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炮筒子——不轉向;不會拐彎
【第2句】:【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諺)腦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遲鈍;身子怕的是不動,越不動越僵硬。 指腦子越運用越靈活,身子越活動越健康。
【第3句】:【老鴰別嫌豬黑】(諺)老鴰(gua):烏鴉。烏鴉是黑的,黑豬也是黑的,誰也別嫌誰。借指人不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也作“烏鴉別笑豬兒黑”。
【第4句】:太陽落坡月上山——周而復始;接連不斷
【第5句】:泥人戴紙帽——經不起風雨
【第6句】:【剪不斷,理還亂】(慣)既難以割舍,又梳理不順。形容人的心理活動或感情很復雜。也形容頭緒太多,難以理清。
【第7句】:盧生借枕頭——黃梁一夢
【第8句】:賣西瓜的碰到賣王八的——連滾帶爬
【第9句】:【 被人賣了,還跟著去數錢】被愚弄,自己沒有意識到。類 似的:賣到鍋上不覺熱。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人家 行啊,會看眼色,會來事兒。我呢,被入賣了,還幫人家數 錢!”
【第10句】:【窮家難舍,熱土難離】釋義:舍不得離開家鄉。例句:洛文搖頭答道:“窮家難舍,熱土難離,我哪兒也不想去了。”
【第11句】:【進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兩界的交界處。戲稱人死亡。
【第12句】:【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釋義: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例句:供桌上,擺放一捆兒毛豆,兩杯水酒,一堆紅棗,一只雕花的大青蘿卜。……這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第13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歇)指事物明擺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禿子頭上跑個虱——明擺著。 禿子腦瓜頂上的虱子——明擺著。
【第14句】:【話怕三對六面,事怕挖根抽蔓】(諺)三對六面:三方面人當面質對證實。挖根抽蔓:挖出根、抽起蔓查找根源。指面對問題要查對核實、追根究底,徹底弄清。
【第15句】:野蜂飛進漁網里——專找空子鉆
【第16句】:【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諺)指一根絲合不成線,獨株樹成不了林。比喻成大事需要有群體的努力,只憑個別人是成不了氣候的。 也作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 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成橋。
【第17句】:【把別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沒事替別人操心,自找麻煩。 明代《西游記》:“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煩惱!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 何干!”
【第18句】:【人人心里一桿秤】(諺)指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對客觀的認識與評價。
【第19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釋義:比喻不管別人怎么說,事情還是照樣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黃豆”。例句:育武拖著長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莊稼人有句俗話,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
【第20句】:【有龍就有擒龍漢,有虎就有打虎郎】(諺)世上有龍有虎,也就有擒龍打虎的英雄好漢。指既有強者,就會有制伏強者的高人。
【第21句】:【抓著葫蘆當瓢打】(慣)比喻打擊錯了對象。
【第22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一俗語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條農諺,卻是一個典故,典出明代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九卷。說的是宋高宗(趙構)紹興年間,有個叫柳宣教的書生考中進士,當上臨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時,廳下一應人全部來參拜,唯獨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禪師不到。柳宣教懷恨在心,決心報復他,定下一計,讓一個叫紅蓮的絕色女子去與玉通禪師私通。玉通禪師得知上當,當晚自處圓寂。他死后,同樣沒有放過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婦道,干盡風流韻事。佛家認為這是玉通禪師對柳宣教的懲罰性報復,該到此為止了,便決定找個機會度玉通禪師出世。也就是說要使玉通禪師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門。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長老點化柳翠。一天,法空長老來到柳翠門前化緣,柳翠問道:“師父,你有何本事來此化緣?”法空長老說:“貧僧沒有什么本事,只會說些因果之事。”柳翠問道:“什么因果?”法空長老說道:“前為因,后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種是因,得是果。沒有播種,哪里會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一番話,說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們都說是活佛顯化,很多人趕來送葬。
【第23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眾多的幫 助。相關的: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朋友堵一道 墻。李準《黃河東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左鄰右 舍,老鄉朋友認識了一大堆。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第24句】:葵花扭頭——向太陽
【第25句】:【碗里拿帶靶兒的蒸餅】(慣)靶兒:同“把兒”,器具上便于用手握的部分。蒸餅:一種用發面加油蒸熟的餅,餅內分層。比喻事情做起來毫不費力。
【第26句】:逼狗到墻角——反咬
【第27句】:【危難見人心】(諺)在危急艱難之中,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指人心難測,只有在危難關頭,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真偽。 也作“危難關頭見人心”。
【第28句】:【百人百條心,千人千個樣】(諺)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為與性格,各不相同,這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樣。
【第29句】:【落在蜜缸里】(慣)比喻生活甜蜜,非常幸福。 也作泡在蜜罐里。 生在蜜罐里。
【第30句】:【籃里魚,阱中虎】(慣)阱:陷阱。 被撈在籃子里的魚,被困在陷阱里的虎。比喻陷入絕境難以脫逃的人。
【第31句】:廣交會上簽合同——出口成章
【第32句】:剃頭刀不能砍柴,砍柴刀不能剃頭——各有各的用處
【第33句】:【水過地皮濕】指占便宜,撈油水,或走過場。鄧友梅《煙 壺》:“在這一帶開店房,免不了接待合字上的朋友,替他們 銷贓,落個水過地皮濕。”孫犁《風云初記》:“官家的事兒,不 過是水過地皮濕,賣個眼前俏就算了!”
