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篇一
1、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一些主要關節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關節
3、知道關節的作用
4、認識關節類型中的鉸鏈關節、旋轉關節和球狀關節以及它們的活動形式
:
1、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2、認識一些關節的類型和運動方式
1.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方便用來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膠帶等物品;
2.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結構特點的某些物品,如鉸鏈關節——鉸鏈、旋轉關節——旋轉式門鎖等;
3、人體骨骼圖片、活動記錄單、人體關節圖片。
一、創設情景,認識關節
1、引導學生通過活動發現關節
師:同學們做過廣播體操嗎?(做過)那現在我們就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來做一節廣播體操。不過老師有一個要求:請大家注意觀察,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他們身體的哪些部位發生了彎曲、伸展?
(師喊著第一節廣播體操的節拍,講臺上的同學跟著節奏做,其他學生仔細觀察)
師:誰能說說做操的過程中這幾位同學他們身體的哪些部位發生了彎曲、伸展呢?
生自由回答
師:這些部位與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有什么共同特點?來,摸一摸,動一動,體會體會,小組同學相互說一說
學生活動,師參與。
師: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點?
生自由回答
2、提示關節名稱,明確關節的含義,認識關節
師:這些部位都是骨頭與骨頭連接的地方,知道我們把這樣的地方叫什么嗎?
指名生答
師:對,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就叫關節。那同學們猜一猜我們人體大約有多少
個關節呢?
生自由回答
師:人體有多少個關節呢?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體有300多個關節。這些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關節以某種方式連接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活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接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但是,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如跑步、游泳,及我們剛剛所做的體操等。這節課我們主要研究活動關節。
(板書課題:關節)
二、探究關節,研究關節的作用
1.知道身體上有很多關節。
(1)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知道身體上哪些部位有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呢?你能找出來嗎?
生自由回答
師:這些地方都是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嗎?
(引導學生發現有的同學找的位置不對,師指導學生將找錯的部位進行糾正)
(2)學生通過體驗活動找關節。
師:我們的身體哪些地方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呢?來,活動活動,找一找,看誰找的多。
學生活動,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教師在黑板上貼出人體外形圖。
師:哪里有關節?把你找到的關節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自由交流
師:哪位同學先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部位的關節?
學生予以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關節所在的部位,給關節起名字。學生匯報中說到六大關節時,教師隨機用紅色較大的標簽在人體圖相應關節位置處貼上標記,并板書出六大關節的名稱,用橫線將關節處與其名稱相聯。對其他關節,教師用紅色較小的標簽同樣貼上記號,只讓學生說出關節的名字,但不再標注名稱。盡情讓學生匯報,一直到學生不再匯報為止。
2.感知關節越多越靈活。
師:人體上有這么多的關節。這些關節對人體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
師:是啊,關節就是幫助人體做各種運動的。你知道人體上哪些地方的關節比較多?
生自由回答
師:大家都認為手上的關節比較多,你們知道有多少嗎?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師引領學生一起數手指關節,得出數目:共14個。)
師:我們手指上能數得出來的關節就有14個,怪不得我們的手這樣靈活,能幫助我們做許多事。這就更加說明關節越多越靈活。
3.熟練認識六大關節。
師:人體有六大關節,你知道它們分別叫什么嗎?
指名生答
師:現在老師說關節的名稱,看誰能快速找到自己身體上的這個關節。開始。
(老師說關節名稱,學生在自己身體上指出來)
師:同學們真棒,這么短的時間就記住了。好,現在把你身體上的這幾個關節說給同伴聽一聽。
學生活動,互相指認。
4.研究六大關節的作用。
(1)利用材料,分組研究。
師:我們已經知道關節是幫助人體活動的。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親自完成幾個動作,看哪些關節參與了活動,填寫好活動記錄單。老師還要提醒同學們一點:在研究一個關節時,其他關節盡量不能參與活動。聽清楚了?開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活動。(教師參與學生活動,提醒學生注意比較關節的不同)
學生交流匯報活動結果。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每一個動作的完成都需要不同關節的參與,如果沒有它們,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指名生答
師: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2)生分組討論研究制定方案
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①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②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③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
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交流體驗感受(①不靈活,僵硬②關節很重要③沒有關節,生活就不能自理……)
(3)活動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關節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們進行各種活動。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5.揭示科學上對關節連接方法的認識
師:通過前邊的體驗活動,我們知道:關節不同,活動的方式也不一樣。你覺得身體里面的骨與骨是怎樣連接的?大膽猜測一下。
生猜測并匯報
師:你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3個關節圖片)。這就是這六個關節的連接方式,與你的想象一樣嗎?
學生回答
師:你覺得它們的結構與生活中的什么比較相似?
(引導生答:電腦筆記本,飲水機的門,電視天線……)
師出示四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結構特點的某些物品,如旋轉式門鎖、飲水機的開關等實物;指導學生觀察,體會關節的連接方式。
師:生活中如果這些地方不好用了,會怎樣?
