已,同生又別寧同死。

山云漠漠風颼颼,山頭雙冢知幾秋。

  當時不忍一朝喜,今日翻成千載愁。

猶勝貞女化為石,終古孤身雙不得。

  清江寒影日悠悠,行人一去無消息。

  作者許有壬(1287~1364),元代詩人,字可用,湯陰(今屬河南)人。

仁宗延祜二年(1315)進士,官至集賢殿大學士,有政績。

著有《至正集》。

  這是一首構思奇巧的長城詩。

主旨是控訴“官家開邊方未已”的貪暴,展示人民為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難。

原詩有序曰:“俗為父求子而逢之于此,猶望夫之有石也。

雖莫究其年代名氏,而其言有足感人者,故作詩以記之。

”詩歌敘寫了喜逢口的這一故事傳說:孤苦老翁不憚山川千萬里,終于尋到了遠戍,長城的兒子,誰知“笑疲樂極”,父子竟雙雙殞命,不勝悔恨。

繼之化用《太平御覽》載“望夫石”故事以自慰:“貞女化為石,終古孤身雙不得”;父子雙冢卻能同聚山頭,豈不幸運!全詩明寫“喜逢”,實寫“死別”;明寫寬慰自解,實寫悲極無奈。

這一寓悲于喜的巧妙構思,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強化了主旨。

  飲馬長城窟行 鄭震  飲馬長城窟,不見征人骨。

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

誰知征人心,怨殺秦至今。

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

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

古來無井飲,赍帶糧盡干。

自從征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

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里關。

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里誰能比。

  這是一首肯定長城的詩作。

作者鄭震 (1199~1262)南宋詩人,字叔起,號菊山,福建連江人。

詩歌以飲馬長城窟引出歷代征人對秦始皇的怨恨,以質樸的語言描繪了長城寒冷荒涼的景象,反襯出征人開掘長城窟的功績,并把秦始皇和長城分開來評價,這是很有辯證觀點的,因而在眾多的長城詩作中顯現出其特有的價值。

  古長城 李愈  秦筑萬里城,保祚迄蟠際。

阿房赤炬炎,亡秦維二世。

勿謂約 愚,千秋資控制。

  作者李愈(1135~1206),字景韓,絳州正平(今山西新絳)人。

正隆五年(1120)詞賦進士。

著有《狂愚集》二十卷。

  這是一首頌揚秦筑長城的文人詩。

詩中把秦之速亡歸罪于二世,而稱頌“秦筑萬里城,”“千秋資控制。

”觀點新穎,別樹一幟。

究其原因,當與北宋覆滅在即的現實,有著直接聯系;此詩并非純為論史而作。

  杞梁妻 貫休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錄自《全唐詩》十二函三冊)作者貫休(832—912),晚唐詩僧、畫家。

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明楊慎《升庵詩話》稱其“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

輯有《禪月集》。

  這是一篇徹底否定秦筑長城的文人詩,也是一篇把孟姜女與秦始皇相聯系的長城詩。

詩先總述了秦筑長城的暴虐:不僅造成天下財力枯竭,而且使孤兒寡母遍域中。

長城無異是用億兆生民的血肉和土筑成。

繼之以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點染,使詩富有了浪漫主義色彩,強化了詩的主旨。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高適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 (岑仲勉《唐人行第錄》)。

作者高適(7027~ 765)字達夫,渤海??(今河北景縣)人,盛唐邊塞詩人,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

詩風粗獷豪放,古樸深沉。

有《高常侍詩集》流傳。

  詩開篇寫景:關山逶迤,月浮云海,羌笛悠悠。

雄渾而迷茫的景畫中,融含了凄愴愁苦之情。

繼之以設問宕開一筆以蓄勢,然后以哀怨凄婉的“梅花落”曲隨風播蕩、彌漫關山的景語抒情(著意點出“一夜”與“滿”),極寫愁情的廣與濃。

戍卒生活的艱辛與鄉關之愁,以及作者的同情心懷,盡在此深切感人的不言之中。

詩的意境凄愴而不失雄渾,氣韻悲涼卻不無豪壯。

既見盛唐“昂揚奮發”的時代精神,詩人粗獷豪放的詩風,又可透見當時長城關塞的風情。

  《全唐詩》中,此詩又題為《塞上聽吹笛》,字句與此多有不同: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長城謠 民歌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  這是秦漢時流行的一首民謠(《漢書?賈捐之傳》),也是至今所見最早批判秦筑長城的詩篇,存于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引楊泉《物理論》中。

