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養生有什么禁忌_小滿如何正確養生在小滿的這段時間里面,我們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滿養生有什么禁忌【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1】小滿養生有什么禁忌
1.著裝涼快勿當風
小滿時節天氣逐漸炎熱,衣著更應簡單涼爽,才有利于汗液和熱量的疏散。此時最好選擇純棉布料,因為棉料更容易吸收人體汗液。
有些人喜歡在大量出汗后背對空調或風扇,從養生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是極為不當的。因為大量出汗時毛孔放大,背對空調或風扇會導致寒邪之風從風池穴等穴位迅速進入人體。長此以往,濕邪之氣累積過多就會造成頭痛、頭暈等癥狀。夏季若是一定要使用空調,溫度建議不應低于24℃。
2.晚睡早起加午睡
由于夏天白天長夜晚短,人們逐漸養成晚睡早起的習慣。而且夏季中午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且食欲不振,同時午飯后胃腸的血液供應量增加,供應到大腦的血液就相對減少,人們總是覺得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所以午飯后進行午睡是一個良好的補眠方法。
3.飲食養生要注意
小滿時節,飲食上宜以清淡飲食為主,經常吃有清熱利濕功效的食物,例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西瓜等。此時節忌諱吃肥甘厚味的食物。
4.冬病夏治是關鍵
夏天的時候,冬季的積寒會躲在膀胱經和關節處,容易被趕出來。中醫提倡“冬病夏治”,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來治療某些寒性疾病,從而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祛除寒疾的關鍵是要內服偏溫熱的飲食同時外散風寒。
可以說,夏天賜給了我們排除寒氣的自然療法。在夏季要讓身體盡量順應自然的規律,減少吹空調和吃冷飲的頻率。空調吹出的冷氣會從皮毛侵入人體,冷飲也會從腸胃而入,這樣是不利于排除寒氣的。此時多喝溫水,適當運動出汗,才可以幫助您治療寒疾。
5.多喝粥湯忌生冷
此時節開始,大家會感覺出汗多,體內水分流失多,人體的消化功能變差。而在我們常吃的食物中,湯粥類既富于營養又最容易消化因此,小滿時節除了飲食清淡外,還應該多喝粥、多飲湯。
小滿節氣后由于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冷凍西瓜,冰激凌等來解暑。雖然能享受暫時的清爽,但卻給脾胃造成極大負擔。人體胃腸溫度一般為36℃,而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食物一般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刺激,就容易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夏季貪涼易致體內寒濕加重,出現痘痘或臉色蒼白。
【篇2】小滿養生有什么禁忌
1.吃好食
莼菜甘、寒,多汁多液,極補胃陰,勝在補陰而不助濕礙脾,與石斛類似,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鯽魚味甘、性平,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鯽魚補虛,諸無所忌。鮮莼菜與鮮鯽魚做羹食用(不要太咸),是夏日涼補的佳品,更對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消化系統疾病有所助益。
推薦一個自釀桑葚酒的方法。材料:桑葚、米酒、冰糖。做法:1、桑葚洗凈晾干水分,玻璃瓶洗凈消毒晾干,桑葚放進瓶子里;2、放上冰糖,加滿酒沒過桑葚,密封好口放置陰涼通風處。3個月后即可過濾飲用啦。酒最好用純米酒哦!
《滇南本草》載,桑葚“益肝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隨息居飲食譜》也說,桑葚能“滋肝腎、充血液、祛風濕、健步履、息虛風、清虛火”。說白了,就是補肝血、滋腎陰,對須發早白、耳鳴耳聾、失眠、病后血虛、未老先衰等肝腎虧虛的癥狀是有補益的。
2.練好功
《遵生八箋》中說:“運主少陽三氣。時配手厥陰心包絡風木。坐功:每日寅、卯時,正坐,一手舉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治病:肺腑蘊滯邪毒,胸脅支滿,心中儋儋大動,面赤,鼻赤,目黃,心煩作痛,掌中熱,諸痛。”
具體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托舉,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可治肺臟邪毒積滯引起胸脅漲滿、心顫心慌、面紅鼻赤,眼珠發黃、心煩心痛,掌心發熱等病癥。
3.多拍“窩”
天熱人也好煩躁,光靠說“你要心情好”“不能發脾氣”也是不行的。不過人身上就有幾個出氣口,也好記,忙碌―天后多拍打拍打身體各處的“窩”,也可幫助解熱去火。
腋窩:俗稱“胳肢窩”,這里有個穴位叫極泉,位于腋窩頂點有脈搏的地方。左手上舉,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這樣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腘窩:在膝關節的后方。如果有中暑跡象,拍打腘窩,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不斷地拍打腘窩處,反復拍打100-200次。
4.要午休
小滿時節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晚間睡眠不足,人體經過一個上午的勞動和工作,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所以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關鍵作用。
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但不宜過長,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學習,因為這時腦部供血量不足,會出現短暫的腦功能性紊亂,使人感到頭昏腦脹,因此,午睡醒后最好靜躺10分鐘后再起床。
【篇3】小滿養生有什么禁忌
小滿節氣正值五月下旬,氣溫明顯增高,如若貪涼臥睡必將引發風濕癥、濕性皮膚病等疾病。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我們要特別提出“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點。
由于小滿節氣是皮膚病的高發期,按未病先防的養生觀,我們重點講講“風疹” 的防治。《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古代醫家對此病早已有所認識。
“風疹”的病因病機不外乎三點:一,濕郁肌膚,復感風熱或風寒,與濕相博,郁于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二,由于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毛腠理之間而來;三,與身體素質有關,吃魚、蝦、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郁于肌膚發為本病。
風疹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病迅速,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塊成片,或呈丘疹樣,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膚異常瘙癢,隨氣候冷熱而減輕或加劇。當我們了解了發病的機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預防和治療。
一般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三型:
(一)風熱證 其疹色紅赤,癢甚,遇熱加重,脈見浮數,此為感受風熱之邪;
(二)風濕證 皮疹色白或微紅,兼有身重,脈見浮緩,身受風濕之邪郁于肌膚:
(三)胃腸積熱證 疹色紅赤,兼見脘腹疼痛,大便秘結或泄瀉,脈多見數風疹色紅為熱,腹痛便秘為腑氣不通,胃腸積熱之征。在治療上應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
飲食調養上對各種類似的皮膚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
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
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