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開天窗說亮話】表示說話明白直率。成語:開誠布公、 直言不諱。海外於梨華《尋》:“打開天窗說亮話,沒有我們, 哪有他這位美貌的妻子?”
【第2句】:妹妹放學回家,對媽媽說:“李紅的爸爸今天給她買了一只會叫會跑的玩具小狗熊,有趣極了。我也要!”媽媽說:“我不是給你買了一只小狗熊了嗎?你真是人心不滿百,做了皇帝想外國!”(注:此地方言讀“國”為guai。)(湖北·京山)
【第3句】:【官不大,僚不小】(慣)形容人職位雖不高,卻裝腔作勢,官氣十足。 也作“官兒不大,架子不小”。
【第4句】: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親詢問我時,我只說自己有理。母親批評我說:“別說了,誰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河南·鄧縣)
【第5句】:【破罐子破摔】(慣)比喻犯了錯誤而不想改正,任其發展。
【第6句】:【一竅通,百竅通】(諺)竅:竅門,事情的關鍵。指遇事能抓住關鍵與要害,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第7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釋義:各種東西容易學,但要精通冬種訣竅就難了。例句:“千般易學,千竅難通。李書記,恐怕你對這個道理不熟。”
【第8句】:中午吃魚,我比平時多吃了一碗飯。媽媽笑著說:“你真是聞到了魚腥,脹破了肚筋啊!”(安徽·蕪湖)
【第9句】:【居者無載,行者無埋】(諺)指居家的人不把東西裝在車上作遠行的準備,遠行的人也不會把財物埋藏起來作定居的準備。
【第10句】:【天子避醉漢】(諺)連皇帝也要躲開喝醉酒的人。指醉漢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第11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第12句】:【落個樹葉怕把腦袋砸碎】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第13句】:【 自家有病】自家知了解自己的弱點。魯迅《墳》:“但我以 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夠明白底細的。”
【第14句】:堵住籠子抓雞——穩拿
【第15句】:【人死如燈滅】(諺)指人一死,就像燈被吹滅一樣,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也作人死如燈滅,香燒一堆灰。 人死如燈滅,陰陽兩不接。
【第16句】:【叫板】“叫板”具有滋事或挑戰的意味。它源出有二。其中主流說法是“叫板”原為戲曲用語,指戲曲演員于道白之后、未唱之前,將道白的最后一句節奏化,使其有韻律,拖長抬高道白腔調,以便使伴奏開始,過渡到下面的唱腔上去。此外,用動作規定下面唱段的節奏,也叫“叫板”。“叫板”的方式有多種,或把道白末一字字音拖長,或用一個感嘆詞、語氣詞,或用笑聲、哭聲,或用一個特殊手勢、身段。“叫板”的念、做都要充滿感情,使演員和樂隊都要做好準備,充滿激情,故而引申為具有挑戰性。 “叫板”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古代民間有個游戲叫骨牌,四個人在一起打的,當一個人沒錢時,還可以多打一次,這時那個沒錢的人就會拍一下桌子,并且這次是由他說話,一般也稱作“叫板”。
【第17句】:倆獸醫抬死驢——沒治
【第18句】:蒼蠅跟屎殼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第19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為不好的人,不跟他們一般見識。例句:不過,話得往深處說,壞人盡管搖頭擺尾地得意,好人還得做好人!咱們得忍著點,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話吧?