《水經注》載:“始皇二十四年,秦使太子扶蘇與蒙恬筑長城,起自臨洮,至于碣石。

東及遼海,西并陰山,凡萬余里。

民怨勞苦,故楊泉《物理論》曰:‘秦筑長城,死者相屬。

’”正揭示了此詩的主旨。

這首民謠的突出表現特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

前兩句彼此對比,合之與重男輕女的社會傳統心理,又暗中形成對比。

后兩句以巍巍長城與尸骸相支柱的形象對比,既揭示了社會心理扭曲的原因,同時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深化了詩的主旨。

此詩不僅開啟了歷代吟詠長城的先聲,而且對后世詩人的創作,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陳琳、杜甫、白居易以及元代戴良等,都曾從中汲取藝術營養。

  飲馬長城窟行 王翰  長安少年無遠圖,一生惟羨執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馬西擊長城胡。

  胡沙獵獵吹人面,漢虜相逢不相見。

遙聞鼙鼓動地來,傳道單于夜猶戰。

  此時顧恩寧顧身,為君一行摧萬人。

壯士揮戈回白日,單于濺血染朱輪。

  歸來飲馬長城窟,長城道傍多白骨。

問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黃昏塞北無人煙,鬼哭啾啾聲沸天。

無罪見誅功不賞,孤魂流落此城邊。

  當昔秦王按劍起,諸侯膝行不敢視。

富國強兵二十年,筑怨興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

一朝禍起蕭墻內,渭水咸陽不復都。

長城有關資料

詩歌:長城詩選 長城 羅鄴 當時無德御乾坤,廣筑徒勞萬古存。

謾役生民防極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璣旋見陪陵寢,社稷何曾保子孫。

降虜至今猶自說,冤聲夜夜傍城根。

長城 胡曾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長城 汪遵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長城 蘇拯 嬴氏設防胡,幘沙筑冤壘。

蒙公取勛名,豈算生民死。

運畚力不禁,碎身砂磧里。

黔黎欲半空,長城舂未已。

皇天潛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萬雉崩,不盡數行淚。

自古進身者,本非陷物致。

當時文德修,不到三世地。

贈長城庾將軍 李頻 初年三十拜將軍,近代英雄獨未聞。

向國報恩心比石,辭天作鎮氣凌云。

逆風走馬貂裘卷,望塞懸弧雁陣分。

定擁節麾從此去,安西大破犬戎群。

長城 鮑溶 蒙公虜生人,北筑秦氏冤。

禍興蕭墻內,萬里防禍根。

城成六國亡,宮闕啟千門。

生人半為土,何用空中原。

奈何家天下,骨肉尚無恩。

投沙擁海水,安得久不翻。

乘高慘人魂,寒日易黃昏。

枯骨貫朽鐵,砂中如有言。

萬古驪山下,徒悲野火燔 度關山 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關雪復平。

危樓緣廣漠,古竇傍長城。

拂劍金星出,彎弧玉羽鳴。

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

塞下曲 李益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

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

當今圣天子,不戰四夷平。

登萬里長城(二首) 康有為 秦時樓堞漢時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于峰上云漢,連天萬里壓幽并。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作者康有為(1858—1927),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世稱“南海先生”。

