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美好的生態自律、努力散文
晨霧氤氳的大早,裝著滿心重逢的喜悅,迎一懷淡淡清涼,奔赴久違的邀約——家鄉的小河:我來了!
多少個漂泊的日子,夜半呢喃、夢里囈語、思念積成疾;小河悠悠、湑水潺潺,繞夢又魂牽。恰便是“玉瘦檀輕無限恨,濃香吹盡有誰知”的一腔相思之念悠悠不絕。
一溪湑水一清流,曾載我多少夢想隨波遠去?一條小溪千番情,曾渡我幾許有去不回的碎碎光陰,皆積淀成內心深處的鄉情眷戀?
回首陌上,家鄉人民的母親河——湑水河,全長約兩百余公里,寬不足兩百米,常年平均水深一公尺左右,多自北向南,偶兒由西向東,一路蜿蜒逶迤,生生不息,載著沿河兩岸世代人民的千年希冀與夢想,流進漢江、匯入華夏母親河——長江。
歲月如梭,斑駁的光陰里,“小橋流水人家”的裊裊炊煙,始終縈繞于我家鄉小河的晨幻夕夢中。曾經,清如明鏡的河水里,清晰可見魚蝦嬉戲、水草婆娑,干凈的砂石下河蟹酣睡、小貝悄行。
冉冉朝霞夕照里,悠悠小河映彩霞。總常見水面雁雀輕掠,覓蝦而去;葉舟輕蕩、魚鴉船頭挺脖而察,時而俯沖拂水、叼魚歸主的情景感人至深。
松軟的沙灘干凈到微塵皆無,可以在上面任意發揮聰明才智,玩出各種花樣,各種趣事。或畫畫、或寫字,或砌石造屋、或挖坑填海、或學著淺灘露石上白鷺野鶴的樣子:單腿獨立打瞌睡......
一串串笑聲,一串串水漂,驚起野鴨嘎嘎。誰說九天銀河不勝覽?每當陽光普照,沙灘呈現于眼里的、斑斕爍金的熠熠閃光,完全不亞于寂夜蒼穹里那璀璨的銀河之星!
試問,沿河兩岸的兒女,誰不是赤腳在松軟的沙灘寫下快樂的童年?誰不是將青澀的夢想蕩進柔柔的清波流向遠方?又有誰不是把不便人曉的心思交予溪流淡淡流淌?
青青河畔楊柳岸。那所初級中學的校址就坐落在小河旁,課文里《白楊禮贊》的精神寫意著家鄉人民的質樸與岸邊的白楊。嘩啦啦的流水聲,喧嘩著我們如何以平面幾何計算砂、石、土方。《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校園曲,伴隨著漴漴溪流,悠悠飄蕩著幾多甜美的夢想?
去縣城中學的十五里路乍感覺那么遙遠?與小河一個禮拜的分別,總覺得心里充斥著干涸與某種念想;周末回家,撲進清凌凌的河水,任憑清柔細水與身心纏綿交流,訴說歡暢。掬一捧甘甜的河水痛飲,將酣暢淋漓寫進心懷,給抖擻的精神押上颯爽的韻律,有模有樣的模仿電影《上甘嶺》里的臺詞:“可算喝到家鄉的水了”!
一溪湑水潺潺,淘盡歲月、淘盡憂傷,淘不盡兩岸兒女對故鄉的深情眷戀。一條小河悠悠,清涼而甘美,潤溫的何止只是我們的心田?她灌溉的萬畝良田所收獲的成果,無條件作了抗美援朝的支援糧餉。
湑水河的心懷是無私的,她把多少沙石奉獻給了公路、鐵路、和國家的其他工程建設?將多少砂金河貝鑲嵌在祖國的.閃亮之處,標榜著華夏文明?沿河兩岸的建筑又哪一處不是她奠定的基礎呢?她,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人們心中。
而今,站在高高的河堤四顧,已然滿目瘡痍!曾經寬敞干凈的沙灘了無蹤跡。替而換之的是渾濁的少許流水,高包低坑的淤泥、瘋亂雜蕪的蓬蒿、不明來路的垃圾。
倒是緊挨河堤的企業拔地而起,隆隆的機器喧囂替代了曾經嘩啦啦的小河流水聲。兩岸幾家養豬場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氣味,在曾經清新甜美的空氣里彌漫泛濫。
久違的一場重逢,被滿目瘡痍的酸辛主宰了情緒,充滿憂傷的心里綿綿不絕的反映出“我為家鄉的小河哭泣”!油然而生的憤滿橫出一條條萬眾一心的標語:“是誰破壞了我們美好的環境生態”?“還我清明河山”!