【第20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21句】:【不會打仗不吃糧,不會唱歌不賣糖】釋義:既吃軍糧就得會打仗,既來賣糖就得會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領。例句:農婦:咦,你還會唱嗎?大學生丙:怎么能不會呢?常言道:“不會打仗不吃糧,不會唱歌不賣糖。”
【第22句】:【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諺)是甜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壞,不是憑嘴說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質決定的。
【第23句】:媽媽經常指導我修改作文,她說:“這作文嘛,開頭要像鳳頭一樣漂亮俊秀,中間要像豬肚飽滿充實,這結尾則要像豹尾結實有力。”(山西·晉城)
【第24句】:【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釋義:粗柳簸箕細柳斗:類似詩歌中的“起興”,無具體意義。指男兒長相不講俊丑。例句:驛丞道:“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變。常言道:‘粗柳簸箕細柳斗,世上誰見男兒丑?…
【第25句】:【交易不成仁義在】(諺)指縱然生意沒有成交,但彼此一定保持良好的關系,不要傷害感情。商場中買賣雙方常用的交際語。 也作“買賣不成仁義在”。
【第26句】:【人急辦不了好事,貓急逮不到耗子】(諺)人性急就辦不好事情,貓性急就逮不住老鼠。指做事必須克服急躁情緒,要有耐心。
【第27句】:【山雞不敢配鳳凰】(諺)山雞:野雞。鳳凰:古代傳說中百鳥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門望族。
【第28句】:半空點蠟燭——高明
【第29句】: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第30句】:天陰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葉在不緊不慢地拾掇著攤在箔上的棉花,她媽媽催促道:“小葉,快點啊,不要繡花繡朵的。”(山東·金鄉)
【第31句】:大刀斬小雞——小題大做
【第32句】:賣了兒子招女婿——顛倒著做
【第33句】:冬天的樹枝一一冷冰冰,硬邦邦
【第34句】:【百聞不如一見】(諺)聞:聽。指聽來的再多,也不如親眼一見真實可靠。 也作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百聞不如一見,百講不如一練。
【第35句】:【披麻救火——惹焰燒身】(歇)比喻自找禍害。
【第36句】:奶奶過生日了。吃飯的時候,爸爸夾了魚頭對奶奶說:“吃了魚頭,萬事不愁。”媽媽夾起了魚尾,對奶奶說:“吃了魚尾,順風順水。”我給奶奶夾了塊魚身放在她的盤里,說:“吃了魚身,萬象更新。”奶奶高興極了。(河北·易縣)
【第37句】:【調書擔】見“掉書袋”。
【第38句】:表姐找了個對象,沒過幾天,又吹了。媽媽說她是“東山看著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燒”。(山西·長治)
【第39句】:【倒栽蔥】(慣)比喻人頭朝下摔倒。
【第40句】:【黑云壓城城欲摧】釋義:摧:毀壞。比喻大兵壓境,局勢十分嚴重。這是李賀《雁門太守行》詩句。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對于爸爸的遭遇,她義憤填膺。但在這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危急關頭,這位沒有經過人世波折的姑娘,顯得一籌莫展,焦急異常。
【第41句】:戲臺上的夫妻——會兒的事
【第42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相互包庇。
【第43句】:墨斗魚下酒——沒刺兒可挑
【第44句】:【魯班門前掉大斧】(慣)魯班:也作魯般,古時著名的木匠。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 也作魯班門口掄斧頭。 魯班門口弄大斧。 魯班門前耍斧子。
【第45句】:【睜著眼跳黃河】(慣)比喻無可奈何地往死路上走。 也作睜著眼睛跳火坑。 睜著眼睛往火坑里跳。
【第46句】:【聽見拉拉蛄叫不敢種地】(慣)拉拉蛄:螻蛄的通稱,昆蟲,背部茶褐色,前足發達,適于掘土,生活在泥土里,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 形容人膽子小,聽到一點閑話,就不敢做事情了。 也作聽拉拉蛄叫,就甭種地了。 聽螻蛄叫就不種地了?
【第47句】:我寫作業有個毛病,喜歡彎著腰寫。媽媽看到后便對我說:“把腰挺直了,小心長大后變駝背老公公。”我急忙問:“為什么呀?”爸爸這時插話說道:“樹小扶直易,樹大扶直難嘛!”(安徽·安慶)
【第48句】:【身在曹營心在漢】“身在曹營心在漢”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對立的另一方。這一俗語源自《三國演義》。有兩處描寫。一處是關羽與劉備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準皇嫂),不得已與曹操約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劉備下落后允其團聚),暫棲曹營。曹操對關羽禮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賜爵祿企圖感化關羽。但關羽不為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當得知劉備下落后,掛印封金,不辭而別(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見),過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稱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第二處是徐庶進曹營一計不獻。徐庶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為劉備服務。曹操慕其才,屢招不致,遂用其母為質。徐庶是孝子,為保其母性命,無奈,只得投奔曹操。與劉備分別時,徐庶對劉備說:“請主公放心,庶不為曹獻一計。”果然,到曹營后終不獻一計。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趙云為救皇嫂(準皇嫂)與后主劉禪,孤身一人,七進七出曹營,身陷險境。徐庶怕趙云有失,遂終向曹操“獻一計”,對曹日:“丞相愛將,何不保住趙云性命,為閣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趙云,不要死子龍”。保全了趙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長坂坡”的好戲。
【第49句】:【 繩打細處斷】謂薄弱的環節容易突破。或說:千斤繩從 細處爛起。賈平凹《廢都》:“心想,怕鬼有鬼,繩從細處斷 了,這不僅給莊之蝶惹了事,自己一個臨時招聘人員還能在 雜志社干下去嗎?”