清末維新運動領袖,變法失敗后逃亡國外,轉為保皇派。

早期詩歌能反映現實,風格雄渾,富有愛國激情。

光緒十四年(1888),康有為進京應試落第,夏歷八月單騎游居庸關萬里長城,寫下了這兩首詩(《康有為年譜》)。

詩中著意描繪了莽莽群山、巍巍長城的壯闊景象。

前詩結句,稱頌秦始皇筑長城乃驚人壯舉,這在文人古詩中,實屬少見。

面對巍峨長城,自然使人憶及抵御外侮,而當時中國卻正被列強四面蠶食。

后詩尾句“百萬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正表現了作者當時這方面的復雜而悲涼心境。

長城歌 馬徇 這是一首全面描寫長城、肯定長城的長詩。

作者馬恂(1792~ 1865)是河北遷安人,字瑟臣,清道光八年 (1828)進士,曾掌錦州凌川書院。

自嘉慶十三年(1809)始撰《此中語》,每年一卷,直至同治三年(1865)止,共著五十六卷。

此詩共82句,是古代最長的一首長城七言詩。

詩歌開頭便提出對秦代修筑萬里長城的看法,“長城筑怨秦不知,崇墉萬古長嶷嶷。

長城備邊秦不及,狐鳴蛇斷群雄馳。

”借用秦人的話批駁秦筑長城是勞民的說法:“非秦誰使長城起”,“民筑長城且緩死”,“亭障羅列百萬兵,牧馬無人七百里。

英雄舉事必無窮,害在一時利萬紀”。

指出后代正是因為失去了前代長城護衛的地域,才又促發了再筑長城的舉動:“渝關險隳勇將怯,燕云地失雄圖亡。

遂今后代逞豪駿,百樓萬雉營修忙”。

詩人以考古學家的姿態正確地指出:“敵臺千里少保戚(明代戚繼光創建敵臺),馬池再筑三目楊 (明代楊一清修長城再筑花馬池城)”。

并對雄偉的長城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述:“烽堠櫓棚分向背,高高下下皆珠聯。

連云岌上瓴?S,抵谷委折窮淵泉。

迤邐列戍轉蝸殼,星羅棋置黃云巔。

西北環抱燭龍脊,東南填壓共工肩。

關峻但聞通流水,勢險直欲遏飛鳶。

”詩人對長城和秦修長城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在長城內外同屬一家的情況下,長城作為一種象征,和巍峨的高山一樣,在大同世界里永世長存:“唯見長城匹練紓,翠屏九曲疊云際。

長城磊磊山峨峨,天下大同億億世。

”這樣把長城看作偉大建筑和中國歷史的載體而加以歌頌的詩歌,在古詩中還是絕無僅有的。

出嘉峪關感賦二首 林則徐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f峭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于占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東西尉侯往來通,博望星槎笑鑿空。

塞下傳笳歌敕勒,樓頭倚劍接崆峒。

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

除是盧龍山海險,東南誰比此關雄! 作者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清朝大臣,著名民族英雄。

1842年l0只,作者被遣戍新疆伊犁抵嘉峪關,賦詩四首。

此即其中兩首。

詩中全方位多角度描繪了嘉峪關景象。

“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0n峭摩肩立”,見其雄闊險峻;“樓頭倚劍接崆峒”,“古戍盤雕大漠風”,見其威嚴雄壯;“秦樹”、“隴云”、“天山”、“崆峒”、“瀚海”,既勾畫出了嘉峪關的重要地理位置,又見其雄闊磅礴。

