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羊群走路靠頭羊】做事有領頭人。李季《王貴與李香 香》:“羊群走路靠頭羊,陜北起了共產黨。”
【第2句】:【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謂有話直說,或學舌,并無真意。 臺灣李敖《李登輝的假面具》:“李根本不懂這首詩是什么意 思,只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亂背一通而已。”
【第3句】:石頭棒槌灌米湯——滴水不進
【第4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釋義: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我和他從小耳鬢廝磨長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曉得。”
【第5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6句】:【有錢好辦事,家寬出賢人】(諺)賢人:行善積德的人。人有了錢,什么事情都好辦;家資富裕,行善積德的事就容易做出。指居家處世,離不了錢。
【第7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8句】:【金銀不露臉】見“財不露白”。
【第9句】:【好馬比君子】(諺)比:比得上。 指好的馬性情溫馴,通人性。
【第10句】:【好意反成惡意】(慣)指以善心待人,卻被人誤解為歹意。
【第11句】:石頭縫里的荊疙瘩——根子硬
【第12句】:【自己的墳還哭不過來呢】清明有上墳哭親的習俗。借指 自己事情忙不過來,管不了別人。成語:自顧不暇。從維熙 《泥濘》:“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自己的墳頭還哭不過 來哪,還有心思去哭別人的墳頭,活見鬼。”
【第13句】:【狐貍尾巴露出來了】(慣)民間故事說,狐貍修煉成精后,能變為人形,但尾巴卻變不了,常常會露出來。比喻露出了本來面目或暴露了事情真相。
【第14句】:【將相本無種】將相不是血統決定的,是人奮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將相本無種,小賊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為什么不能做將軍?”
【第15句】:鐵人生銹——害自身
【第16句】:【人不住手,馬不停蹄】一刻不停,繼續前進。又指忙碌。 住手,也說:歇腳。明代《西游記》:“師徒們人不住手,馬不 停蹄,又行了一日一夜,卻又天色晚矣。”
【第17句】:【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諺)指在家生活靠父母操心,出門辦事靠朋友幫忙照應。 也作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家投爹娘,出門投朋友。
【第18句】:【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壞事容易 被人傳述。類似的:好事不惹眼,壞事直關心。明代《西游 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
【第19句】:【林沖打洪教頭——后發制人】(歇)林沖:《水滸傳》中人物,綽號豹子頭,武藝高強,他在柴進莊上作客時,因洪教頭再三挑戰,被迫與之比武,他讓洪教頭先動手,然后利用對方破綻將其打倒在地。 指讓對方先動手,然后加以反擊,制服對方。
【第20句】:老鴰站樹梢——呱呱叫
【第21句】:放學后,我總喜歡玩打仗。為了這個,常有同學到我家告狀。媽媽說:“你爸爸說過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紅白蘿卜還有個心呢!”(河北·邯鄲)
【第22句】:八仙桌上放盞燈——明擺著
【第23句】:爸爸是中學教師。一次,他和學生們談起了“團結友愛”這個話題,大哥哥大姐姐有的說“團結就是力量”,有的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還有的說“眾人劃槳開大船”……爸爸笑了,邊點頭邊說:“水里魚多掀大浪,岸上人多有力量啊!”(四川·宣漢)
【第24句】:我遇到一個生字去問叔叔,叔叔說:“我可連一天圣人的罵也沒挨過,只認識扁擔那么長個‘一’字。”(安徽·利辛)
【第25句】:【狗尿苔長在金鑾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種生長在潮濕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視。指人生長在優越的環境里。
【第26句】:【顯露頭角】見“露頭角”。
【第27句】:【刀尖上過日子】(慣)形容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生活。 也作“在刀子刃上過日月”。
【第28句】:蝎子打呵欠——毒氣沖天
【第29句】:【水是土地的血液】釋義:沒有水,土地就不能長莊稼。例句:沙比爾望著這有水便可以變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離不開水,好漢離不得群。”
【第30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31句】:【抓著葫蘆當瓢打】釋義: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責罰錯了對象。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帶頭起哄?冤有頭,債有主,我抓著葫蘆當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32句】:塑料壺灌香油——保險