【第50句】:花大姐逛公園——花花世界
【第51句】:【吃人家飯,給人家干】在經濟上受人控制。或說:受人一 飯,聽人使喚/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馬烽西戎《呂梁英雄 傳》:“吃人家的飯,就給人家干。人家讓干啥還不是個干 啥。”
【第52句】:【英雄只怕病來磨】見“好漢就怕病來磨”。
【第53句】:媽媽不小心把飯撒了,爸爸正要說,就被媽媽笑著截住了:“大哥莫說二哥,臉上麻子一樣多。”(云南·大理)
【第54句】:【有千年產,沒千年主】(諺)有千百年不變的產業,卻沒有干百年不更換的主人。指財產是長久的,主人卻是會變換的。
【第55句】:半天云里掛口袋——裝風
【第56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慣)指不過如此,沒什么大不了。
【第57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58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奶奶說:“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59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60句】:【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第61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62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63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諺)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急于求成。
【第64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65句】:舊車斷了軸——破爛不堪
【第66句】:【惡人先告狀】做了壞事,反搶先誣賴別人。歐陽山《高干 大》:“總之,他實行了一句俗話:惡人先告狀。他逢人便說, 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67句】:【多得不如現得】(諺)多得:得利多多。沒有兌現的多得,不如現錢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錢,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68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69句】:【歪嘴和尚念不好經】謂有缺點,有毛病,做不好事情。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歪嘴和尚還能念出好經?銅鎖 這回,又上了他的當了。”
【第70句】:【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此語源于南宋羅泌撰《路史》,據載:大唐貞觀年間時逢盛世,萬國來朝,周圍的藩邦年年進貢,歲歲獻寶。當時,云南土司緬氏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異寶獻給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緬氏犯了躊躇。有個去過大唐的官員說:“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而羲之又很愛鵝,連帶太宗皇帝也有這個愛好。如果送只天鵝,必定會討大唐皇帝喜歡。緬氏一聽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潔白如玉的天鵝,連同另外一批珍寶,讓一個名叫緬伯高的官員擔負赴唐獻寶的重任。” 緬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這天,他們來到湖北沔陽湖邊,只見籠中的白天鵝張開嘴巴,喘息不止,顯出口渴難耐的樣子。緬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湖邊飲水。白天鵝見了清澈的湖水,不覺來了精神,轉眼就喝飽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飛上天空,緬伯高見狀大驚,急忙向前一撲,結果只抓到幾根羽毛,白天鵝卻不見了蹤影。緬伯高癡癡地望著手中的鵝毛,感到萬分焦急:繼續往長安走吧,卻丟了獻禮的珍寶;如果返回家鄉,必獲死罪無疑,不知怎么辦好。有個隨從勸緬伯高說:“不如拿這幾根鵝毛前往長安,雖然天鵝沒有送到,可我們的情誼到了,太宗皇帝是位開明君主,一定會體諒我們的苦衷,斷不會和我們計較!” 緬伯高聽后覺得有理,遂把幾根鵝毛用紅綾子包好,又在上面題詩一首:“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一行繼續東進,披星戴月,不辭艱辛,終于按期到了長安。唐太宗見到幾根潔白的鵝毛,又仔細讀了那首詩,不僅沒有怪罪這位遠路來的使者,反倒為他忠于職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動,重重地賞了緬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傳開來。
【第71句】:【一壺難裝兩樣酒】招待客人用同樣的酒,謂對人不能有 厚薄。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壺 咋還偏裝兩樣酒?自個兒的閨女媳婦不讓進,別人呢,倒讓 進了!”