若可,我愿夢回千年,拿所有積蓄換取一路通行,請回治水之神——大禹,來治理湑水;還我清清河水,還我干凈沙灘,予未來、予我們的子孫后代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
小河悠悠,夢里幾回清如許?余生,或許已無力拯救那些于水深火熱里掙扎的道德、人文和自然環境,卻可以手握一支素筆,仗劍文字天涯,痛斥和諧天空下種損公肥私、害人害己的社會現象!呼吁民眾為共圖清爽自然的環境、同謀美好干凈的生態而自律、而努力!
用善意畫錯為美-散文
朋友是小城小有名氣的書畫家,創作之余,辦了一個繪畫輔導班。那天我路過她的工作室,便進去坐坐。繪畫班里還有一個男孩沒被家長接走。
男孩十一二歲的樣子,完成一幅畫后,朋友允許他下課了。他立馬像脫韁的小馬般滿屋撒歡。
我和朋友閑聊著,好一會兒聽不到男孩的動靜。朋友趕緊起身去隔壁的創作室,我也跟了過去。我們都傻眼了:一幅挺拔清秀的竹圖下方,多了一大塊黑乎乎的墨跡。
“你幫老師畫畫了啊。”
男孩放下毛筆,飛速地跑了出去。
“這孩子,特別喜歡畫畫,就是調皮些。”朋友輕描淡寫地說。
男孩的家長來接孩子,朋友只字未提那幅畫的事兒。我知道,那幅畫兒,是朋友費了很多心思畫出來,準備參加全國繪畫大賽的。
“快到參賽日期了,你再創作一幅畫,恐怕來不及了。”我對朋友說。
“孩子嘛,他還不懂事。就是大人也難免犯錯的。錯已經在那里了,埋怨和怪責起不了任何作用,要想辦法盡力去補救才好。”朋友一點也沒有生氣的意思。她對著那塊墨跡左右端詳一番,在邊緣點出山石、林木、細草,給黑乎乎的墨跡盡力增添點意趣。
想起了德國鋼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一個酷愛音樂、家境貧困的女學生,為了開好音樂會,在貼出的宣傳海報上謊稱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一個偶然機會,李斯特看到了這個海報。李斯特十分注重誠信,并因此受到人們的尊崇。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女學生撒謊呢?在音樂會的前一天,李斯特懷著好奇心,突然出現在女學生面前。
女學生看著李斯特,有些慌亂無措,她為自己的錯誤而痛悔哭泣。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請求寬恕。了解原委之后,李斯特把女同學扶起來,說“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什么補救的辦法。”女同學看李斯特這么和藹可親,心情輕松了很多。李斯特要求她把音樂會要演奏的曲子先彈一遍給他聽,并且邊聽邊給她指點,有的段落他讓她反復彈奏。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直到女學生完整無誤地演奏完整首曲子。李斯特溫柔地說:“好了,你就大膽地上臺演奏吧,我指點了你,現在你已經是我的學生了。為了證明這一點,你還可以向劇場經理要求,音樂會的末了再增加一個節目,是由你的老師——我為我的`學生演奏的。”
第二天,音樂會如期舉行。臨近結束的時候,聽眾突然間歡呼起來,他們發現,原來彈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學生,而是李斯特。
人難免會犯錯。面對一些錯誤,有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嚴嚴的責罰,還需要教導、寬容、用愛去糾正錯誤,用愛的包容給予悔改的機會和信心的支撐。那么,錯誤在善意的引導下,會變成美麗動人的旋律、愛的頌歌。
自由與自律的散文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自由,是多么崇高的名詞。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為了追尋它、實現它,慘遭斷頭的命運?不民主的歷史告訴我們,自由的代價是多么的昂貴!
然而,讓我們回到現實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活在一個民主的時代,也有著權力享用自由。看似平和安寧的年代,為什么每當新聞畫面又出現了“死刑犯”逃亡,又或著犯罪的比率年年升高時,我們感受不到自由的快樂,反而有股莫名恐慌?
法律,是道德尺度的最低底線。若說維持社會祥和的最終防線是法律,那能規范自我的防線,就是自律了。你想讓別人控制,還是讓自己做主呢?