【第33句】:【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慣)比喻同甘共苦。
【第34句】:【聾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聾子聽不見炮仗聲,只看見炮仗爆炸時炸散了。散:本讀san,轉讀san。指散伙了。 也作“聾子放炮竹——散伙”。
【第35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36句】:【叫化子打狗——邊走邊打】(歇)本指邊打邊脫身,轉指在走動或運動中打擊敵人。
【第37句】:爸爸是教師。前天,我在他抽屜里發現一張榮譽證書,是今年教師節市政府剛發的。我拿起就跑,在爺爺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評了我,他說:“花開不是為了凋謝,而是為了結果;結果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奉獻。”(河南·項城)
【第38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諺)上梁:房屋建筑的主梁。下梁:主梁下面的分支短梁。上梁如果不端正,下梁必定歪斜。比喻上層人物做事失體,下屬勢必效尤。 也作上梁不正下梁差。 上梁不正,下梁參差。參差:不齊整。
【第39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40句】:狗叼豬尿泡——空歡喜
【第41句】:【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諺)指人不怕有私心雜念,甚至是邪念,只怕覺醒太遲,制止不住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42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43句】:毛驢下騾子——變了種
【第44句】:【胳膊擰不過大腿】(諺)胳膊細長,大腿粗壯,胳膊無力扭過大腿。 比喻弱勢者拗不過強勢者。 也作胳膊扭不過大腿。 胳膊肘彎不過大腿。
【第45句】:【說東就東,說西就西】(慣)指說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毫不含糊。
【第46句】:【相命若會準,世上無窮人】(諺)相命:根據人的生辰八字來卜前途吉兇的方技。如果相命很準,確實能使人趨吉避兇,那世上就沒有不幸的人了。指相命算卦之類,盡是騙人的。
【第47句】:【破罐子破摔】摔電是破,不摔也是破。謂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愛惜。成語:自暴自棄。周立波《暴風驟雨》:“娘們走 道以后,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 想學好了。”
【第48句】:【打破砂鍋問到底】流傳在民間的這句俗語,用來形容十分認真的態度,一心要把事情弄個明白。 “打破砂鍋問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鍋即用含沙的泥燒制成的鍋,多為人們用作熬制中藥或冬季煨燙火鍋的器具。這種鍋稍不小心極易破碎,據說,藥熬好后;從火上取下來不能馬七往木頭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會裂到底。實際上是打破砂鍋“紋”到底,變成了漏鍋。因為裂紋的“紋”同“問”諧音,后來就變成了“問到底”了。
【第49句】:【斷橋】杭州西湖美名揚天下,到過西湖的人都要到“斷橋”一游,結果“斷橋不斷”。關于斷橋的得名眾說紛紜:有人說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有人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故名斷橋。還有人說是冬日雪霽,古石橋上陽面冰雪消融,陰面依然玉砌銀鋪,從葛嶺遠眺,橋與堤似斷非斷,故名“斷橋殘雪”。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古時候橋畔住著一對以釀酒為生的段姓夫婦,他們將西湖上的小木橋改造成為一座高高的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橋斷了。鄉親父老為紀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后來,因“段”與“斷”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稱為“斷橋”。
【第50句】:【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諺)饑餓能使人增長見識,窮困能使人變得聰明。指忍饑受餓的貧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華智慧。
【第51句】:【扯著耳朵腮幫子動】關系密切,互相牽連。《小說月報》 (1982,4):“他們是被看成大公無私者,與任何一個農民都 沒有扯著耳朵腮動彈的瓜葛,他們吃的是商品糧,年景豐歉 無所謂,鐵飯碗照端。”
【第52句】:【上有老,下有小】(慣)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兒女要撫育。指家里有負擔,有拖累。
【第53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帶