兩詩末尾分別以崤函與山海關做映襯,更突出了嘉峪關的雄偉高峻。

而后詩中的占吏傳說與風俗人情點染,又賦嘉峪關以瑰麗迷人色彩。

兩濤堪稱萬里長城嘉峪關的一幅風光景物畫。

氣勢磅礴,雄渾壯麗,極富審美價值。

長城嶺歌 孤光倒空天有腳,龍泉關頭炮車落。

旌竿曳云頹不高,獰飆攫人大雪作。

行人帕首弓在腰,霹靂脫手饑鴟號。

草間狐兔不敢出,馬蹄直上坡 高。

清時萬落通諸夏,老兵吹笛長城下。

抵角常閑龍武軍,窺垣不見烏孫馬。

翻憶修關列格初,指墮層冰骨填野。

溪谷風悲凍更豪,猶哭前朝筑邊者。

雁門雞鹿黃云屯,射虎川北驚蒿翻。

黃沙莽莽塞窮漠,天低日落炎輪奔。

子城縱目豁懷抱,坐收萬幕歸中原。

野闊天寒靜刁斗,時聞野獸呼其群。

是時大石垂空走,驅飆夜搗長城口。

舉頭觸關關不開,倒掣千山作牛吼。

孤涂入詩獻鷹馬,于軒老上今陪君。

即如此關闌干刻畫形空存,殺人善戰胡足云。

安得生炙黃羊一杯酒,與爾射獐逐鹿老作藍田叟。

作者夢麟字文子,西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

乾隆十年(1745)進士,歷任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

有《大谷山堂集》。

這是一首含蘊豐富的長城詩。

詩以大寫意的筆觸,著重描繪了長城嶺(在山西五臺縣東北)一帶野闊嶺峻、關隘危峙,一派荒蠻肅殺的景象。

此外,詩中既描畫了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又描述了悠哉閑哉的和平景況;既憶寫并渲染了筑邊者的深重苦難,又抒寫廠作者“萬幕歸中原”的心愿;既有對“殺人善戰”的否定批判,又有功成身退的心志剖白。

全詩宛如一幅長城歷史畫卷,雄渾深邃,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康熙帝長城詩 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夸。

當時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

錄自《畿輔通志》。

又題為《蒙恬所筑長城》,作者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即清圣祖,年號康熙。

八歲即位,是一位較有見識與作為的封建皇帝。

曾組織編纂《全唐詩》、《佩文韻府》、《字典》。

作為封建皇帝,對歷代修筑長城做出完全否定,是本詩的突出特點。

詩中先總述了秦始皇后歷代君王的所為:“紛紛調發”苦心經營,修筑長城以保天下。

結句以江山易主的事實,對其做出了強有力的否定與辛辣嘲諷。

從而揭出詩旨:修筑長城只會勞民傷財,于事并無所補。

其中并隱含了“治國在德不在險”的政治思想。

作者的這種認識與態度,與其原為塞外少數民族而入主中原的特點,當然有著直接聯系。

朔塞歌二首 湯顯祖 白道徐流過五重,青春繡甲隱蒙茸,歸驄莫緩游鄉口,噪鵲長看小喜峰。

盤山秋影掛盧龍,別遭烽煙入喜峰,但得轅門能拜將,邊墻何用兩三重”。

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的這二首別具一格的詩作,其一以優美的筆調描繪了明代薊鎮東部長城的景象,風格明快清新。

另一首詩作表達了作者認為應重用將才的治國主張。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別署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

萬歷十一年進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后為遂昌知縣,萬歷二十六年被劾歸里,專心著述,其中《牡丹亭還魂記》最負盛名。

并有詩文集《玉茗堂全集》。

山海關城樓 戚繼光 樓前風物隔遼西,日暮憑欄望欲迷。

禹貢萬年歸紫極,秦城千里靜雕題。

蓬瀛只在滄波外,宮殿曉瞻北斗齊。

為問青牛能復度?愿從仙吏授刀圭。

作者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于山東濟寧。

從1567年起,鎮守薊州16年,為加強北部邊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詩是戚繼光登臨山海關東門城樓(鎮東樓)的即景抒懷之作。

首聯寫憑欄所見:暮色蒼蒼,風物迷茫;對朝廷決策的困惑與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之情,融于其中。

頷聯振起,寫對天下一統;邊境安寧的信念,足見一代名將胸襟。

頸聯復歸現實寫作者境況:鄉關遠阻滄波外,仙宮可望不可及,進退失據。

尾聯化用老子青牛出函谷關的典故,委婉表達了功成身退的境界。

在暮色雄關的映襯下,詩人那起伏跌宕的情懷,更見深沉凝重。

九日登長城關樓 王瓊 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這是一首由修筑長城的將領寫的長城詩,作者王瓊,字德華,山西太原府人,成化二十年進士。