【第34句】:【—根筷,兩半截】折成兩半,對半平分。菡子《糾紛》:“財 產分配劉二有沒有份,大家議定:一根筷,兩半節。”
【第35句】:爸爸最愛讀書看報,平時連字典都能看上半天。我對爸爸說:“您又不考學,讀那么認真干嗎?”爸爸說:“這叫書報為良友,知識自然有;鳥以羽毛為美,人以知識為榮嘛!”(吉林·汪精)
【第36句】:見小叔大把大把地花錢,爸爸勸他:“只有勤來沒有儉,好比有針沒有線。學會節約,才能過上好日子喲!”(河北·行唐)
【第37句】:長白山的人參——越老越好
【第38句】:奶奶聽說慣偷王五的兒子在學校偷人家的鋼筆,就說:“唉!根不正,秧不正,結個葫蘆扭著腚啊!”(河南·南召)
【第39句】:旱了很長時間,終于下雨了。爺爺說:“這下該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樣,連井里的塵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風屙沫不可。”(河北·邢臺)
【第40句】:老牛筋——難啃
【第41句】:【 一而再,再而三】多次重復。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 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殺害良善,算是什么英雄好漢?”
【第42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祿,在現在指工資。那么,古今的收人為什么叫薪水呢?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金銀或錢幣)將俸祿發給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月費”等。而最早將俸祿稱為“薪水”的是在魏晉六朝時。《魏書·盧昶傳》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開支的費用。而明代將俸祿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現代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如長工資叫“提薪”。
【第43句】:【 樹倒猢猻散】猢猻,猴子。比喻勢運衰敗,原有的人各自 走散。相關的:大樹一倒,猢猻亂跑。清代《紅樓夢》:“如今 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 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44句】:【鐵煉成鋼,兵練成將】(諺)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鍛成好鋼,士兵經過千錘百煉就能成為好將領。指艱苦鍛煉是造就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45句】:吃了三碗紅豆飯——滿肚子相思
【第46句】:【羊皮膏藥——不靈】(歇)舊時民間認為狗皮膏藥療效好,羊皮膏藥不管用。指不靈驗,不起作用。
【第47句】:流水簿做袍子——滿身都是賬
【第48句】:【餓死不吃瞪眼食】(諺)瞪眼食:瞪著鄙視的眼睛給人吃的飯。寧肯餓死,也不吃別人瞪眼施舍的食物。指寧可不要命,也不能舍棄人格。
【第49句】:【吃酒不言公務事】釋義:聚飲時不談論公事。例句:今日奉屈,不過為昔臼之情,聚談聚談,古云:“吃酒不言公務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臼,因我帳下皆是忠義之將,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50句】:【兒婚高堂抹花臉】北方滹沱河一帶有個習俗,兒子結婚那天,新娘抬進門來,娘家送親的人也進了門。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攏嘴,這時好開玩笑的同輩嫂妹,乘其不備,將預先準備好的鍋底子灰、顏料之類的東西向他們的臉上抹去,頓時,兩人變成了一對大花臉,觀者無不哈哈大笑,喜氣充滿了整個院落。這一習俗的由來,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宋朝的時候,井陘官道旁有一個小村,一戶人家過喜事,新郎在門口不停地迎接來賀喜的賓客。忽見一老頭在門口蹲著,便請他進去吃喜酒。老頭連連搖頭:“你請我是小事,先去準備口棺材吧。”這可把新郎給氣壞了:“好啊,我好心好意請你吃飯,你卻叫我備棺材,真是喪門星臨門,你趕快給我滾!” 二人的爭吵,被人傳給了新郎的父親,他一聽頓時感到老頭來的不凡,趕緊上前賠禮:“大哥,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的話千萬別放在心上。”老頭說:“誰給你們定的日子,今天是十五,最厲害的黑道日,甭看你現在沒事,惡鬼已經纏身,明天恐怕……。”他一聽臉霎時變得蠟白,乞求道:“大哥,可有法救回我這條老命?”老頭接著說:“我沒有辦法,不過,有一個人可救你命,也算你命大碰巧了,他一會兒就路過這里。”“誰?”新郎急不可耐地問道。 “包黑子。”說罷,老頭不見了。有人說那老頭就是喜神。過了不多一會,果真包大人坐著八抬大轎來了,父子倆跪在地上攔住了去路。當包拯知道情況后,差點笑出聲來:“我又不是學生死簿的鬼官,怎能救你?”“貪官怕你,惡鬼能不怕?”“是嗎,惡鬼怕我?”包公想了想,沖著身邊的馬漢喚道:“硯墨來。”包公接過硯臺,將墨汁倒在手中,向新郎父親臉上抹去,笑道:“這回,我看惡鬼還敢不敢纏你?” 他回去后,果真沒有出事,活到了九十九歲。這件事傳出去以后,結婚的人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今天的兒子結婚父母被“抹花臉”的習俗。傳說歸傳說,高堂抹黑臉確有作用,新娘娘家的人初來乍到,不用問人就知道誰是公公、婆婆。