【第54句】:【瓜兒戀秧,孩兒戀娘】(諺)就像瓜離不開瓜蔓一樣,孩子離不開生身的娘親。指孩子離不開娘親是天性。也借指游子戀著故土完全出于真情。
【第55句】:【占鰲頭】(慣)鰲頭:皇宮大殿前石階上鐫刻的巨鰲的頭,科舉時代進土復榜時第一名(狀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稱中狀元為占鰲頭。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獨占鰲頭”。
【第56句】:【 冤有頭,債有主】各有當事人,與別人無關。茅盾《子 夜》:“你發瘋了么?不干你的事,冤有頭,債有主。到后面 去吧!不許亂跑。”
【第57句】:【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慣)形容聲勢浩大,發展迅速。
【第58句】:【留一手】(慣)指不是全部拿出來,而是有所保留。
【第59句】:表弟做數學作業時“偷工減料”,叔叔嚴肅地批評他:“人常說‘豐收沒有巧,多鋤幾遍草’,學知識更來不得半點虛假。”(廣東·龍門)
【第60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釋義: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例句:風里雨里,酸甜苦辣,這些年總算熬過來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還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說的那樣: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第61句】:【老君爺叫蛇咬——法盡了】見“太上老君叫蛇咬——法盡了”。
【第62句】:刺猬鉆進蒺藜窩——針鋒相對
【第63句】:云里伸拳頭——露一手
【第64句】:驢子拉磨——跑不出這個圈;走的老道兒;兜圈子
【第65句】:小軍的鉛筆斷了,順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結果弄得一團糟。媽媽走上前說:“鐮刀不能砍大樹,斧頭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規矩。”(湖南·長沙)
【第66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見“疑則勿任,任則勿疑”。
【第67句】:【屬爆竹的——點火就響】(歇)人像是有爆竹的屬性,一點火就爆炸。形容人性子急躁,遇事容易發火。 也作“屬炮仗的——一點就響”。
【第68句】:【醫有醫德,藥有藥品】(諺)行醫有行醫的道德,藥物有藥物的品位。指醫生要以醫德為重,用藥要以藥效為準。
【第69句】:【舉白旗】在現代戰爭中,舉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國際慣例。它源自古代戰爭。在戰爭中使用白旗始于遠古,但當時白色旗幟代表要求進行談判先休戰,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談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持白旗的一方則派出軍使、號手、旗手和翻譯到對方指揮都會明談判條件和意圖。軍使從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把在戰爭中打出白旗轉認為是投降,后來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標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70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表示友好,對方不領情。《姑蘇煙水 集》:“就像幾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鎮上‘漂脫’一樣, 饒你頭等技藝,也只是‘俏眉眼做給瞎子看’。”
【第71句】:【襖子沒绱線——搞到夾層里去】(歇)襖子的里子邊上沒绱線,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進入夾層。比喻弄錯了或理解錯了。
【第72句】:濕柴燒炕——又冒煙又冒火
【第73句】:爸爸總是愛批評我飯前不洗手,而他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媽媽說:“我看你是烏鴉落在豬身上,不知道自己也黑。”(河南·正陽)
【第74句】:開云見日——迎光明
【第75句】:紅紅剛從學校回來,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個不停。旁邊的奶奶對嫂嫂說:“你和紅紅像反貼著的門神,孩子倒怪親的。”嫂嫂說:“籮筐糞杈,孬好一家唄!”(山西·平順)
【第76句】:仙姑思幾——心野了
【第77句】:【債多不愁,虱多不癢】見“虱子多了不怕咬”。
【第78句】:【 一個女兒吃兩家茶】謂輕易許諾兩家,互相矛盾,或腳踩 兩只船。或說:一個姑娘許兩個婆家。清代《孽海花》:“幸 虧英相羅士勃雷婉言謝絕,否則一個女兒受了兩家茶,不但 破壞垂成的和局,而且喪失大信。”
【第79句】:【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釋義:不經歷一番艱苦,就不能獲得美滿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禮別了小峰,到京會試,中了第二名會魁。
【第80句】:【草多不燒灶,虱多不壓秤】(諺)指野草再多也不能燒灶煮飯,虱子再多也增添不了人的體重。比喻無足輕重的人說話做事當不了家也作不了主。