嘉靖八年以兵部尚書總制軍務至寧夏,創深溝高壘及北長城,著有《漕河圖志》、《北邊事跡》、《西番事跡》等。

詩作首先描述了作者于重陽節登上花馬池營東頭的長城關關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并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軍中不用再森嚴戒備的消息,來襯托修筑長城的作用和意義。

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也是不多見的。

邊詞 徐渭 十八盤山去路賒,順川流水落天涯。

真憑一堵邊墻土,畫去乾坤作兩家? 這是一首如畫的長城詩。

作者徐渭 (1521~1593)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明代著名畫家,一代宗師。

讀這首詩就如同閱一幅畫,意境優美而深遠。

詩人在后二句用反問的方式點出了詩的本意,一個真理:長城內外,本是一家。

喜峰口歌 許有壬 兒寒解衣重撫摩,兒饑推食孰忍呵。

長成與國遠負戈,一去不返當如何。

去時云戍東北鄙,直出榆關度遼水。

白頭老翁形影俱,豈憚山川千萬里。

天教此地適相逢,父曰從天墜吾子。

笑疲樂極俱殞身,誰謂情鐘遽如此。

官家開邊方未已,同生又別寧同死。

山云漠漠風颼颼,山頭雙冢知幾秋。

當時不忍一朝喜,今日翻成千載愁。

猶勝貞女化為石,終古孤身雙不得。

清江寒影日悠悠,行人一去無消息。

作者許有壬(1287~1364),元代詩人,字可用,湯陰(今屬河南)人。

仁宗延祜二年(1315)進士,官至集賢殿大學士,有政績。

著有《至正集》。

這是一首構思奇巧的長城詩。

主旨是控訴“官家開邊方未已”的貪暴,展示人民為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難。

原詩有序曰:“俗為父求子而逢之于此,猶望夫之有石也。

雖莫究其年代名氏,而其言有足感人者,故作詩以記之。

”詩歌敘寫了喜逢口的這一故事傳說:孤苦老翁不憚山川千萬里,終于尋到了遠戍,長城的兒子,誰知“笑疲樂極”,父子竟雙雙殞命,不勝悔恨。

繼之化用《太平御覽》載“望夫石”故事以自慰:“貞女化為石,終古孤身雙不得”;父子雙冢卻能同聚山頭,豈不幸運!全詩明寫“喜逢”,實寫“死別”;明寫寬慰自解,實寫悲極無奈。

這一寓悲于喜的巧妙構思,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強化了主旨。

飲馬長城窟行 鄭震 飲馬長城窟,不見征人骨。

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

誰知征人心,怨殺秦至今。

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

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

古來無井飲,赍帶糧盡干。

自從征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

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里關。

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里誰能比。

這是一首肯定長城的詩作。

作者鄭震 (1199~1262)南宋詩人,字叔起,號菊山,福建連江人。

詩歌以飲馬長城窟引出歷代征人對秦始皇的怨恨,以質樸的語言描繪了長城寒冷荒涼的景象,反襯出征人開掘長城窟的功績,并把秦始皇和長城分開來評價,這是很有辯證觀點的,因而在眾多的長城詩作中顯現出其特有的價值。

古長城 李愈 秦筑萬里城,保祚迄蟠際。

阿房赤炬炎,亡秦維二世。

勿謂約 愚,千秋資控制。

作者李愈(1135~1206),字景韓,絳州正平(今山西新絳)人。

正隆五年(1120)詞賦進士。

著有《狂愚集》二十卷。

這是一首頌揚秦筑長城的文人詩。

詩中把秦之速亡歸罪于二世,而稱頌“秦筑萬里城,”“千秋資控制。

”觀點新穎,別樹一幟。

究其原因,當與北宋覆滅在即的現實,有著直接聯系;此詩并非純為論史而作。

杞梁妻 貫休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筑長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錄自《全唐詩》十二函三冊)作者貫休(832—912),晚唐詩僧、畫家。