【第51句】:獅子張嘴——大開口
【第52句】:【煙不出火不進】(慣)形容人不表白自己心里想的事。也形容人老實或窩囊。
【第53句】:爸爸在外婆面前數落媽媽的不是。外婆說:“你倆的脾氣呀,我看是黃花菜炒雞蛋,對色了,誰也別挑誰的理!”我在一旁聽了,笑著對爸爸說:“早知現在,何必剛才。您不是自討沒趣嗎?”(安徽·滁州)
【第54句】:上朝不帶奏折——忘本啦
【第55句】:【狗嘴吐不出象牙來】釋義: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嘴”又作“口”。“吐”又作“掏”、“長”等。例句:孫桂英用手撩著水潑馬鳳蘭,說:“狗嘴吐不出象牙來!一句正經的都沒有。你這一套都是跟馬主任學的吧?”
【第56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賊不生】(諺)奸宄(guv):犯法作惡的人。指執法嚴明,犯法作惡的現象自然就少;政令威嚴,偷盜搶劫的事情就不易發生。指要使社會穩定,必須嚴法清政。
【第57句】:鄰居大叔在外做生意,由于心術不正,惹得一身是禍,不敢回家。村里人說:“人好不用乖,心好不必齋。為人心不正,一生惹禍害。他是自作自受啊!”(河北·石家莊)
【第58句】:【沒有彎彎肚子,不敢吃鐮刀頭】(諺)指有彎彎的肚子,才敢吞吃彎彎的鐮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沒有特別的本領,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風險。 也作沒有彎彎腸子,別吞鐮鉤刀子。 沒那彎彎肚子,也吞不下這鐮刀頭。
【第59句】:豬鼻予插蔥——裝象(相)
【第60句】:八月的葡萄——成串的
【第61句】:戴草帽沒頂——露頭
【第62句】:吃冰棍拉[排泄(大便)]冰棍——沒話(化)
【第63句】:【一馬勺壞一鍋】部分殃及整體。從維熙《愛的奇跡》:“因 此,袁海生怕一馬勺壞了一鍋燙,來了一個小偷,使他的兒 女都得了傳染病。”
【第64句】:驢糞蛋滾白糖——表面甜
【第65句】:【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見“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
【第66句】:下棋丟了帥——輸完了
【第67句】:【不見棺材不下淚】(慣)比喻不到窮途末路就不死心,不后悔。
【第68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69句】:我和幾個小伙伴幫一位老爺爺把車子推上坡。老爺爺高興地說:“真是添個蛤蟆四兩力。別看你們人小力薄的,可幫了我的大忙。”(河南·扶溝)
【第70句】:期中考試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爺爺提醒她說:“走路怕腳軟,學習怕驕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濟源)
【第71句】:老鼠啃書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第72句】:吃晚飯的時候,我用手抓菜吃,爸爸說了我幾次,我仍沒改,于是爸爸不再說了,只是盯著我看。這下子我害怕了。媽媽看著不順眼,就說:“你不要這樣嘛,孩子都被你嚇著了。”“我怎么啦?又沒說什么做什么。”“是沒說什么沒傲什么,你這是狗不咬人樣子丑。”媽媽笑著說。(廣西·河池)
【第73句】:乘火車誤了點——趕不上了
【第74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75句】:老天爺的拐棍——天地之別
【第76句】:江邊插柳一一生了根
【第77句】:【官升虎氣減】(諺)虎氣:敢作敢為的虎虎生氣。指官位越高,怕擔風險的思想顧慮就越大,做事往往畏首畏尾。
【第78句】:哥哥不愛學習,整天貪玩。媽媽批評他說:“你呀,玩耍是條龍,學習是條蟲,把玩的工夫用在學習上,那該多好啊!”(山東·沂水)
【第79句】:我和媽媽這幾天花錢如流水,爸爸提醒道:“我在東溝摸魚,你們在西溝扔。咱們還得節儉點啊!”(江蘇·通州)
【第80句】:戴著有色眼鏡看東西——不明真相
【第81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慣)取不盡,用不完。形容資源豐富。
【第82句】:我總懶得做家務,爸爸常對我說:“勤,不富也飽;懶,不窮也餓。照你這樣,是不會有啥好處的。”(廣西·都安)