【第81句】:【話里有文章】(慣)指話語里含有其他的意思。
【第82句】:我要去外婆家,卻把自行車借給了一位遠道的同學,只好到隔壁吳叔叔家去借。媽媽見了笑著說:“你啊,真是砍柴賣,買柴燒!”(江西·萍鄉)
【第83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第84句】:【為五斗米折腰】(慣)折腰:彎腰向人鞠躬。原指為了微薄的俸祿而侍奉上司,后也指為了些許小利而向人低頭。
【第85句】:【留尾巴】(慣)比喻事情沒有徹底得到解決,還留有問題。
【第86句】:【媒妁之言】現在,雖然提倡自由戀愛,但是還有很多人要經過別人介紹,特別是信息時代又出現了很多宅男宅女,癡迷網絡生活,缺少人際交流,所以,媒妁之言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消失。不過,媒妁之言不再是媒婆的專利,也有同事或親朋,或者婚介機構。婚姻需要媒妁之言,源自《孟子》:“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思就是若不等到爹娘開口,不經過媒人介紹,和自己喜歡的人私會,那么,爹娘和社會人七都會輕視她(他),認為是不遵守禮教。在那種禮教下,使得女性受盡委屈,只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子才從舊婚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第87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水劃行的船,非常快速。 進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水船一般容易。舊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88句】:【強龍壓不過地頭蛇】這一俗語比喻即使是強有力者,也難以對付盤踞當地的惡勢力。此典出自《西游記》第四十五回。孫悟空、沙僧、豬八戒一行,歷經千辛萬苦,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一天,路過車遲國,本要進見國王倒換關文,卻與國王的假國師發生了沖突。正當國王疑惑的時候,忽然殿前來了三四十名鄉佬,朝上磕頭道:“萬歲,今年整個春夏都無雨,莊稼受旱,特來啟奏,請哪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國王應允,并對悟空說:“你今遠來,冒犯國師,如你敢與國師賭勝求雨,勝了,饒你罪名,倒換關文,放你西去;不勝,就將汝等沙場典刑。”悟空笑著答應了。那位假國師原是虎力大仙,準備登壇求雨。孫悟空說道:“你也太自以為是了,對我這個遠方僧人一點也不謙讓,不過也難怪,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虎力大仙搶先一步,祈雨去了。孫悟空隨后施展威力,讓虎力大仙一敗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來了瓢潑大雨,為當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強龍不壓地頭蛇”,話雖那么說,只要正義在手,神龍沒有斗不過地頭蛇的。
【第89句】:手電筒沒泡兒——有眼無珠
【第90句】:【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諺)指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女兒當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緊俏、最短缺的搶手貨物,不愁賣不出去。
【第91句】:【深一腳,淺一腳】(慣)形容路面不平,走起來不平穩。 也作“深一步,淺一步”。
【第92句】:【長添燈草滿添油】做好充分準備。圖書:“如果她們得知 夏天縮短,秋天提前到來這一長期預報,就會在男人意料不 的時候,已經像長添燈草滿添油一樣,早做準備了。”
【第93句】:【人靠衣服馬靠鞍】(諺)人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備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指衣服對人體的形象美有極大的影響。 也作人的衣裳馬的鞍。 人是衣裝,馬是鞍裝。
【第94句】:貓兒抓老鼠——本能;祖傳秘方
【第95句】:拔了樁的籬笆——七倒八歪
【第96句】:【山上沒有不吃人的老虎】釋義:比喻同處一樣不良環境中,人也都一樣不好,無例外。例句:腰包都裝滿了,又說出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來,真叫人聽不下去。山上沒有不吃人的老虎,黃河里舀不出一碗清水來。
【第97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歇)韓信:西漢初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人,初屬項羽,后歸劉邦,被劉邦任為大將,后被封為楚王。 將:率領。韓信善于領兵作戰,兵越多,指揮越自如。后用來指越多越好。 也作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點兵——越多越好。 淮陰將兵——多多益善。
【第98句】:【老要顛狂少要穩】(諺)老年人貴在活潑歡快,性格開朗;年輕人貴在莊重踏實,行為穩健。指老年人不可死板,年輕人不可輕浮。
【第99句】:【和稀泥】(慣)比喻無原則地調解糾紛或解決矛盾。 也作“抹稀泥”。
上一篇:句句入心的俗語,寫進心坎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