學生回答
師:如果身體中的關節不好用了,我們的很多運動能完成嗎?
學生回答(不能)
6.進一步感知,體驗關節的作用
師:關節的連接方式不同,活動的方式也不一樣。(師隨意示范幾個動作,如走路,甩動胳膊,推門,轉頭…)我們做某一個動作都需要很多關節同時進行活動,那么關節除了有活動的作用,還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沒有關節會怎樣呢?下面請同學們做個實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的兩種狀態下,做這個動作的感覺有何不同?(教師注意提醒學生重點體會頭部感覺,以便學生體察關節的緩沖作用)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篇二
1、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一些主要關節的位置、名稱、類型。
2、知道什么是關節。
3、知道關節的作用。
4、認識關節類型中的鉸鏈關節、旋轉關節和球狀關節以及它 們的活動形式。
1、 能夠通過看、摸、運動等方法觀察感知關節的形狀和結構。
2、 能提出與關節有關的科學問題,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關節的連接方式進行猜想與假設并通過探究活動驗證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1、 參與探究關節的活動,培養合作探究能力,樂于用所獲得的關節知識進行自我保健并做好宣傳。
2、 積極探索生命的奧秘,培養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沖作用。
認識一些關節的類型和運動方式。
繩子、木棍、夾板、骨架模型
(一)交流談話,解釋課題
1、談話:上節課通過研究骨骼,知道了人體所有的骨共同構成了人體的支架,那么,這些骨架是不是一個閉合的整體呢?人是怎樣使這些骨骼運動起來的呢?
2、學生交流、猜測。
教師演示:(骨架)骨骼的運動。
學生觀察:骨骼運動位置的變化過程。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與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關系呢?(揭示課題:關節)
4、談話:關于關節,你還想知道些什么?本節課我們就來探究這些問題。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演示:(骨架)骨骼的運動特點。
2、學生:解釋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3、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但不是閉合的,而是由許多骨頭組成的,骨與骨之間有關節相連。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書上人身圖上圈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各種關節名稱。
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
請同學們分組實驗,體驗一下關節被綁住之后這些動作與原來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1)用夾板綁住食指與拇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里;
(2)用夾板綁住腕關節和指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用木棍和夾板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體驗。
9、學生小結:關節的作用——幫助骨骼運動,使人體活動自如。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變得僵硬。
過渡語:關節的活動方式怎樣呢?我們繼續探究。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活動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關節所能做的動作有什么不同。
2、學生交流匯報。
3、預測:里面的骨頭是怎樣連接的?
4、你的預測正確嗎?觀察書中第六頁的三種活動關節的圖片介紹,說出名稱,看有什么特點?做幾個動作感覺一下它的作用。
5、出示骨架模型,指導學生認識骨是如何連接的。
6、活動:完成下列活動,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的關節的類型。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7、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那些部位的關節是這三種常見關節類型。
8、學生小結:關節類型。不同關節能使人體做多種方式的運動,使我們身體活動自如。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么作用?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后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的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4、學生小結:關節有緩沖(減震)的作用。
六、課堂總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教師: 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強調重點引入下節內容。
板書設計:
1、 名稱:腕關節、肩關節、膝關節……
關節 2、 作用:運動、緩沖
3、 運動方式:旋轉、屈伸
4、 類型:鉸鏈關節、旋轉關節、球狀關節等
四年級科學下冊教案全篇三
·能夠通過活動身體找出關節的位置,能夠在固定關節的情況下發現關節的活動方式和一些作用;
·知道人體上一些關節的位置,了解關節的多種活動方式,知道可以用模型來表示關節。
·由借助物體研究現象的意識,愿意將各種關節活動進行比較,愿意用建議模型來反映事物。
教學重點
認識關節的作用和緩沖作用
認識一些關節的類型和運動方式
木棍、夾板、膠帶或繩子
一課時
了解關節的概念,查閱資料了解身體的哪些部位有關節,大概明白關節的類型。
我們上節課學習了人的身體內共有206塊骨頭組成,那么你知道這206塊骨頭是怎樣組成一個整體的?骨頭與骨頭之間相互連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 關于關節,你想知道什么?
1.講解:什么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后,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接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匯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并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后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鏈、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系鞋帶、拉拉鏈、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匯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1.按活動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關節它們的運動方式都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學生示范講解)
閱讀課本第6頁的資料。
2.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轉動你的胳膊;推開門;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大幅度甩手;轉動你的頭;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的關節的類型。
除此之外關節還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呢?我們來做一個小試驗。當你從高出跳下的時候,在落地的一瞬間哪些關節在活動?落地后身體是什么樣的姿態?為什么會這樣?說明了什么?(腿部彎曲/關節在起緩沖的作用)
1. 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 完成本節課的“知識小問答”。(提問教學參考書上相關本節課的習題)
關節
關節的類型:鉸鏈關節 旋轉關節 球狀關節
上一篇:滿月酒宴結束主持詞怎么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