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

明楊慎《升庵詩話》稱其“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

輯有《禪月集》。

這是一篇徹底否定秦筑長城的文人詩,也是一篇把孟姜女與秦始皇相聯系的長城詩。

詩先總述了秦筑長城的暴虐:不僅造成天下財力枯竭,而且使孤兒寡母遍域中。

長城無異是用億兆生民的血肉和土筑成。

繼之以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點染,使詩富有了浪漫主義色彩,強化了詩的主旨。

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高適 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

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此詩是對王之渙《涼州詞》的酬和之作 (岑仲勉《唐人行第錄》)。

作者高適(7027~ 765)字達夫,渤海??(今河北景縣)人,盛唐邊塞詩人,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

詩風粗獷豪放,古樸深沉。

有《高常侍詩集》流傳。

詩開篇寫景:關山逶迤,月浮云海,羌笛悠悠。

雄渾而迷茫的景畫中,融含了凄愴愁苦之情。

繼之以設問宕開一筆以蓄勢,然后以哀怨凄婉的“梅花落”曲隨風播蕩、彌漫關山的景語抒情(著意點出“一夜”與“滿”),極寫愁情的廣與濃。

戍卒生活的艱辛與鄉關之愁,以及作者的同情心懷,盡在此深切感人的不言之中。

詩的意境凄愴而不失雄渾,氣韻悲涼卻不無豪壯。

既見盛唐“昂揚奮發”的時代精神,詩人粗獷豪放的詩風,又可透見當時長城關塞的風情。

《全唐詩》中,此詩又題為《塞上聽吹笛》,字句與此多有不同: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長城謠 民歌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 這是秦漢時流行的一首民謠(《漢書?賈捐之傳》),也是至今所見最早批判秦筑長城的詩篇,存于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引楊泉《物理論》中。

《水經注》載:“始皇二十四年,秦使太子扶蘇與蒙恬筑長城,起自臨洮,至于碣石。

東及遼海,西并陰山,凡萬余里。

民怨勞苦,故楊泉《物理論》曰:‘秦筑長城,死者相屬。

’”正揭示了此詩的主旨。

這首民謠的突出表現特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

前兩句彼此對比,合之與重男輕女的社會傳統心理,又暗中形成對比。

后兩句以巍巍長城與尸骸相支柱的形象對比,既揭示了社會心理扭曲的原因,同時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深化了詩的主旨。

此詩不僅開啟了歷代吟詠長城的先聲,而且對后世詩人的創作,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陳琳、杜甫、白居易以及元代戴良等,都曾從中汲取藝術營養。

飲馬長城窟行 王翰 長安少年無遠圖,一生惟羨執金吾。

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馬西擊長城胡。

胡沙獵獵吹人面,漢虜相逢不相見。

遙聞鼙鼓動地來,傳道單于夜猶戰。

此時顧恩寧顧身,為君一行摧萬人。

壯士揮戈回白日,單于濺血染朱輪。

歸來飲馬長城窟,長城道傍多白骨。

問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

黃昏塞北無人煙,鬼哭啾啾聲沸天。

無罪見誅功不賞,孤魂流落此城邊。

當昔秦王按劍起,諸侯膝行不敢視。

富國強兵二十年,筑怨興徭九千里。

秦王筑城何太愚,天實亡秦非北胡。

一朝禍起蕭墻內,渭水咸陽不復都。

46853
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取福利

微信掃碼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网站 |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字幕网 | 91精品入口蜜桃 | 日韩成人不卡 | 在线久草 | 九九久久久 | 久国久产久精永久网页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韩国电影久久 |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 |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a色戒 | 中文字幕第15页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乱码 | 国产最新视频在线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国内亚洲精 | 成人日韩 | 在线免费av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久久水蜜桃|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 91嫩草在线| 免费黄色片视频网站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色综合一区 | 国产一区 | 久草一级|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a∨在线观看 | 久精品在线 | 免费看的毛片 | 在线欧美视频 | 国产区在线 | 一区影院| 91视频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 免费特黄视频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