【第72句】: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第73句】:【虎死留皮,人死留名】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74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75句】:【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見“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第76句】:【山小雀翻筋斗——賣弄花屁股】見“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
【第77句】:【十三點】“十三點”是用來貶斥傻里傻氣俗稱“傻帽”的人。此俗語原產上海,稱那些半瘋半癲者為“十三點”。此俗語所以稱為“十三點”,是因為玩麻將或其他游戲開始時拋色子比點大小用的。色子是用骨頭、木頭等制成的立體小方塊,六個面分別刻著一、二、三、四、五、六點。玩時一般將兩個色子拋起,落地后朝上的兩個面上的點數相加,相加后最大的點是十二點。顯然,十三點是不識數,傻帽啦!還有一說,“十三點”暗合一個“癡”字,癡字是十三劃,十三點自然就是呆癡之意。 “十三點”本來是女人喜用的貶斥他人的詞語,它既生動卻又抽象得莫名其妙。現在無論上海或其他地方,男女都可脫口而出,不再由女人專用了。
【第78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諺)關住門養老虎,養大的老虎會吃了主人。比喻庇護縱容邪惡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79句】:一天晚飯后,沒長頭發的凱凱來我家玩,我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取笑他。正在刷鍋的媽媽瞪了我一眼說:“說人前,笑人后,咕咚一聲跪到人家臉前頭。孩子,人生像一把蒺藜,誰都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地捋到頭,可千萬不要笑話別人啊!”(河南·孟州)
【第80句】:【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諺)卑:低下。天不說自己高,但自在高處;地不說自己低,但自在低處。借指人的高下自有公論,不在自夸或自貶。
【第81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82句】:【鐵路巡警——你管不著這一段】(歇)巡警:舊時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轄范圍,互不干涉。也指不該管的管不著。 也作鐵路警察擺手——管不著這一段。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83句】:【槍打出頭鳥】(諺)獵槍首先打著的,是那探出頭來的鳥。常比喻愛出風頭、愛帶頭首倡的人,最容易首先受打擊。
【第84句】:【吊胃口】(慣)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產生興趣或欲望。
【第85句】:【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諺)能寬恕人的地方盡量寬恕,能饒恕人的地方盡量饒恕。指為人處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對己嚴,對人寬。 也作“好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第86句】:打完水,爺爺讓我把桶送回家,我不樂意。爺爺捋著胡子說:“大人張張嘴,小孩跑跑腿嘛!”我只好把桶送回家了。(河南·濟源)
【第87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歇)指事物明擺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禿子頭上跑個虱——明擺著。 禿子腦瓜頂上的虱子——明擺著。
【第88句】:冰凌上跑馬——站不住腳
【第89句】:【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不怕餓死板凳】(慣)指家里只有單身一人。為對單身漢的諧謔語。
【第90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91句】:【量體裁衣,看菜吃飯】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第92句】:【囚人夢赦,渴人夢漿】(諺)赦:赦免。漿:湯水。囚犯常夢到自己被赦免釋放,口渴的人常夢到有湯水供自己喝。指心里想什么,就容易夢到什么。
【第93句】:【七月的荷花,一時鮮】釋義:比喻新鮮一時,不長久。例句:開春我就說:“供銷社是七月的荷花,一時鮮。”當時大家不信,現在該明白了,墻上畫馬不能騎,紙上畫餅不充饑,訂了供銷合同,也成廢紙。
【第94句】:西瓜落地——滾瓜爛熟
【第95句】:螃蟹滿地爬——到處橫行
【第96句】:爸爸最愛讀書看報,平時連字典都能看上半天。我對爸爸說:“您又不考學,讀那么認真干嗎?”爸爸說:“這叫書報為良友,知識自然有;鳥以羽毛為美,人以知識為榮嘛!”(吉林·汪精)
【第97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98句】:學校成立了“微機興趣小組”,我怕自己笨,不敢報名參加。爸爸知道了,鼓勵我說:“刀鈍石上磨,人笨努力學。只要你認真下苦功學,還有什么學不會的呢?”(江西·贛州)
【第99句】:小剛一邊擰玉米棒,一邊講故事,講到有趣時,不知不覺停下了手中的活兒。媽媽說:“怎么不擰了?口中講古,手里搖櫓嘛!”(重慶·巫山)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發朋友圈贊聲一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