【第83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84句】:【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鐘】靠誰生活,就為誰服務。張孟 良《兒女風塵記》:“人隨王法草隨風;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 鐘。”
【第85句】:沒學習一會兒,我就手腳癢癢地想往外跑,爸爸氣呼呼地說:“你這屁股怎么像扎了刺一樣,真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鑾殿。”(陜西·城固)
【第86句】:秋后的高梁——紅透了
【第87句】:我和爺爺坐在院子里吃晚飯,爺爺看了一下那暗白色的月亮說:“月牙躺,雨水廣。看月亮的形狀,今年的雨水會多一些。”(甘肅·靜寧)
【第88句】:【居者無載,行者無埋】(諺)指居家的人不把東西裝在車上作遠行的準備,遠行的人也不會把財物埋藏起來作定居的準備。
【第89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業沒寫完又去玩兒,就生氣地說:“小孩子,不用心,不知書上有黃金;但知書上黃金貴,高照明燈下苦心。去呀,好好學呀!”(河南·孟州)
【第90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豆腐不僅味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的養生保健作用,自問世以來,頗受大眾的喜愛。中國是豆腐的故鄉,這種傳統美食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發明權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有詩為證,明代一個名叫蘇平的人創作了一首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去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有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只有兩個地方需要稍作解釋,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一是“蟾”,指明月。據說,劉安的這項發明得益于他的神仙夢。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煉丹之術,潛心煉丹欲求長生不老。眾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和他有關。劉安一生耽于修煉丹藥,他在一次煉丹過程中用磨制的豆汁來培育丹苗,結果豆汁與鹽鹵意外凝結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終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現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91句】:【兵貴于精】(諺)兵:軍隊。指打仗的軍隊不在數量多,而在于訓練有素,精干善戰。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92句】:我跟媽媽去姑姑家。媽媽給姑姑提了一兜蘋果,路上我要背,媽媽給了我,可我背了約摸三里路就沒勁了。我說:“媽媽,還是這么多蘋果,怎么越背越沉了?”媽媽說:“遠路沒輕載嘛,還是讓我背吧。”(河南·濟源)
【第93句】:【抱成一團】(慣)指緊密團結在一起。
【第94句】:【惟恐天下不亂】(慣)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測的人只怕人間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亂,無事生非。
【第95句】:吃了算盤珠——心中有數;肚里有數
【第96句】:【一人拼命,萬夫難當】(諺)一個人舍命地沖殺,再多的人也難以抵擋。指人要是拼命戰斗,就會產生無窮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萬夫難敵。 一人不怕死,萬夫莫近身。
【第97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經濟上依賴別人,即被人控制。 反義說: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兒》:“端他 碗,受他管,我們吃他家飯,打死也還不是打死了!氣他 甚?
【第98句】: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第99句】:【 泥鰍翻不起大浪】泥鰍只能浮到水面上翻一點水花,產 生一點漣漪。比喻力量小,成不了大事,鬧不了大亂子。亦 可用反義。從維熙《傘》:“那就睡大覺去,小泥鰍掀不起大 浪頭來。”
上一篇:有哲理的文案,簡短走心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