許多人認為自律是一種“限制”,但我卻認為,它是一種“理性”,一種適時而客觀,能克制自己的理性。如果只是單純、毫無顧忌的自由,那會像脫疆的野馬,感到短暫的喜悅,卻帶來長久的負擔。
若從生活方面探討,我們有說話的自由,但卻因聒噪而干擾到他人;我們有吃的自由,但卻因暴飲暴食導致肥胖;我們有休閑的自由,但卻因把持不住時間,而耽擱了正事。自由太美好了,它讓我們感到快樂。但自由是需要自律控管的。沒有人能拒絕自由的誘惑,但是克制力卻會影響一個人。因為懂得自律的`人,能控制自己,調適自己;而仰賴感覺的人,只能藉由“法律”的束縛,維持最低底線。缺乏自律,人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傷害。這就好像得到解脫的馬戲團大象,它也許為能盡情奔放感到快樂,但通常它不會意識到自己腳下踩死了多少人。
不理性的自由,往往成為殺死自己人生的兇手。自由與自律,兩者缺一不可。懂得用自律安排自由的人,人生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懂自律的人,只能讓法律及外在力量,改變自己。自由與自律合起來就像翅膀,自由是支架,有著飛翔的基礎;而自律是羽毛,好讓纖細的骨頭,能一舉躍上藍天。
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網絡散文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有這樣的迷茫:前路漫漫卻惶恐不安,好多條路卻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走,好多職業卻遲遲不知自己該選擇哪個。似乎每一條路,每一個選擇前面都是一個未知數,沒有人知道前面會發生什么,也沒有人能告訴自己你該怎樣做。沒有人會為你以后的生活買單。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卻不知道該往哪走。一路迷茫,一路跌跌撞撞。
曾經我們都是躊躇滿志的少年,對自己的將來有過很多的幻想,一份自己喜歡又高薪的工作,一個屬于自己溫馨暖暖的小窩,不需請假,說走就走的旅行,環游世界的浪漫。腦海中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多構想。于是走上了社會,開始去描繪屬于自己的藍圖。
有的人一出校門就有了一份工作,家里已經安排好了一切,有的人拖關系也能找到一份湊合的工作,而大多數人沒有人為他鋪路,只能靠自己。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以為擁有幾個證書就能找下工作,可是聽到的最多的就是拒絕。一個沒有經驗就把自己遠遠的擋在了門外。從一開始的`憤憤不平“你不也是從一開始沒有經驗到現在了么?難不成你一畢業就有經驗,難不成你生下來就啥都會?“到后來慢慢習以為常,只是淡淡笑之,到最后便也接受了這個現實。有的人即使從未接觸過這個專業,有的人半路上道,卻也能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去從事一個熱門的行業。而自己什么都沒有,只能靠自己,所以到處碰壁。這就是現實。而你也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很多人找到一份工作,為了能夠養活自己,為了不像父母要錢,為了能夠生活,很多人選擇一份工作,因為清閑,因為工資湊合,因為離家近。卻很少有人是因為喜歡而去選擇。或許一開始還會堅持,可是卻因為各種原因,各種壓力,最終也是選擇了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換過很多工作,因為不合適,因為無聊,因為沒勁,因為工資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不喜歡。剛開始或許還可以任性一點,因為不喜歡而頻繁地換,可是后來的后來便也成全了現實。一直記得自己是怎樣奔波于大街小巷,自己是怎樣在網上廣投簡歷,是怎樣從一開始對這個城市并不熟悉到現在幾乎都已熟識。瓢潑大雨,太陽當頭依然穿梭于找工作的路上。從一開始的路癡,到現在找地方完全不愁。從畢業后好像經歷了很多。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老板,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行業。遇見過對你百般呵護的老板,也見識過以各種理由狂扣工資甚至不給工資的。也曾妥協過,也曾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抗爭過。遇見過胡攪蠻纏的同事,遇見過背后插刀,也遇見過真心待你的。每一個地方都曾學到過,每一個地方也都有收獲。就像一個不安定的分子,總是覺得下一個地方會更好,一直不肯停留在一個地方。直到又長大一歲,直到被冠以本命年這一稱號,直到生活陷入了拮據,才大夢初醒。
只有做好了自己該做的,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當你沒有能力改變現實,那你就只能接受現實。當你沒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夢想,那你就只能去接受你的力所能及。你很喜歡一份職業,一直沒有機會,而當有一天有人愿意給予你這個機會的時候,因為能力有限,因為達不到所求。最終與機會失之交臂。最遺憾的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當機會在眼前卻無能為力。
面對很多挫折,學會了堅強。面對很多拒絕,學會了奮起。在沒有足夠的能力時,你沒有資格談夢想,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時候,那就盡自己所能做好自己該做的。每天為了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而努力。努力,只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只為有一天有資格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只為夢想不再是空想!
上一篇:希望小報宣傳標語匯聚五篇
下一篇:小學課后作業標語集合6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